資料圖片
在最近成立的華東師範大學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的發布會上,一些心理學專家和中學心理教師指出,目前在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著一種“消極反抗傾向”,往往表現為自卑、淡漠,凡事均不太引得起興趣;面對老師的問題,他們多半回答“不知道”🍙、“隨便”、“無所謂”;他們總是輕易地答應師長製定的規則,但因缺乏實踐動力👳♂️,老是遺忘和拖延🧑🔬⛹🏻♀️,讓人覺得“不負責任”或“光說不練”。
興趣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興趣是什麽🧕🏼?心理學上的解釋是個體以特定的事物、活動及人為對象所產生的積極的和帶有傾向性、選擇性的態度和情緒🔵。每個人都會對他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先註意和積極探索,並表現出心馳神往🖐🏼。興趣不只是對事物表面的關心,任何一種興趣都是由於獲得這方面的知識或參與這種活動而使人體驗到情緒上的滿足而產生的✡️。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主動積極尋找機會去參與,並會從中感到愉悅、放松和樂趣。
興趣對一個人的學習和成長、個性形成和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首先是對未來活動的準備作用。例如對於一名中學生來說,他對化學感興趣,就可能激勵他積累各種化學知識,研究各種化學現象🦣,為將來研究和從事化學方面的工作打基礎,做準備。其次是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起推動作用🏕。興趣是一種具有濃厚情感的誌趣活動🙎🏼,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獲得知識🧜🏼,並創造性地完成當前的活動。第三🧥🐁,對活動的創造性態度的促進作用👼🏻。興趣會促使人深入鉆研🔝、創造性地學習和工作🖖🏻。就中小學生來說,對一門課程感興趣,會促使他刻苦鉆研,並且進行創造性的思維👷🏼♀️,不僅會使他的學習成績大大提高,而且可能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人的興趣不僅是在學習⛑️、活動中發生和發展起來的,而且又是認識和從事活動的巨大動力。它可以使人智力得到開發,知識得以豐富,眼界得到開闊,並會使人善於適應環境,對生活充滿熱情🚡🆚。
缺乏人文關懷的功利化教育影響了學生興趣的培養
一個人自出生來到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上,目光所到之處既陌生又新奇,可以說🫷🏽🖱,興趣是與生俱來的🐧。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學生經過若幹年的學校教育,不但沒有很好地發展和培養起良好的興趣,反而連原有的興趣都失去了,變成了對一切事物都不感興趣🏌🏿♂️,這不僅是學生個人的悲哀,也是教育的失敗,值得我們反思👎🏿😧。
如果我們的教育成年累月地為應試的指導思想所左右👨👩👦,把本該充滿生命活力與理想飛揚的教育簡單化,甚至功利化,我們眼睛裏有的只是知識、分數和升學率🧾,而唯獨沒有人的思想9️⃣🔲、情感和尊嚴,教育缺失對人主體本身的人文關懷🤜🏻,校園不再是師生的樂園,有知識而無文化🉑,有要求而無關懷,有規定而無情感,一切都以考試和升學為終極目標,學生的興趣還能培養和發展嗎?
如果我們的學校對學生都以“圈養”為主要培養形式,以死記硬背與機械訓練為主要教育方式🙅🏻♀️👴🏿,學校演變為工廠,學生成了流水線上的產品🤣,整天✮、整月、整年面對的都是試題,學生的時間和精力都耗費在沒完沒了、無休無止的作業和考試上,甚至連睡眠都難以得到保證,他們還可能去發展和張揚自己的興趣嗎?
如果我們的老師上課只是照本宣科,人雲亦雲,沒有自己的發現和思想,沒有用自己的真實情感體驗與學生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更沒有智慧的閃光,不能使學生得到真切的啟迪和深刻的感悟👍🏻,這樣能夠激發和引領學生的興趣嗎?
學生興趣的喪失,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他們青少年時期的絕大部分時光在學校度過,接受了學校對他們最基本和基礎的教育,如果學校沒有把他們興趣的啟蒙與激發🍵、培養與發展作為教育中特別重要的內容加以重視🤑,沒有從各個方面🦓🫧、運用多種形式與措施去發現和培養他們的興趣,那我們的教育將難辭其咎🧑🏽🚀♎️。(張榮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