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只有1%的人願意當工人”🦇,對上海這項入戶調查的關註熱度剛剛過去,大學畢業生求職又一高峰期來臨🕵️♀️。在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在校大學生們有怎樣的擇業觀⬆️🎖?對當代工人有什麽看法?是否願意當一名工人?在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師範大學𓀆、西南民族大學等高校👩🏽🍼,一項“大學生就業觀念”隨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只有3%的大學生希望從事的職業或崗位是技術工人,70%的大學生明確表示畢業後不願意當一名工人。
就業趨向🧏♀️:重實利、社會地位、工作穩定
在談到對就業前景持何種態度時,有53.4%的大學生選擇“一般”,18.6%的大學生表示就業形勢“不樂觀”。這說明雖然就業形勢逼人,但在校大學生能以一顆平常之心看待這種現象,並沒有發生過度的就業恐慌。
而大學生心目中理想的工作單位,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外資企業♓️、學校、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其中🧑🏿🚒⏯,43.9%的大學生願意進入外資企業,因為他們認為,外企和良好的工作環境、高收入以及較大的發展空間緊密結合在一起。而希望從事的職位👨🎤✊,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企業經營管理人員(42.3%)🆚、大學教師(36.1%)、公務員(33.9%)、工程師(21.2%)、科研人員(17.5%)🧑🤝🧑。這反映了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優先考慮的因素有三大類:一是物質因素首當其沖🐨,如經濟收入🫄🏼、工資福利、工作環境等🩸;二是個人職業發展因素🧑🧒💁🏻♂️,如自我價值的實現、工作發展前景🏺🫘、發展機會🚳、社會地位等🍨;三是工作穩定。然而👰🏼,排名前三位的工作崗位非常密集😸,勢必有一部分大學生無法滿足願望,只能根據現實調整自己的就業目標。
“工人”在大學生眼中越來越模糊
在問卷調查中,大學生對於“工人”的認識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42.7%的大學生認為⛹🏽:“工人是指從事需要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普通勞動者🦃,需要一定的技能。”有31.5%的大學生認為:“工人就是幹體力活的,不需要動腦筋👩🏽🏭。”20.1%的大學生認為:“工人這一稱謂不符合時代發展,建議改成普通員工。”甚至不少大學生覺得🩺✳️,只要不是老板,都是工人🧶。
針對這一現象😷💂♀️,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蔣華東解釋🐳,在傳統的國有企業🫰🧊,要麽是工人,要麽是幹部,工人這一稱謂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經濟的發展,經濟模式多樣化🧑🏿🏫,工人這一階層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涵蓋更加廣泛。現代企業非常註重管理和諧和團隊精神,因此,把一般勞動者統稱“普通員工”💏🏊🏽♂️,這樣顯得更科學。“工人”成為一個“歷史概念”,在現代社會👨🏼🦱,這一稱謂已顯得過時,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
工人職業聲望低,大學生對“工人”熱不起來
在問卷調查中,問及“大學畢業後,你是否願意當一名工人?”70%的大學生明確表示:不願意當工人。其中,60.1%的大學生認為🌳:
“職業上升空間不足。”55.8%的大學生認為♿️:“技術容易過時😨,職業適應差。工作不穩定🚹👳🏻♀️,下崗機會大。”48.7%的大學生認為:“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及住房待遇的扶持力度不夠。”43.6%的大學生認為“工人的待遇不夠高”🗳,41.5%的大學生認為:“勞動沒技術含量🧑🦯,容易被看成‘農民工’。”值得註意的是🫴🏽,也有14.1%的大學生認為💁🏽,“社會和家庭不認可👨👩👧👧🙋🏽♂️,從小接受的教育是精英教育”🎠,不願意當工人。9%的大學生覺得,“自己是一名大學生🧘,當一名工人👳🏿♀️,太委屈自己”,放棄當工人🙅♀️。
這一現象表明,大學生不願意當一名工人,並非社會上所認為的大學生放不下架子。隨著大學的擴招🌞🔘,大學生對自身價值認識發生很大轉變,不再過分強調自己接受的是“精英教育”🔉。大學生不願意當工人,是出於“工人”這一崗位的職業上升空間不足、技術容易過時、職業適應差📭🙏🏼、工人下崗機會大🏄🏿♀️、工作不穩定等方面的考慮👩🔧,其實現實並不盡然。但這反映出的工人職業被“矮化”的社會心態,不能不引起深思。
工作不好找,渴望開設職業技能培訓課
在問卷調查中,70.5%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所在大學沒有開設職業技能培訓,54.8%的大
學生非常渴望開設職業技能培訓課程,只有4%的大學生表示“無所謂”。自1999年大學擴招以來🕌,大學教育實際上就從“精英教育”轉向了“大眾教育”➝。但取得一張大學學歷,並不意味著大學生就具備了某種技能。據了解,應屆大學生上崗工作😒,學什麽專業幹什麽工作🤷🏻♂️,實際知識應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數學生表現出所學過的知識轉化不出來🧏🏽,不能變成在崗的實際能力♨️。一部分工科類大學生在校期間只好到勞動部門開設的技工培訓學校學習🪳,拿到技能等級證書。
一些專家認為🎊,與其花大力氣培養一個畢業就面臨失業的本科生🧙🏽♂️,不如轉向培養社會急缺的高技能人才。因此🙅🏿♂️,為了適應形勢的發展,“這就要求大學開展職業導向課,推動職業指導進高校,增加大學生的技能訓練👩🏼🦳,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陳光說🩴。
此外,大學生自身也應該做好準備。當今社會已開始從身份社會向能力社會轉變,職業再生能力一直伴隨著大學生就業和從業的職業生涯始終⛹🏼♀️。在平時的學習中,要註重自己適應性的培養,把興趣、愛好與所學專業結合在一起🎒,挖掘自己從事崗位的潛力,增強操作能力,這樣才會避免眼高手低。同時,大學生應認識到第一次就業並非終生就業,不一定非得把目光鎖定在外資企業、高校、政府機關等工作崗位🔓,給自己的就業一個調整空間,往往更容易獲得一些機會🩰。(劉華)
“不願做工人”背後的民生憂慮
新民晚報4月10日報道:據新華社消息,根據一項上海4000戶入戶調查,僅有1%的人願意做工人;人才就業意向高低依次為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壟斷性企業👙、金融保險和競爭性企業等👨🏿💼🕵🏼♂️。就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人力資源研究培訓中心副主任林澤炎表示🧑⚕️,這一調查結果表明“官本位”等傳統觀念的影響根深蒂固,也說明我國企業人才開發存在問題。
如果時光倒退幾十年,“工人”曾經是一份令人無限向往的穩定職業。時過境遷,現在“僅有1%的人願意做工人”,是不是也可以說,99%的人不願意做工人👨🏻🦽。毋庸諱言,普通工人的收入不高,福利保障不太好🥴,非壟斷行業還可能面臨失業,還要面對房價、醫療費用等諸多民生難題🐧。包括工人在內的絕大多數人不願意“做工人”,不僅反映出工人階層整體社會地位的下降👼🏿,而且某種程度上佐證了這一階層普遍對未來缺乏自信,對當下的生活現狀不滿🐅。
兩年前,《上海中小學生成長質量公益調查》結果顯示🏊,希望孩子當工人的家長只占1.1%🧚🏻♂️。家長如此認為🫰🏻,自然會把思想灌輸給孩子,以避免走“彎路”。而社會上公務員考試火爆異常🌠,技工學校屢遭學生荒💆🏽♀️,如此一來,大學生們雖為應聘疲於奔命🧑⚕️,但面對一些就業門檻並不高的企業🏈,卻寧肯“畢業即失業”……當“工人”成為人們競相躲避的職業時,很難想象這會對企業、對我們整個社會的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如果其中隱含的民生憂慮得不到足夠的重視🔟,社會必然將為此付出相應的代價⛹🏻♀️。
但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不願意做工人”顯然是渴望得到一種高質量的生活🌽,而並不意味著“官本位”的思想有多麽嚴重☺️🐼。換句話說,這只是一個具體的利益分配問題,不必因此上升到思想認識的高度⇾。“官本位”觀念確實有待繼續鏟除,但對於相對貧困的工人階層來說🧑🏽💻,還略顯遙遠。筆者以為🔇,均衡各方利益分配,讓工人的工資福利能體現他們的價值💗,提升他們的價值,或許才是問題的根本👩🏽🍳。 (作者:趙誌疆)
只有1%的人願意當工人 現實所迫還是意識問題
中國青年報4月10日報道🫳🏽:根據一項上海4000戶入戶調查,僅有1%的人願意做工人;人才就業意向根據頻率高低依次為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壟斷性企業🏇🏽、金融保險和競爭性企業等🗓。(《北京日報》4月8日)
有人可能覺得奇怪,怎麽只有1%的人願意做工人?我的觀點正相反✦:居然還有1%的人願意當工人🚴🏿♀️?太不可理解了。
99%的人不願意當工人🍪,這是現實教育他們得出的結論。第一🎴,工人社會地位低。雖然從理論上說,工人是國家的主人🌳,但這句話基本沒有落實👨🏽🎨。他們在一個具體的工作環境裏🖖🏽,那裏只有老板是主人,工人是為老板打工的,一切都由老板說了算⚁。即使國家的法律是保護工人利益的🛀🏿,算是還能顯示工人是國家的主人😀🙆🏼♂️。但是,當工人的權益被侵害⛹🏿♀️,政府往往不站在工人一邊,工人依法維權的難度很大🈯️,屬於社會弱勢群體。第二,工人的經濟地位低。工人幹的最累的活🤳🏽,工資得不到保障。即使法律規定了最低工資、八小時工作製度、社會保障製度等,都沒有落實。而有些老一輩的工人為國家奮鬥了一輩子,到了年老,企業垮臺👨🏿🎤,自己失業,連退休金也難以保證。企業改革反而造就了一批靠侵吞公有資產而起家的資本家。一旦當了工人,就註定了自己愁苦終身,而且延及後人📱💆♀️。面對這樣的現實,不願意當工人正是最自然的選擇。
那麽,為什麽還能有1%的人願意當工人?應該說,所謂願意也是一種不得已的選擇🔛🍚。難道他們拒絕到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壟斷性企業、金融保險和競爭性企業就業,下決心要當工人?不🟫,這1%的人就是從自身的情況出發🛄,認定自己無法躋身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壟斷性企業🫳、金融保險和競爭性企業💓,只剩下當工人一條路。總而言之,這1%的人願意當工人📌,實在是形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
一個健全的社會🏌🏼♂️🙌🏼,永遠需要工人☦️、農民這樣的普通勞動者☞。政府要通過政策調節,保證有一部分人樂意當工人。有人於是覺得,要加強宣傳教育👴🏿,重新叫響勞動光榮👉🏼。其實,沒人當工人,不是一個意識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因此,教育不解決問題,而要改變現實。通過完善法律法規,通過政府依法行政,政治上保證工人的主人公地位🎓,使他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特別是依法保護他們的經濟利益,使他們的生活水平不低於社會平均水平。當然,政府也可以什麽都不做,通過社會的競爭,讓一些人被迫當工人🥽。這顯然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只能催生社會矛盾,與我們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背道而馳。(殷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