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 春秋末期傑出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字仲尼,世人尊稱孔子🤱🏼,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
孔丘出生在一個沒落貴族之家👟🍹。孔丘少時“貧且賤”,15歲立誌向學,他學無常師🏊🏿♂️,不恥下問,博習詩書禮樂。30歲時,辦起私學🍭,開始私人講學🏄♀️,實行“有教無類”的辦學方針,吸收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和不同年齡層次的學 .生🛰💍,隨學者據稱弟子三千,賢人七十又二。他是中國第一個創辦大規模私學的教育家。
孔丘從事教育活動40多年。他繼承以往的教育遺產,並總結了自己的實踐經驗𓀃,提出多方面的教育理論,成為儒家教育理論的奠基人😹。孔丘的教育思想🛠,經儒家學派代代相傳,對中國兩千多年的教育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成為中華民族珍貴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孔丘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一)主張“有教無類”。打破族類和貴賤等級限製,使願意受教育的人都有得到受教育的機會,以擴大教育的範圍。(二)采取因材施教。學生的素質才能各有差別,在統一的教育目標之下培養人才,要根據各個學生的特點,區別對待地進行教育🍫。重視了解學生的特點💂🏻♂️,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條件👩👩👦。(三)提倡學思結合。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不能限於記憶知識,還要深入思考事物的一般道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習應當是學與思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過程🌀👮♂️。·(四)實行啟發誘導。在學生有自覺學習要求的基礎上,教師應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必須發揮學生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才可能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識,形成道德觀念↪️。(五)身體力行。學習的功效🧊,不在於言談,而在於行為表現✋🏼,要培養言行一致的人,考察學生的重要標準應是行為實踐。(六)自省改過🧜🏻。道德修養不靠外力強製來改進,而靠自己主觀的努力來提高🦘🧕🏿。一個人如能自覺檢查思想👆🏻,見善必從👎🏿,知過必改,必能不斷提高其修養水平🕰。(七)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自己學習掌握知識,是教人的前提條件❤️🔥,只有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的人,給人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這樣才能勝任教育工作😚。“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既是孔丘高尚精神的寫照,也是教師的一種職業道德。
孔子把教育內容分為一般的文化知識教學、行為習慣培養和技能技藝的訓練,以及思想品質和倫理道德教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論語.述而》)道德教育在全部教育內容中占突出地位,放在首位“弟子人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在《論語》中,有多處提及童子之事🪄。可見兒童教育也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共同關心的事,是孑L子教育思想的一部分👨🦽。孔子以為,兒童教育並不是要讓他們學習大量的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對他們進行道德思想的灌輸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孔子十分重視“詩”和“樂”在兒童道德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把“詩”作為開端,把“樂”作為終結,“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泰伯》)📝。不僅如此,“詩”還有其特殊作用:(1)可以激發道德情感👆🏻🥒;(2)可以觀察風俗盛衰;(3)可以增進相互情誼;(4)可以提高判斷是非能力🌋;(5)可以懂得如何“事父”與“事君”的道理🥼;(6)可以獲得一般的文化知識和自然常識。“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樂”,即音樂,它也能起到移風易俗,陶冶情操和培養人的性格的重要作用。“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禮”用於修外,而“樂”用於修內。孑L子重視詩教和樂教,除了從內容方面考慮之外😞,還從“詩”和“樂”的形式和特點加以考慮🎲。“詩”和“樂”➝,不僅短小、有韻味,容易記等特點外,還可以誦、可以舞🥜。因此,這種寓教於樂的形式更能適合兒童的特點,為兒童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