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於立生
來源:【紅網】
有調查顯示,中國公辦高校貸款規模高達2000億到2500億元。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邵鴻說👌,“實際上遠遠不止這個數目。”“除去銀行貸款,許多債務是通過工程建設方墊資和一些單位的投資,保守估計高校債務4000億元。”(3月9日《中國青年報》)
高校債務誰來買單?在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這成為代表們熱議的一個話題。江蘇省教育廳長📔、王斌泰代表說:“江蘇省為此召開了多次會議,目前已經拿出了初步解決方案🙇,對省內高校的100多億元欠款🫱🏻,政府將拿出三四十億元……”(3月12日《江南時報》)
我對此大加反對。
第一、納稅人的錢不是沒來頭的。納稅人的錢是用於支撐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及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政府替高校債務買單,用在提供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上的支出必然要減少。拿老百姓的福利去填高校的債務窟窿,是不是先要問問老百姓同不同意呢?
第二🖐🏼、不公平。正如3月11日《廣州日報》社評《大學負債的症結在哪裏》所指出的:“事實卻是🥒,擴招後的高校為了償還貸款,不得不走向市場化的運作,將自己變身為市場主體。也就是說,高校名義上是‘吃財政飯’的事業單位,實際上卻將自己等同於盈利性企業……”———我看還不止於此🏃,不僅“企業”🏉,而且還“壟斷型”。但公辦大學的債務由政府買單🤝🚖,民辦大學債務誰來買單?這勢必妨礙公辦大學和民辦大學的公平競爭,將強化公辦大學的壟斷性,抑製競爭👷🏼♂️,抑製民辦大學的發展🤹。
第三👨🏿💼、不利於教育事業的發展。在有競爭的前提下🤦🏼♀️◀️,各競爭主體才會著力於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進效率。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被公認為中國高教事業的黃金發展期🌿,所以出現了國立北大、清華🤚🏽,私立南開、復旦◼️🩲、聖約翰等諸多名校多元並存的繁榮局面。
第四、還是要苦老百姓錢袋子。沒競爭就沒提高質量的壓力,沒競爭同樣也沒有節約不必要成本的動力。常識而論😊,私立的👍🏽,收費再高,也高不過壟斷型的;壟斷型的🧀,收費再成本價🏇,這成本也不會低哪兒去👴🏼。據3月11日《北京晨報》報道:部分代表、委員認為“當前大學收費高的主要原因是讓學生承擔了不應該承擔的辦學成本”,不正有此故嗎👂🏻?行政機構不精簡,冗員不裁汰,不正有此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