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校園掠影
  

傳統文化教育🔪,讓孩子更棒了


每到新學期開學,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依麻木鎮國語小學大門外,就會被家長們擠得水泄不通。他們只有一個願望:把孩子送進這所農村小學讀書。

日前🤒1️⃣,記者專程前往烏什縣探尋這所少數民族小學受追捧背後的秘密。一條接一條鄉間道路🙋🏻‍♂️,白楊樹林帶圍繞著國語小學。走進校園🧴,迎面撲來的是濃濃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味道”💒。同樣是地處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小學👨🏿‍💻🧦,和別的學校相比🧔🏼,這所學校又是那麽的不同——校園裏🧑🏿‍🔧,高大的孔子像矗立在操場中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布滿了校園圍墻👩🏿‍🏫、教學樓🤾🏼,教室裏傳來學生國學經典的朗朗誦讀聲。如果不是親臨校園🦸🏻‍♀️,很難想象在這個少數民族聚居的鄉村,還有這樣一所別具一格的小學。

“我想把孩子送到這所學校來讀書,可惜進不去了。”阿不來提·吐爾遜從20多公裏外的農村來。他在麻木鎮國語小學大門外🙍,待了一個上午,最後不得不遺憾離開。

“學生太多了,教室實在坐不下了,沒辦法接收新的學生📤。”依麻木鎮國語小學校長庫爾班·尼亞孜有些惋惜地對記者說。盡管他很想滿足所有家長的願望。

因為是民辦學校👨🏽‍🦳,要在依麻木鎮國語小學讀書,每年需要交2000元學費。盡管周邊有四五所免費公辦學校可供家長選擇👩🏿‍🚒,但許多家長還是願意把孩子送到這所小學來讀書🫃🏿。“家長都想把孩子送到這個學校來,有的家在幾十公裏外👧🏼🤵🏿‍♀️,最遠的有100多公裏。”庫爾班·尼亞孜告訴記者,“我們的學生既學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也學中華傳統文化,少數民族家長特別認可🌖。”

地處邊境的烏什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依麻木鎮有2萬多人口🧑🏽‍🏫,99.5%是維吾爾族,絕大多數人不會說普通話🥴,沒有走出過鎮子。2003年,庫爾班·尼亞孜在自己的家鄉創辦了這所國語小學。

“國語小學成立的初衷😄,是教少數民族孩子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談到辦學最初的想法時,庫爾班·尼亞孜說,“教孩子們唱漢語歌曲、背唐詩💂🏽‍♀️、說快板👨🏿‍🦰、唱京劇等🧙🏼,增強了普通話對孩子們的吸引力。”

沒想到,這種“國語+國學”的教學模式,不僅讓少數民族孩子學會了普通話,還讓孩子們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潤澤和滋養。

“在國語小學上學後🤘🛌🏿,孩子變化很大。不僅能夠說標準流利的普通話👉,而且特別懂事↩️,回家愛勞動,自己的事自己做,也知道孝敬老人,替父母分擔🤦🏽。”家長古麗尼莎·吾守爾滿臉自豪地說👩🏿‍🦰,“當初讓孩子來這裏讀書,想的是學會說普通話🍹🤷,沒想到,孩子變得越來越棒。”

這所小學專門聘請有國學思想、語文素養功底深厚的教師上國學課。課余時間,全校學生背誦《論語》《三字經》《弟子規》,唱京劇、說快板、念繞口令、拉二胡、彈古箏。除此之外💪,每天早上在教師帶領下晨讀、晨背、午讀、晚背古詩古文🍏,使學生在背誦中逐步增強學習國學的趣味性。

別看這是一所少數民族農村小學🦍,但在這裏,卻有個國學堂。國學堂裏文化氛圍濃郁,走進國學堂🤩,清心氣爽💱,室內裝修古香古色。古琴♦️🚏、二胡等傳統樂器用於教學🚶🏻‍♀️‍➡️📓,還有圍棋、書法🕵🏽‍♀️、剪紙等使學生在學習之余對琴棋書畫產生興趣。

“國學教育對於少數民族學生來說,關鍵在於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我們通過國學教育👩🏼‍💼,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來滋潤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讓他們擁有一顆包容和開放的心🗂,做一個既掌握本民族文化,又具有多元文化思想的心胸開闊、目光遠大的現代人。”庫爾班·尼亞孜說,“開設國學課🆘,使所有的孩子受到中華文化的熏陶,切實增強了他們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7-09-21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