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產教融合🧘♀️。當前,我們正在產教融合的道路上不斷邁進。”日前,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郭建磊在一次新聞通氣會上表示,自2013年實施“山東省高等學校協同創新計劃”以來,已經結出了一大批豐碩的成果。“青島科技大學牽頭組建的‘綠色輪胎協同創新中心’,省財政專項投入2300萬元⏲,帶動牽頭高校投入1.95億元,其他協同單位特別是軟控股份有限公司、三角輪胎股份有限公司、中策橡膠股份有限公司等共投入5.5億元,產生經濟效益17.1億元💎。”
山東在首期省屬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建設過程中,省財政共投入專項資金2.69億元📮,撬動多渠道投入,收獲經濟效益523億元👩🏼🏫。協同創新不僅“創”出了真金白銀,還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山東是如何做到的呢?
財政撬動:形成“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新機製
2013年3月🖼,山東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科技廳聯合啟動實施“山東省高等學校協同創新計劃”👨🏻🎨,緊緊圍繞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推動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地方政府及國內外高水平大學開展協同創新🗒,共立項建設23個、培育建設了12個山東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這些中心協同山東省內外高校45所、科研院所54個、企業103家、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20個,經過幾年建設,目前已覆蓋全省83%的碩士以上授權高校。
在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建設中,山東科學利用省財政專項經費🚙,發揮了重要杠桿作用,小投入撬動了大產出⚉。為此,山東專門研製了協同創新計劃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省專項資金分3年撥付到牽頭高校,主要用於團隊建設、人才培養、科研條件改善、國內外合作交流及日常運行管理,高校協同創新中心要在資源匯聚🆙、政策支持👨🏼💼、機製推動、目標完成等方面簽訂目標責任書👩🏿🚀,完善體製機製🧙🏻♂️,加快實現預期目標🚍。
“省財政廳🦸🏿♀️、教育廳、科技廳對協同創新中心實行績效評價、動態調整,對執行效果不佳或無法實現預期目標的🦤,責成高校予以整改;整改不力的取消高校協同創新中心認定🙂↕️,並視情節輕重,緩撥、減撥或扣回省專項資金。”山東省教育廳科技處處長徐文廣說。
在這一製度的規範引領下☝🏼,各協同創新中心充分利用和發揮2.69億元省財政專項資金的杠桿作用,把協同創新中心變成研發資金的“蓄水池”,引領調動牽頭高校、協同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地方政府等多渠道資金不斷湧入✍🏻,帶動經費投入34.97億元🥴👳🏿♂️,產生了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僅經濟效益就達到523億元。
“通過這一協同創新計劃的實施,已初步形成了‘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科研組織形式和運行機製,在人才培養、團隊建設、學科建設⬜️⇢、產業發展🛜、服務社會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郭建磊說。
認準需求: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協同攻關
在此基礎上🎢,山東首批協同創新中心認準國家及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合理布局🤭📁,在科學前沿、文化傳承、行業產業、區域發展四大類多個領域,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協同攻關。
輕工生物基產品清潔生產與煉製協同創新中心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生物質資源可再生、可降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能夠取代化石資源,滿足人們對化學品🤝、材料和能源等方面的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該協同創新中心牽頭高校齊魯工業大學科研處處長王瑞明說🧑🏻💼💂🏻♂️,“我國每年僅秸稈產量就達8.5億噸👨🏻,但輕工生物基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生物質轉化利用效率低🛕、產品種類少、生產成本高,實現生物基產品清潔生產與高效、高值化煉製迫在眉睫☁️。”
針對這一問題,齊魯工業大學立足行業發展需要🟨🍑,聯合山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行業骨幹企業,共建“輕工生物基產品清潔生產與煉製協同創新中心”,通過以工業生物技術等為標誌的新一輪技術創新🐋👩❤️💋👨,促進和引領生物基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該中心針對我國木材資源匱乏的問題📬,研發了“速生闊葉材製漿造紙過程酶催化關鍵技術”♑️,利用速生闊葉材的木材加工下腳料🤒、小徑材💣、枝椏材🛄,以現代生物技術為主要手段🥑,改革創新傳統製漿造紙技術和高效清潔製漿造紙技術,在降低磨漿能耗、消除有毒汙染物、穩定紙漿白度等多個方面取得了突破,實現了國產木材資源的高效高值化利用👷🏼。3年來,該中心已實現標誌性成果63項,其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有42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有21項,取得成果轉化60項、經濟效益186億元🧗🏻♂️。
截至目前👩🏻💼👬,山東協同創新中心已承擔國家級課題1478項、省部級課題1540項↔️,產出標誌性成果740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743項🪿、成果轉化590項,部分科研成果在國際學界產生重大影響。
融合產業:破除體製機製障礙提升成果產業化水平
在多學科交叉融合協同科研攻關的同時,山東協同創新還重點加強與企業行業需求的有效溝通整合🛣5️⃣,破除了政府🧗🏿♂️、高校、企業之間的體製機製障礙,促進“政產學研用”有機結合,大大提升了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水平🪹。
高強高模玻璃纖維是高性能纖維的一種🧔🏼♀️,既是國防建設的重要材料之一👩🏿🦲,也是民用高性能復合材料的增強材料和功能材料,已在航空🚶♂️、航天、兵器💦、艦船😣、通信、電纜、電子👊🏻、風能等領域應用🏩。目前,國外特別是美國、俄羅斯的高強高模玻璃纖維強度高、綜合性能好,主要用於軍工行業🧗🏼♀️,美國高強高模玻纖95%以上用於軍工和航空,禁止向北約成員國以外的國家出口🏰。
“此前國內唯一小批量生產高強高模玻璃纖維的單位只有一家🌟,產能只有幾百噸,且為坩堝法生產🥒,品種少、價格貴🕗,性能一般。”濟南大學科研處處長郭培全介紹,由濟南大學牽頭的“先進建築材料綠色製造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研發的高強高模玻璃纖維關鍵技術,生產的產品力學性能優異、化學穩定性好、耐高溫、抗疲勞特性性能好。目前🥼,這一技術已在相關企業正式進行產業化生產,先後推廣到4條4萬噸級以上池窯拉絲生產線,年經濟效益超過1億元。
“山東省高校海洋生物質纖維材料及紡織品協同創新中心”面向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以服務於山東省傳統主導產業——紡織行業👩🏿💻、創建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目標,研發的代表性成果“海藻纖維”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帶動了以海藻纖維為中心的產業集群發展🤝,建設跨海洋和紡織產業的“海產養殖——海洋化工——纖維製造——紡織品加工”戰略性新興產業鏈,建成了國際上首條規模化海藻纖維柔性生產線,製定行業標準《海藻酸鹽短纖維》,開發三大系列20多個海藻纖維品種👯♂️,並帶動了海藻纖維上、下遊產業的發展。2017年1月,該協同創新中心海藻纖維創新團隊與多家投資公司和企業簽署框架協議,在青島合作投資建設5000噸規模海藻纖維工業化生產線💲,預計年新增直接產值10億元、利稅1.5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00個左右。
郭建磊表示,山東高校協同創新不僅“創”出了真金白銀,也“創”出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下一步🚲,山東還將繼續支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對接山東“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充分發揮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在人才鏈、培養鏈、產業鏈等方面的集成和輻射作用,進一步帶動全省高校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水平的提升。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