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期,總會在機場看到成群結隊、穿著統一服裝的孩子們。他們背著大書包,拉著各自的行李箱,除了稍顯稚嫩的外表,與周圍辦理登機手續的乘客並無不同。7月初,中小學暑期研學旅行就已拉開序幕,飛機、火車或大巴上經常能看到中小學研學團的身影。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個部門聯合出臺《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全國各中小學要開展研學旅行,參加學生範圍涵括小學四到六年級、初中一到二年級、高中一到二年級,並要求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
研學旅行有益於學生增長知識、了解民俗、體驗人文,被稱為“在路上的課堂”。而這個課堂如何設計好,達成“遊中學、學中遊”的目標,對於中小學校長尤其是小學校長來說並非易事。
守護好安全這根生命線
實際上,研學旅行在城市中小學中並不算新興活動。2012年以來,教育部先後在安徽、江蘇、陜西、上海、河北、江西、重慶、新疆等8個省(區、市)開展研學旅行試點工作,不少地區的中小學在有條件的前提下,組織自願參加的學生或學生家庭開展研學或夏令營活動。但在《意見》出臺前,研學旅行或研學夏令營長期以來由於存在風險較大、保障措施缺乏的隱患,學校開展此類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意見》出臺後,研學旅行成為中小學校必選動作,旅行社等社會力量也相繼湧入。
安全保障問題是學校組織研學旅行“邁不開腿兒”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學生人數眾多且時間跨度較長的情況下,戶外活動中學生安全問題成了校長的“緊箍咒”。
北京市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自2013年就開始開展研學旅行活動,主要是組織六年級的學生去濰坊的中小學生實踐基地,並在那裏生活一周。而今年暑期,學校還組織了海外團隊去英美等國友好校開展研學活動。不管是近距離國內研學還是遠距離國外研學,安全問題一直是校長高峰繃在腦中的一根弦。
“我們春季一開學即著手安排,與友好校協調,做好整套方案和預案,委托有旅行資質的公司簽訂協議。學校校長帶隊,全體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參加,通過一個完整的工作流程,做到有備無患。”高峰認為,安全保障需要嚴密的組織、嚴格的管理,做好行動流程,預控每個安全細節。“組織一定要以學校為主,合作公司用的是資質和合法性,不能一推了之。”
同樣,由於2014年開始嘗試開展研學旅行活動,江蘇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學校長李偉平也摸索出了一套安全保障經驗:研學旅行設計主題和路線時,要考慮學生的身體特點;活動設計時,要與家長、旅行社反復論證各種安全問題,並向上級申報安全預案;出行前,要加強學生、教師和家長的安全意識教育;推進過程中,大家互相提醒,多加關註;活動結束後,要把活動中安全事件記錄下來,加強總結反思,為以後出行積累經驗。
放手換來學生自立合作
據李偉平介紹,學校設計研學旅行活動的目標包括:從成人的角度,提升學生的生活化、社會化素養,例如自理能力、合作能力、策劃能力等。但在學生實際參與過程中,這一目標的實現並非一帆風順。
他所在的局前街小學四年級學生在“我十歲了”成長儀式的大主題下策劃了“和星星的約會”的主題露營活動。“活動是有意義的,並且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在整個活動中,由於家長的參與,包辦代勞的思想很濃,但後來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充分地意識到了活動的意義。”李偉平說,教師、家長放手後,孩子們自己根據說明書和示意圖搭建帳篷,反復琢磨,研究性學習非連續性文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當他們通過自己的腦力和體力勞動搭好帳篷時,發出由衷的歡呼,“孩子有了真實的體驗、真實的感受、真實的成長”。
高峰回憶起孩子們初次體驗實踐基地生活時,發生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剛到實踐基地,孩子們需要自己套被套,好多孩子把自己套在了裏面,鬧出好多生活笑話。還有的孩子睡前不洗腳,他的同學覺得這習慣不好,就不愛理他。我進宿舍時剛好看到這個孩子在哭,於是就勸解說,過集體生活,不能太自我,要學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暑期研學旅行給孩子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窗口,也是全新的生活環境。“孩子們研學生活收獲很多,特別是互相合作、獨立生活、動手創造能力。”高峰說。
風土人情皆為學習元素
研學活動除了培養學習獨立生活能力外,拓寬學生們的知識和眼界,也十分重要。如何避免研學旅行重學不重遊或重遊不重學的失衡狀態,在活動及相關課程的設計上也須下一番功夫。
與初高中生“走出國門”研學旅行意在拜訪當地名校、體驗學術氛圍不同,小學暑期研學旅行作為行走中的課堂,其生長點在於,卸下了傳統課堂的板板正正,比起硬知識,更偏愛軟文化的浸潤。
據李偉平介紹,學校開啟英國精華樂學體驗課程之旅,會找專業的教師團隊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在營地裏,孩子們有機會和其他國家的學生活動交流,不僅可以鍛煉英語口語,還能提高他們與國外友人的交際能力。”李偉平說,在營地學習期間,英國課程設計方安排孩子們入住當地寄宿家庭,讓他們深入體驗英國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更真切地了解到英國的本土文化和生活習慣。
玉泉小學的英倫研學團成員在友好學校馬瑞維安小學研學第四天,馬瑞維安小學校長伊恩特別為他們安排了一次“社會實踐課程”——參觀英國最古老的蒸汽火車發動機的維修車間。“孩子們看到了像極了電影《哈利·波特》中駛出國王十字車站、工業風濃厚的火車,也真切了解到蒸汽時代與工業革命。”高峰說,孩子們不僅領略到了當地的風俗文化,而且還當了文化小使者,他們現場教英國小朋友寫起了毛筆字。(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