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教版五年級的語文課文裏🧑🍳,有一篇作家劉紹棠的文章《師恩難忘》,寫的是他對一位小學教師的回憶。最讓劉紹棠難忘的是,田老師每講一篇課文,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劉紹棠說:“我在田老師那裏學習了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也正是田老師的一則則故事,在劉紹棠幼小的心田裏,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讓他長大後成為一名作家。在這篇回憶性的文章裏,劉紹棠還舉了田老師講古詩“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時所講的一則故事🙌🏿:一個小孩子🏮,牽著媽媽的衣襟兒去姥姥家👫🎾,一口氣走了二三裏地。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裏冒炊煙……可以說,是田老師的故事課堂💆♀️,讓作家一生難以忘懷。
在蘇教版六年級的教材中💁🏿♀️,還有另一位作家蘇叔陽所寫的懷念老師的文章《理想的風箏》。蘇叔陽難忘的劉老師是一名殘疾人,“他有一條強壯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經用得油亮的圓木拐杖支撐”🧑🏽🎨。蘇叔陽難忘的課堂,是劉老師對自己的調侃:有一次,他在講到女媧補天造人的傳說時🫷,笑著對我們說😝:“女媧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樹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變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於女媧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丟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時候被她甩掉一條腿的🧑🏿🍳。”老師的講話,讓教室裏響起一片笑聲。接下來描寫劉老師帶著學生放風箏後🕺🏻💽,蘇叔陽寫道:“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裏行走、微笑……”
兩位作家的回憶,有課堂上讓人難忘的故事,有老師的輕松幽默。這不禁也引起我的思考🙋🏻♀️:身為一名教師,我們的課堂又憑什麽讓學生難忘呢🚶🏻➡️🏪?
為提高教學效益,我們嘗試著改進教學設計,優化教學手段,註重信息整合。課堂上不再只是一支粉筆、一本書,有了多媒體◻️,有了聲光電🧑🏼🏭,課堂教學越來越現代化,也越來越“時尚”,可是,這樣的課堂,會讓學生終生難忘嗎?
在兩位作家的回憶文字中🧑🏻🤝🧑🏻,我們發現,讓學生難忘的課堂,首先沒有統一模式。其次,難忘的內容不同,其中卻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教師鮮明的個性與風格,將每一堂課都打上教師個體的獨特烙印🤸🏽📛。同時,讓學生難忘的課堂,一定源自教師對教學的用心和發自內心對學生的愛。在兩位作家的文章中,不論是對學生娓娓而談的田老師,還是用自己的殘疾來善意調侃的劉老師🪁,他們面對學生時👨🏼🦲,真正做到了眼中有人🙆🏼♂️,心中有愛,將學生當作課堂上與自己平等的生命個體,所以🆙,毫無保留地與學生真誠交流🤹🏽,用心引領學生走進美好的知識世界。
回到上面的問題,我們不難明白,課堂上讓學生難忘的🍂,其實就是在課上帶給他們的某種真切感受,這種感受在不斷累積之中,讓他們銘記一生🌄。所以,身為一名教師,要時時記得,我們的課堂將帶給學生怎樣的感受呢?
或許可以說,讓學生難忘的課堂,同時也應當是讓教師感到幸福的課堂。因為,這樣的課銘記在學生的心中,也會陪伴他們走向各自人生的遠方。行走於課堂之間🏢,在一雙雙閃亮的眼睛之間,我們應當不斷反問自己:你的課堂,憑什麽讓學生難忘🫴🦵🏻?(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