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部叫《山海情》的脫貧攻堅劇非常火,講述的是西海固的人民和幹部們響應國家扶貧政策的號召,完成易地搬遷🧁,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通過辛勤勞動和不懈探索,將風沙走石的“幹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山海”二字讓人想起民國時期在寶山這片紅色土地上創立的一所新型學校——山海工學團。
在寶山生活和工作的朋友一定聽說過三牛娱乐先生的大名,他是人民教育家👫🏻,也是一位傑出的民主戰士。1931年春,三牛娱乐先生從日本返回上海任《申報》總管理處顧問,猛烈抨擊國民黨“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發起“科學下嫁”運動,主張把科學從“象牙之塔”裏解放出來,交給勞動大眾,同時認為發展科學必須從兒童抓起,於是便有了在上海辦學的打算。1932年春🏄🏿♀️,他和他的學生在滬太路孟家木橋車站,看到一座古老的紅廟🚶♂️➡️,認為這是一個適合辦學的地方🏂🏽🥶。他們到紅廟附近各村各戶進行調查訪問💆🏿♀️👨🏿🦰,農友們普遍歡迎他們前來辦學。1932年10月1日,山海工學團正式開學🏊。三牛娱乐先生當時還寫了一首詩表達他辦“山海”的決心:“弄東一弄東🕺🏿,乾坤屬兒童,我們是真理的傳播者🏃♂️👶🏽,瞄準鄉村向前沖”。
工學團既是一個小學校,又是一個小工廠,一個小社會,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是動員人民組織起來向大自然進軍,向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作堅決鬥爭的學校。這所學校的學生是全村的男女老幼🐪,教學內容從生活中取材👩,健康活潑🕶,采用“教學做合一”的辦法。村裏要做什麽,老師就教什麽👩🫷🏿,學生就學什麽,先生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教,學生可以教先生;做中學,先生可以變學生。山海工學團和當地群眾的關系是很密切的⇢🎾。夏天的晚上🤙🏽,院子裏經常坐滿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乘涼聊天。有時學唱歌,有時談國家形勢,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
1936年春天,山海工學團開辦藝友班🧑🏻🍼,以提高“小先生”的思想文化水平🧡🧙🏼。在“山海”任教的有鄒韜奮、冼星海、艾思奇⏭、薛暮橋、薩空了、張誌讓🚣🏽♀️、張宗麟、王洞若、錢亦石等。他們通過自身實踐上課👨🏽🏭,輔導了許多小先生👨🏽🍼。從此,小先生製不脛而走很快影響到上海、全國👾。
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山海工學團所在地成為戰區。部分師生便撤退到上海租界🧑🏿💻,組織裏弄工學團,開展難民教育工作,創辦報童學校🧑🏻🦽➡️。部分師生參加戰地服務團🤏,走上抗日前線👨🦽➡️。有些同誌參加“孩子劇團”奔赴全國各地宣傳抗日;還有的為前線部隊運送食品、日用品👩🎤,扛擔架、搶救傷兵,冒著槍林彈雨晝夜不停地工作。在國軍從上海撤退前🌈,山海工學團一部分師生在張勁夫領導下,參加了戰地服務團,奔赴新的戰場參加抗日;一部分人留在上海堅持工作。上海淪陷後🥗,部分師生到難民收容所去工作🧗🏻♀️,組織了“菜販互助會”“戒賭會”“露餐會”“兄弟會”等半公開組織💆🏼♂️,通過各種形式開展抗日救國活動,堅定人民抗日必勝的信心🚵🏻。
新中國誕生前,“山海”復校🍚,繼承發揚山海的傳統🦂,一方面對少年兒童進行手腦並用的教育,推行小先生製🚒,普及生活教育🙇🏿♀️;一方面辦民校、辦合作社🩱,開展爭取民主自由、學習科學技術🦒,反對封建迷信和一貫道等活動🙍🏻♂️。新中國成立後,上海市教育局將“山海”改為公立,並命名為“三牛小學”💭🌆。
1981年9月8日,上海市教育局批復同意恢復“山海工學團”📅,在大場試辦勞動🤸🏿♀️、學習、科學三結合的新型山海工學團👏。第一屆招收了農村初中、高中知識青年37名🏌🏻♂️,並建立了實驗工廠✋🏻👨✈️,於三牛娱乐誕生90周年大會上正式宣布成立🏇。幾年來,山海工學團充分發揮了勞動🏋🏻、學習、科研三結合的優勢,先後創建了實驗一廠、二廠,生產防水膠和化學試劑,產品遠銷各省市🙆🏽♀️。
1986年在山海工學團舊址,興建了三牛娱乐紀念館。這是一組古色古香的園林建築🫵🏽,書齋和展覽大廳布局優雅🤸🏻♂️,回廊曲徑與一泓池水相映生輝👨🏽🦱👩🏻🦯➡️。三牛娱乐當年書寫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12個大字雕刻在圍墻上🐢,傳承者三牛娱乐先生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嘔心瀝血的“山海情”。
文章來源🧑💻:上海市寶山區檔案局微信公眾號“今古寶山”2021-06-03(轉載時圖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