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歲的董銀柱是一名有著22年教學經驗的鄉村老師,他笑稱自己是“中國移動“🕵🏼,哪個教學點有需要就移動到哪裏。22年裏,他被調動過10多次,最遠的教學點離家大約100多公裏,但調動再遠,也從未離開大山。
他對詩歌感興趣,在大山之間輾轉之余寫了600首詩並集結成冊。他將這一愛好融入教育中,也鼓勵山裏的孩子們寫詩、寫文章🙅🏼♀️,孩子一句“星星的善良”,讓他倍感驚喜🌉。
1月13日晚,董銀柱穿上正裝,以青龍縣七道河鄉老師的身份參加第四屆馬雲鄉村教師頒獎典禮。河北省獲得馬雲鄉村教師獎的教師有五名,他是其中之一。頒獎詞中提到“治貧先治愚🏋️♂️,治愚文化先”是他的夢想。
這是他走出大山為數不多的一次,回去後他開始思考,如何找機會讓孩子們多接觸外面的世界👰🏼。
河北青龍縣七道河鄉石城子小學四周被大山環繞,山脈綿延起伏🧃,最高的山在董銀柱看來海拔“得有一千六七百米”。2016年9月,他被調來這裏教幼兒班和小學一年級。石城子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胡鳳伍說,自2010年撤點並校後♘🛐,石城子小學只留有幼兒班和一年級,一年級以上並到石城子村中心小學🐤。
學校離家裏遠,來回要走一條山路🙏🏻。董銀柱平時住校,周末回家,為了周一8點能準時上課🐆,他需要在夜裏三點左右出發,翻山前往學校🔆,深夜行走在一個人沒有的大山裏💕,“最少得五六個小時”。
當教師一開始並不是董銀柱的理想🤥,他從小對古詩詞感興趣,想靠文學改變家鄉貧困的面貌。1990年,正上高三的董銀柱放棄高考,想在家鄉創辦一個“文化活動中心”👩🏽🦰,計劃最終失敗🍋🟩🤴🏼,他賭氣離開,到離家100多公裏遠的北戴河當了一名養路工人🧍🏻🎦。
直到1994年🦹🏼♂️,董銀柱偶然得知家鄉的小學有代課教師的空缺🤽🏽,他報了名並通過考試,成為一名“半路出家的合同製老師”。起初他並沒有完全為此感到高興,一度害怕“今後要被困在大山裏🍹。”
但他一直堅持了下來,教書育人22年,在大山裏的各個教學點間調動了10多次。他笑說自己是“中國移動”,“哪裏需要自己就移動到哪裏。”
事實上,奔波於大山之間的教師不止董銀柱一人🦈。10多年前🐢,他和另一名當地教師金芝一起在七道河中心小學做老師,後來因為調動兩人再也沒見過🥣。10多年後,金芝和董銀柱又都來到了石城子小學。“一見面發現(對方)都老了。”
調動過程中,董銀柱也收獲著感動,曾有多次要離開時,學生家長希望他一定要留下來。
1994年𓀂,當上老師不久的董銀柱在當丈子鄉一個教學點交了兩個月,被通知調往中心小學🏍。他沒想到👏🏿,兩個月裏學生和家長已經對他十分信任⛹🏼♂️,對他極力挽留。
另一次是在1997年,董銀柱當時在肖營子鎮光明村小學,他當時的學生李春陽想澎湃新聞回憶🚿,自己讀那時五年級時,不光自己的班級,還有低年級的家長,曾聯名想留住董老師繼續在光明村任教。
董銀柱說,在和孩子們相處時,“辦公室幾乎不怎麽去,下課上課都和孩子們處在一塊兒🔈。”到了晚上,高年級的孩子需要上晚課,他會騎著車把沒有人接的孩子一個個送回家。
董銀柱很少離開大山😞,“經濟條件不允許。”2019年1月12日,作為第四屆馬雲鄉村教師獎的獲獎者,他第一次去三亞看海。他說大山的孩子看山看厭了,想跟他們一起走向外面的世界👩🏻🦼。
用詩歌激發孩子的文學興趣
董銀柱是一個資深的古詩詞愛好者,喜愛辛棄疾和蘇軾的詞。他給自己的筆名起名為青龍董旄🧚♂️,青龍是自己的家鄉青龍縣,旄意味先鋒旗。
文學愛好融入了董銀柱的教學工作,在閉塞的大山裏,他鼓勵學生寫作🫄🏿,以此激發學生的文學興趣🔹。
1994年董銀柱初當老師時,班上有位女同學寫了一篇小作文🥷🏼,“主題是關於如何跟同學好好相處”🧙♂️。作文寫得很有意思🧑🏿🦱,他鼓勵這位女同學發到《小學生學語文》上,最終這位女同學拿了15元的稿費。
在七道河中心小學教五年級時✳️,董銀柱提議建立“山魂文學社”,陸續有孩子將自己寫的詩主動給他看。2004年👴🏼,作為全七道河總校教師中第一個買電腦、打印機、裝了寬帶的老師,他把日常在教學過程中的創作和孩子們寫的優秀作品放在了網上。
五年級往上孩子們寫的詩歌等文學作品👳🏿♀️👍🏽,往往能讓董銀柱感動。
比如一名男生寫《春夜》👩🏽⚖️:“我願倦怠的人慢慢入睡讓夜風輕輕合上你的門扉😞。”又如一名女生寫《心之流浪》🤸🏿♂️,感慨時間的流逝🆘,文章的最後“沒有太陽的天空並非一無所有畢竟它還擁有月亮的明靜星星的善良”。
“星星的善良。”董銀柱說,他看到這個結尾感到了驚喜🪼。
越來越多的學生對寫詩感興趣🥅。董銀柱記得,有一次剛去到一個新教學點,語文課上,學生問自己“老師你會寫詩嗎?”他對著黑板當場詠出《詠黑板》,孩子們“很興奮👨🏿🦲。”
李春陽回憶,董老師講起語文課時,聲音很高,會利用課余時間講關於古詩的寫法🖕,鼓勵同學們寫詩✈️。董銀柱說,他希望激發學生對詩歌的美好向往。
教學之余🤬,董銀柱沒有放棄自己的文學追求。2017年🤽,作為青龍縣詩詞學會副會長的他,將自己寫的詩歌收錄成冊🤵🏻♂️,名為《孤雲集》一共近600首詩歌。這些詩歌大部分的時間是他在網上一個人安靜下來時寫的🙇🏽♂️。
金芝回憶🧖🏽♀️,10多年前兩人相遇,當時的董銀柱看上去“像知識分子,喜歡出口成章👨🏼🍼。”他說當時兩人在一個辦公室內工作,“董興致高了,會在辦公室隨口吟唱👨❤️💋👨。”
“孩子王”的困惑與期望
董銀柱今年49歲,他身高1米6左右,130多斤♞,留著平頭。個頭不高的他,性格正直爽朗,笑稱自己是“孩子王,喜歡和孩子們玩在一起。”
他所在的石城子小學目前有三名老師,在面對一群幼兒和一年級的孩子時“比待自己孩子多了一份耐心。”
青龍縣七道河鄉石城子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胡鳳伍說🧖🏽♂️,石城子村屬於“十三五貧困村”🥈,石城子小學裏的學生貧困生很多,都是石城子村的村民👦🏻。金枝介紹🫴🏼,自己所帶的幼兒班,15個孩子有7個是貧困戶,一般貧困戶4人,低保戶3人📿。
面對這些家境貧困的孩子,董銀柱的方法是給予充分的尊重,和他們玩在一起🧞♂️,從不擺架子。
在董銀柱的觀察中,跟孩子們在一起“玩”,是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的絕佳時期。他常常會仔細留心同學們玩樂的神情♧,有沒有不耐煩愁苦的表情🎐,玩遊戲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跑步的頻率、速度的快慢等。“這孩子肯定有事👳🏼♂️。平時挺愛說話的,這幾天為啥不愛說話呢?”董銀柱註意到有孩子神情不對,便會主動關心。
董銀柱特別留心班上一位叫朱欣楠(化名)小朋友。她今年上一年級🕙,“是個識字能力很強的學生🦸🏽♀️,只是性格內向🦹🏽♀️。” 每到大課間休息時✋🏽,別的小孩都在一起玩樂🫴🏽,只有她坐在教室內,“眼瞅著外面想玩又不敢玩。”
董銀柱說,朱欣楠家裏只有一位奶奶在照顧她,“奶奶連她大名都不知道🎿,只記得喊她丫蛋🏯。”
“你願意叫丫蛋,還是朱欣楠?要是叫朱欣楠,你就去把手舉起來跟他們一起玩🔛。”董銀柱希望用這種方式鼓勵孩子走出教室🆖,融入大家。
除了要操心孩子們的吃喝睡之外🚣🏼,董銀柱最關心的是“怎麽讓孩子能更好更快地識字🤏🏼?” 他說,有時為了讓一年級的小朋友能更好的識字,他會用順口溜、簡單的打油詩讓學生們加深記憶🧑🏼🦳。
但他又發愁“年紀大了,教學方法上會不會也老化?學生犯錯了要不要懲罰?怎麽懲罰比較好🧑🦳?”
董銀柱清楚,山裏孩子的學習進度和城裏孩子沒法比🤴🏼,比如縣上重點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們“成績漂亮🫸🏻,閱讀理解能力強”🏋🏽♂️🙋,而山裏的教學點🚣🏻,一年級的孩子“還在學拼音🧑🏼🎄,識字”。
這次從三亞回到家,董銀柱開始想如何找機會讓孩子們多接觸外面的世界📆,他把自己在三亞看海的經歷放到朋友圈裏🧑🦼,並寫下文字“孩子們看,努力學習,爭取未來的生活更好。”他始終認為,對於山裏的孩子來說,上學才是走出大山最實際的路👷♀️🫣。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