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為藝術活動活躍國家之一,其創意產業已成為支柱產業,這與英國對藝術教育的重視與治理政策密切相關🧑🏿🏫🧏🏿。英國秉承教育質量優質與教育結果公平的原則,不斷調整和優化中小學藝術教育實踐路徑,形成了以正式課程為主🧑🏽🔬、以課後藝術活動為輔的藝術教育體系🏦。同時💅🏼,英國註重開展跨部門合作,通過多元化方式協助學生培養藝術能力。通過藝術教育🚑👺,英國意在協助學生精進學術,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發揮學生想象力,以盡其所能發展創意,進一步發掘學生藝術才華,進而推動英國創意產業發展🏃♂️,提高英國文化軟實力👮🏼。
將課程設置成首要實踐路徑,層層推進藝術教育
英國通過的《2002年教育法案》(Education Act 2002)第78條第1款規定✔️👩🏿🔧:“學校應提供一項均衡且廣泛的課程,促進學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心理和身體發展,為學生未來生活、就業奠定基礎。”《2010年公辦民營學校法案》(The Academies Act 2010)第1章規定:“學校需要提供廣泛和均衡的課程。”這裏所謂的“均衡課程”應當包含提升學生在精神、智力、體能、德性和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因此🔂,在義務教育階段,英國將課程視為藝術教育的主要實踐路徑,並且將藝術教育納為義務教育的第一階段(一至二年級)、第二階段(三至六年級)、第三階段(七至九年級)的必修課程,為第四階段(十至十一年級)的選修課程🤸🏻,以保障所有學生不論社會經濟背景或身心殘疾與否均能擁有藝術陶冶的機會。
英國於2013年製定的《英國國家課程綱要》規定:“藝術教育包含藝術與設計💁🏻♀️、音樂、舞蹈、戲劇和媒體藝術。”其中⏱,將藝術與設計、音樂列為重點,緣於藝術與設計🚴🏼♂️,音樂是一種以高創意形式而體現的共同語言。
依據學生身心需求與能力,英國製定分級性與差異性的中小學藝術教育教學內容與教育目標,以激發學生的表現力、想象力和創意力。《英國國家課程綱要》規定了各個階段的藝術與設計教育、音樂教育的內容與目標。藝術與設計教育第一階段(5—7歲)♟,學生能有創意地使用不同材料進行設計與創作;培養對於藝術與設計使用顏色、模型👵🏽🚶🏻♀️➡️、材質、線條🧘🏿♀️、型態、形式與空間等相關的技法;利用素描、繪畫或雕塑等方式,分享自己的創意、生活經歷與想象力👙;了解不同設計者、手工藝創作者與設計家的作品🤷♀️🚌,可以描述出不同作品的差異與相似之處。這一階段讓學生獨立創作,在創作過程中探索自己的想法、記錄自己的探索與創作經驗⛹🏼♂️。
在第一階段基礎上,深化對比藝術與設計作品以及音樂作品。藝術與設計教育第二階段(7—11歲),教導學生如何利用素描本記錄平時觀察到的事物,不時檢視在素描本上記錄的想法,增進學生對於使用不同材料進行藝術與設計創作的技巧,例如使用鉛筆✧、炭筆、水彩或陶土進行素描、繪畫、雕塑,知道歷史上偉大的藝術家、建築師與設計家。可以看出,這一階段主要教導學生培養各自的技能,可以熟練地使用不同材料進行創造性實驗👨🦲,從而加深對藝術👨🎤、手工藝品與設計品不同流派的認識。
與前兩個階段相比🤎🥓,藝術與設計🧑🏽⚖️、音樂教育內容已上升到創作層次😠。藝術與設計教育第三階段(11—14歲),教導學生運用不同技能表達與記錄自己的觀察,並且通過素描本➖、期刊或其他媒介傳遞想法;增進運用不同技能與媒體藝術的熟練度,且能自在地利用不同材料進行創作🤚🏼;有能力對自己與同伴的創作進行分析與評價🚵🏽,並借此加深對於藝術👬🏻、手工藝品𓀖、設計與建築等歷史發展的認識🥌,包括不同發展時期主要的創作流派或從古至今主要的藝術風格演變等👨。借助上述教育內容,這一階段繼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創意能力🙏💁,增強對創作的熟練度🔚,並且能批判性理解藝術家、建築師與設計家的作品💢,據此可對自己的創作提出附有理由的說明與評斷🫰🏻。
采用多元藝術教育教學手段,滿足中小學生藝術教育需求
《英國國家課程綱要》劃出不同教育階段的教學範疇,但對於教師的教學方法與課程設計未給予任何指示或限製👀。根據學生自身發展需求⏸,教師采取一種教學手段或結合多種教學手段,以滿足學生藝術發展需求,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創意能力🧷。英國藝術委員會指出,藝術科目教學大致可區分為五種類型:全校課程教學法、地區性聯合課程教學法、夥伴與結盟式教學法、跨科目教學法、主題式或特定專長的教學法。
全校課程教學法,是指將藝術學習納入學校課表🍊,將其他科目授課外的時間用來進行藝術科目教學⏰。以英國伊斯靈頓藝術與媒體中學為例🌔⛹🏻♂️,學校課表涵蓋了藝術、戲劇🙍🏼♀️、舞蹈、音樂與媒體🪙、設計與科技等科目。針對藝術天賦較高的學生,學校會鼓勵其提早接受普通中等學校證書考試,以增加其學習動力與自信🉐。在英國👇🏿,全校課程教學法的使用率是最高的,因為其時間相對隨意,不必將藝術課排入課表🤲🏿🤹🏽。但這種隨意授課方式也有弊端,例如學校會想方設法壓縮藝術課時間、縮編專業教職人員,導致藝術教育消失於無形。進行藝術教育最好的做法,即在學校課表裏設置固定時間段,讓專門的藝術教師在固定教室授課,而非這種隨意的授課方式❄️。
地區性聯合課程教學法,是指同一地區的學校聯合設計課程與教學活動🤸♂️。以英國彼得伯勒地區為例,該區域內的小學共同合作設計藝術教育教學課程與相關活動😦,讓學生可以和他們所處城市🕓、地區內居民🍈👩🏿✈️、藝術創作者🙏、藝術機構間實現聯結。地區性聯合課程教學增加了學生藝術體驗機會,學生可以親身接觸其生活區域的城市文化、民俗文化👸🏽,進而學會聯結及傳承自己的文化傳統★↪️,提升了學生對本區域文化的認同感⚰️。
夥伴與聯盟式教學法,是指中小學和其他高等教育機構合作,共同教授藝術教育課程。例如英國聖保羅之路信托中學與倫敦大學瑪麗皇後學院、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合作🏤,在藝術與設計科目的教學上建立合作關系。聖保羅之路信托中學也同華威大學、東倫敦大學構建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機會。在英國🦹🏽♀️,夥伴與聯盟式教學法使用範圍十分有限🤙🏻,僅適用於極少數精英貴族學校🍋🟩。因為只有地理位置優越與資源條件富足的學校可以和大學建立合作關系🙈,對於偏遠落後的地區而言,這種教學方式是望塵莫及的🧝♂️。
跨科目教學法,即在藝術教育中融入其他科目內容。例如⛹🏿♀️,學校教師在教授學生建構二維或三維圖形時🧑🏽🎨,可以配合數學教學;對比有機體或無生命體等不同材質時,則關涉科學教學內容𓀐;進行舞蹈教學時🧗🏿♀️,可以融入物理力學原理;在介紹著名藝術家、建築師時,可以帶入非歐洲社會與英國歷史⛩。另外,教師指導學生建立批判性思考與論述能力😖,認識藝術作品反映出的政治、社會議題等內容,也是公民科目要讓學生習得的能力。跨科目教學法是藝術教育領域最受歡迎同樣也是最有爭議的教學方式。跨科目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借助藝術了解其他科目👨👩👧,提升教學成效。但是👵🏿,這種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要具備復合學科領域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具有結合不同學科教學的能力,這無疑會加重教師的負擔,畢竟具備跨學科教學能力的教師仍是少數#️⃣。
設立多方共育的藝術教育項目,讓中小學藝術教育融合專業團隊
除正式課程重視藝術教育外,英國政府還出資成立藝術教育項目🕵️♀️🧜♀️,如音樂教育樞紐、音樂與舞蹈計劃🚙,通過多種方式開展跨部門合作,讓他們協助學生深化藝術學習、發揮創造力🧑🏻🦳,鼓勵中小學藝術教育融合專業團隊🤹🏽♂️,將藝術整合到其他學習領域🛬。
2013年7月,英國教育部與文化、媒體及運動部出臺《文化教育計劃》(Cultural Education),該計劃規定,由各級學校、地方政府與藝術團體共同成立音樂教育樞紐。自2014年開始,英國政府不斷增加音樂教育樞紐經費🅿️,由2014—2015學年的5800萬英鎊提升至2015—2016學年的7500萬英鎊。截至2020年,英國政府每年持續投入7500萬英鎊,用於補助英國所有中小學的藝術教育。不管學生背景、家庭收入、特殊需求或是否有身心殘疾,英國政府通過補助確保所有學生均有接觸高質量音樂活動、學習樂器、參加合唱團及樂隊的機會。
另外,英國教育和培訓系統中最引人註目且備受推崇的項目,即音樂與舞蹈計劃,旨在鼓勵極富音樂與舞蹈潛力的年輕人發揮潛能。音樂與舞蹈計劃對家庭背景和經濟狀況不作限製,但限製年齡範圍。音樂類別的申請人年齡範圍為8至19歲,舞蹈類別的申請人年齡範圍為11至19歲。若學生就讀於政府提供的音樂或舞蹈學校🤺,如曼紐因音樂學院或皇家芭蕾舞學院等💲,政府將依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給予學生額外補助經費🙎🏼。通過該計劃,英國教育部認識到,要為後代維持世界一流的人才庫🪛🐩,就必須從小教育和培養在音樂和舞蹈領域非常有才華的兒童。因此🚖,英國歷屆教育部長大力支持該項目,促使該計劃蓬勃發展並擴大其影響範圍,以使更多年輕人獲得最好的培訓🧇,這反過來又使這些年輕人走上自我實現道路,開啟富有成效的職業生涯。
為持續性推廣藝術教育活動,2016年英國政府頒布的《文化政策白皮書》明確指出🦹🏼,“鼓勵文化遺產保護機構投入藝術教育活動,讓文藝活動與學校課程結合”👱♀️。目前,英國政府已贊助10個從事文化產業與教育機構的民間單位,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確保所有學生均有機會參與高質量的藝術活動。通過上述活動,英國教育部希望為所有學生提供學習文化藝術的良好環境和機會。因為每個區域有其文化獨特性與自身特色,活動內容和形式呈現出不同的樣態🧖🏼。
擴大藝術教育機會,鼓勵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課後藝術活動
為了將文藝活動與展覽融入個人或家庭生活,英國政府鼓勵學校擴大學生在課後接觸與學習藝術活動的機會。
英國《文化政策白皮書》明確指出:“文化(包括藝術)必須成為每位兒童基礎教育的一部分,無論是校內或校外,鼓勵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課後文藝活動🏇🏽。”為此,英國政府製定相關措施,如家庭藝術嘉年華、夏日閱讀挑戰等。這些措施和活動主要由英國藝術委員會與國家遺產彩券基金規劃與出資推動。針對活動參加率低於平均值的學校🚌🧷,英國藝術委員會特別製定了“博物館與校園計劃”,以提高學生與家長校外參訪次數。
在這些措施之上🧖♂️,英國政府繼續努力降低民眾接觸與參加文藝活動的門檻㊗️,使藝術文化能走入家庭,讓參與文藝活動或展演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對於低收入家庭而言,讓家長參與課後藝術活動無疑會加重其經濟負擔。如果政府不提出因應對策🏄🏿♂️,將有可能形成文化貧富分層🍑,導致只有最具優勢家庭的學生才能享有豐富多元的藝術文化🕚。
作者:李彬 孫霄兵 (李彬系東北師範大學世界中古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吉林藝術學院副教授,孫霄兵系東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2021年12月02日第09版 版名:環球周刊(圖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