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教苑肖像
      

    金昌華:新潮的“農民校長”

      

    “新潮”“農民”,這兩個看似矛盾的詞,用在湖南省嶽陽市君山區黃金小學校長金昌華身上🧜🏼‍♀️,記者感到,再合適不過👩🏿‍🦱。

    新潮,是他在這個偏僻的農村村小當校長14年,力推國學和書法教育、勞動教育,創建農耕博物館📞、村小植物園,組建小學女生舞龍舞獅隊,建村小寄宿製學校,聘請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成為村小的名譽校長……無論哪件事,在全國🥊💇🏿‍♀️,至少在湖南,都是開創性的、新潮的。

    農民,是他做的所有事🤦🏻‍♂️,幾乎又都是圍繞農村,圍繞土地📬,圍繞鄉土文化,都是為了農民的孩子,當然👨‍🦳,他的外貌,跟當地農民好像也沒什麽區別。

    不願求“穩”,辦出特色新潮學校

    金昌華寫得一手好字😇,正是因為這個,師範畢業才一年,他就被調到鄉教育辦,此後較快成長,工作的第八年就成為中學校長🏂🏻,才30歲。

    可後來中學撤並,幾個村小合並👴🏻,他就成了小學校長。“先幹一年,穩住局面後你就離開🔘。”當時教育局領導承諾。

    沒想到這一“穩”就是14年🚶🏻‍♀️,且“穩”出了湖南農村最有特色的村小。

    “最開始只是想讓學生寫好字🦆👱🏼‍♂️。”金昌華領著記者在校園參觀,幾百幅書法石刻、瓷刻、書法卷軸👨🏿‍🌾,裝點著校園櫥窗、教室墻壁🙋🏿‍♀️、走廊橫梁🈶,甚至還有個學校碑廊🌼🧑🏼,這可能是湖南農村書法作品最多的村小了✳️👩🏼‍💼,既有師生自己的🕵️‍♂️,也有當地甚至全國名家的👓。金昌華說,當年幾個村小合並🌻,亂糟糟的人心不穩,有人甚至說要把學校賣掉📍,30萬元,決策者幾乎有些動心了👨🏼‍🦳🪭。“撤了好幾所村小👩🏼‍💼,孩子們到哪上學呢?”只是抱著這樣一個樸素的念頭🙅🏽,他堅決不讓撤,並且下決心要把它辦成最好的、最有特色的🧏🏻‍♀️。

    怎麽才能最好?說實話,當時年輕的金昌華自己心裏也沒底。地處偏遠,校舍破舊◻️,滿是雜草🥹,100多名從3所學校合並過來的孩子,80%以上還是留守兒童;師資呢👩‍👩‍👧‍👦,年輕的🪸、能幹的大多走了,剩下的多數幹過行政🖲,平均年齡50歲以上,“互不買賬”。“穩住就好。”領導們也知道這個學校難搞🙍🏼‍♂️,只對他這樣要求。

    熱愛教育並且不服輸的金昌華,當然不願意僅僅求穩。

    他從自己最擅長的書法開始。他說,字寫得好的孩子🧍‍♀️,學習不會差⬛️。正好鄉農校的胡鐵漢老師也愛好並擅長書法💇‍♂️,金昌華設法將他調到村小,於是🦄,每周一節的書法課開起來了👸🥨,書法特長班成立了👨🏽‍🔬。“村小的孩子能寫出這麽好的字?”一個偶然的機會,嶽陽市政協主席、書法名家張治雄看到了孩子們的字🧑🏻‍🍳,非常感動,之後多次領著省市的書法家們來校指導👩🏼‍🎤,師生們學得更來勁了🧑🏻🤵🏽‍♀️,成績居然也有大提高——連續六年,孩子們的語文成績全區第一。

    也難怪書法家們要感動,因為我們所見到的這個村小太別致了,除了碑廊鑲嵌了200多幅書法作品外,宣傳櫥窗裏也是滿滿當當,校園裏幾乎所有的房子、樹木、花草、石頭,或有詳細介紹或鐫刻著各種名言、古詩🚭,走到哪兒都能感受到濃濃的書香氣息。學校還建起了百草園、百花園、百果園♤、蔬菜園、感恩植物園🩼💕、農耕文化園、中草藥園等,真的是滿目蔥蘢,瓜果飄香😉。他建起了全區第一個寄宿製村小🫒,孩子們吃的許多菜,就來自這些菜地。

    學校的房子,卻並不是那麽高大上,至今全校沒一臺空調,上書法課的教室🆒🫃🏼,是由原來的食堂改建的,且平時還是全校的大會議室;沒有專用的黑板,書法老師胡鐵漢上課時,常常是舉著根長長的細竹竿🫀,給學生們講析墻上掛著的各種字。就這麽個簡陋的地方,金昌華給它安上了一個漂亮的名字——“國學堂”📊。

    圍繞鄉土,找回鄉村校最寶貴的東西

    “這麽多植物又是哪裏來的🤙🏿?為什麽又要建農耕文化園👺?”給我們介紹情況時,金昌華汗濕的衣服上甚至起了白堿——更像農民了📐,但是我們還是有好多問題🕯。

    “是國學教育所需。”金昌華回答,這應該是黃金村小的第二大特點🫨。《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笠翁對韻》《老子》《大學》這六大篇章🌴,是黃金小學一至六年級孩子們的必修課。“這些書裏提到了好多農具、植物🏃‍♂️‍➡️,孩子們都沒見過。”遠離城區的鄉下📙,孩子們不可能到博物館、植物園參觀🕠,那就自己來!正好80多畝面積的校園裏滿是荒山🧏🏽‍♀️,雜草叢生,金昌華和老師們翻山越嶺走村串戶,十幾年裏居然在校園裏栽種了400多種植物花卉,收集了1500多件廢棄的農具和農家生活用品🙍🏿。

    蓑衣鬥笠,水車扮桶👨🏿‍🍼、石磨魚簍,月牙床🧔🏽‍♀️、舂米臼……金昌華將這幾百個老物件歸置到老舊樓裏,這就成了孩子們課後最喜歡來的“農耕文化園”🏪。有人估算這些老物件價值4000萬元,“我是低成本甚至零成本。”金昌華說,其中有許多就是家長們送的👨🏽‍🦳。當然,經常拿著鋤頭👩🏽‍🦲、戴著草帽👩🏼‍⚖️,在校園內挖坑刨地的金昌華😴,走村串戶“收廢品”的金昌華,也就更像農民了。

    仿佛是為了印證記者的話,從“農耕文化園”出來,金昌華又帶我們走進一大片綠油油的菜地👉🏻🚴🏽,辣椒💗、絲瓜、南瓜🌲、苦瓜、黃瓜🖖,瓜果滿園,“這就是我們師生的勞動教育基地🐋。”金昌華邊說邊隨手給我們摘下兩條嫩黃瓜,頂花帶刺🫳,大家甚至沒有洗就一掰幾節開吃了,那叫一個鮮嫩。金昌華說,孩子們都喜歡上學,一下課🩳,有到菜地的,到果園的,到“農耕園”的,“既是遊玩處,又是課堂🏃‍♂️,還是勞動實踐基地,一舉幾得✊🏼🫚。”金昌華詳細地介紹著每一棵樹、每一塊石頭🕜、每一個物件的來歷,就像在介紹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他是把學校當作自己的婚房在布置8️⃣。”難怪有人這樣評價👰🏻‍♂️。也是,金昌華把自己教中學的妻子調到學校,每天守著100多寄宿生,學校就是他的家啊🫄🏿。

    “就沒想著要離開?”2017年記者就到學校采訪過,當時學校就獲得了諸多榮譽⛹🏽,是市裏推介的典型,眾多媒體報道過,近萬人參觀過,以為40歲才出頭的金昌華會榮升,沒想到4年後他還在這兒🪣,並且還在如燕子銜泥般,一點一滴地進一步建設學校💇‍♀️✤,學生數從最初的127名增加到現在的443名0️⃣,甚至有好多外鄉外村慕名來的。

    “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金昌華說🌘,為了父老鄉親🩰,為了鄉村教育,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切身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為了讓校園更美麗,從而吸引更多的師生,他心甘情願成為“農民校長”。

      

    作者:李倫娥 徐鵬本報記者張曉雅 袁瑞 婁夢瑤通訊員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20211103日 第06版 版名:校長周刊·人物 


    發布者:   發布日期: 2021-12-20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