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海外瞭望
  

創新性與傳統相結合的芬蘭勞動教育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

其實,勞動教育貫穿了人類發展的全過程。在最原始的教育中,掌握勞動技能就是每個居民的必修課🚣🏼‍♂️。男人要會製造武器,女人要掌握編織技術,男女都要掌握取火和蓋房的技能✋🏽。

雖然現代社會科技發展迅猛,許多勞動都被分工協作甚至機器所取代🚵🏽‍♂️,人類被從諸多繁雜的原始勞動中“解放”了出來🫶🏻,但是,人們從勞動中習得許多知識和經驗的過程依舊不可替代。比如,孩子在搭積木的過程中積累的經驗,為日後學習和理解重力與摩擦力等物理學知識埋下了伏筆。特別是,多人參與的勞動教育模式🍻👩🏼‍🏫,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溝通和集體協作能力,而且與現在非常流行的項目式學習的理念高度契合。目前,世界各國都越來越重視通過勞動教育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芬蘭有著尊重勞動的傳統,它是世界上最早將勞動教育作為必修課程納入學校教育體系的國家。新時代背景下,隨著社會環境與需求的變化,芬蘭手工課不斷進步發展🧑🏿‍🍳,既註重傳統手工藝的傳承🧜‍♀️,還關註創新性勞動與傳統的結合。例如,利用新科技手段(編程等)設計、製作和記錄傳統手工藝品🎡。此外,受德國教育傳統的影響,芬蘭將學科學習(包括勞動教育相關課程)視為達到培養“完整的人”的終極教育目的的一種有效途徑和手段。這一理念與近年來國際上提出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要求異曲同工💓,也是芬蘭新課程改革的核心關照。

一 新課程改革與勞動教育

芬蘭國家課程約每十年修訂一次💆‍♀️。芬蘭2014年頒布(2016年實施)了最新國家課程,新一輪課程改革隨之而來。此輪課程改革更加註重學生橫貫能力的培養。橫貫能力與我國近年來提出的核心素養類似,均是在面向21世紀新的經濟📸、社會、科技、文化等挑戰的背景下提出,旨在培養適應未來挑戰的公民,培養學生適應可持續生活方式的能力。橫貫能力具體包括:(1)思考與學習的能力🌛;(2)文化意識🤤、互動與表達能力;(3)自我照顧、日常生活管理與保護自身安全的能力;(4)多元識讀;(5)信息素養;(6)職業與創業素養;(7)參與、影響並為可持續未來負責的能力🤱🏽,它並不簡單等同於知識或能力,更屬於綜合素質的範疇,是知識、能力、態度、價值觀等在某具體情境中的體現👩‍🔧;相對於傳統學科能力而言,它是貫穿在不同學科領域、意在應用且應於未來工作生活實踐的跨學科通用能力。

芬蘭註重教育與生活和社會需要的結合,基礎教育階段尤其關註教育與生活的連接。2014年芬蘭教育部公布的面向不同學段的國家課程中突出強調要以學科學習和現象教學為依托,培養學生橫貫能力。其中“自我照顧🫵🏿✌🏻、日常生活管理與保護自身安全的能力”“信息素養”“職業與創業素養”都與勞動教育有密切關聯🦵🏿。《學前教育核心課程》以及《普通高中核心課程》等國家課程文件中也有涵蓋,只是適應不同年齡階段🐣,具體的能力類別、內容和要求略有差異。這些橫貫能力被整合到勞動教育相關的學科課程和綜合課程之中。勞動教育是促進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了解社會🧚🏽‍♀️、參與社會實踐、發展動手能力、設計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抓手。相較於傳統的以學業成績為導向的數學、物理等學科🏋️,勞動教育相關課程(如手工課)具有更為明顯的綜合性和應用性🧔🏻‍♂️🏫,在達成橫貫能力的培養方面有更為突出的優勢。

二 芬蘭勞動教育相關的課程設置

1.手工課

手工課是芬蘭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該課程從19世紀末的手工課發展而來。國家規定的不同學段該類課程需安排的最少課時標準如下🫴🏽:1-2年級為平均每周2小時🧗🏿‍♂️,3-6年級平均每年1.25小時☑️,7-9年級每周2/3小時(40分鐘)。九年內累計每周需完成11/9小時的學習(包括語文、數學🧘‍♀️、外語等學科在內的每周最少教學時間為222/9小時)。

目前⟹👨‍🚒,芬蘭手工課主要包括兩大門類🧀,一類為包括針織🎷、縫紉、布藝等在內的“輕手工”課程🏚🚔,另一類為包括木工👩‍🦼、金屬技工、電子等在內的使用機械設備的“重手工”課程🤳🏼。兩大類手工課在初中之前並不明確劃分或強製學生選取某一類別🧑🏻‍🦯‍➡️,據國家課程論述,學生需同時學習這兩個門類的課程🦻🏽🚵🏿‍♀️。據筆者調查了解,7年級後,多數學校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兩大門類中的任意一門,也可以兩門均學習💹。盡管芬蘭很註重學生性別平等化的發展,但通常情況下,女生傾向於選擇輕手工課程,男生更傾向於選擇重手工類課程。但不論何種類別的“手工”,新課程改革指導下的手工課不再僅僅停留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層面。它更註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培養橫貫能力為核心,既要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要發展學生全局統籌和設計的能力;既要讓學生了解不同材料🧭、工具、設備等的性質和特點,更要讓學生學會合理利用材料、安全利用工具🤳🏿,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理念;既關註學生“理性”維度的發展🦸🏼‍♀️🤹🏽,例如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完成一項作品,更關註學生審美情趣的發展,即不僅要製作出某一作品,更要兼顧審美和倫理;既重視促進學生對傳統手工藝的了解和尊重🎎,也註重對現代科技的掌握和利用🦸🏽‍♂️🙆🏼‍♀️;既關註學生對本國傳統的了解🧍‍♀️,也註重學生對他國文化傳統的尊重和理解𓀒;既重視“作品”的產出結果🏂🏽,更關註學生在作品製作過程中的成長、情感體驗,以及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相較於3-6年級,1-2年級更側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材料工具等的基本感知,7-9年級在價值觀以及思維層面的要求則更為深入🈴🎏。

就評價體系而言,手工課更註重過程性評價,讓學生掌握自評和他評的基本方法。1-2年級階段,教師不對學生作品做出分數等級性評價,只有描述性評價。目前芬蘭在大力發展電子檔案袋🧑🏼‍🦳,讓學生隨時記錄自己的作品製作過程和個人成長過程🛑。

2.家政課

家政課是國家規定7-9年級的必修課程🆔,每周至少1小時🐹。雖然家政課是7-9年級階段的必修課程🙋🏽‍♂️,很多學校在此學段前便已經開設類似的課程👶🏽。甚至🥲,早在學前階段,兒童便已經要學習如何自己穿衣服🦙、洗碗、整理玩具、製作小點心等基本生活技能。

與手工課類似👨🏽‍🎓,家政課以培養學生基本生活技能為最基本要求🫅,但絕非停留在培養生活技能的層面⛪️。該課程以促進學生在日常生活的知識、能力👂🏼🧍🏻、態度等方面發展為基礎🧎‍♂️‍➡️,旨在讓學生學會可持續性地生活,保證身心健康📮。該課程教學以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為最基本目標,更關註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決策與行動能力的發展。該課程在促進學生掌握家庭常用技能的基礎上,旨在讓學生最終成長為有經濟意識的消費者,會照顧他人👩🏽‍⚕️、積極參與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個體。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工作的責任感和不怕困難、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批判性地甄別與管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經濟頭腦、企業家精神✶、理性消費的理念和行為🕵🏽‍♂️。

不同主題下具體課程目標可涉及如下三個方面:(1)食品相關知識、技能和飲食文化🦸🏿:學生學習食材的準備和烘焙技能,學會食物製作前的計劃以及製作流程。學生要學會從營養學、食品安全、食物鏈🫃🏽🕯、經濟角度、倫理角度等多個視角理性選擇食品和飲食習慣。學習相關的飲食文化🧔🏼,理解飲食文化是自我身份認同和家庭身份認同的一部分。(2)生活起居和與他人共同生活:學生要學習生活起居相關的基本知識🩼,掌握基本能力,並兼具對環境和經濟等方面的關懷。例如,了解清洗中使用的不同材料及其性質👩‍🦽‍➡️。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懂得平等地使用資源,學會承擔在家庭中的責任。(3)家庭消費和理財能力:學生要了解消費者的權利和義務。學生要學會在利用媒體和科技便捷生活的同時,反思媒體對個體和群體消費行為的影響。通過實踐學習負責地選擇與決定,掌握獲取最新信息的方法🍙。學生需了解金錢與家庭生活的關系等🌱。

3.綜合課程

雖然上述的兩類分科課程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但除該兩門特定的分科課程外,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每所學校需每學年保證開設一門每周一課時的綜合課程(跨學科項目課程)🐏。不同學校在該類課程上采取不同的實施策略👨‍🦽‍➡️。總體而言🌎,由於該類課程要求貼近實踐👩🏿‍🏭、貼近社會,以問題或現象為導向🦸,反映出勞動教育的特點🥳。有些學校將該類課程與手工課結合👨🏽‍🦰,以學生完成某一作品為結果導向♦︎,學生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學習並應用多種的橫貫能力。例如💿👢,學生設定目標為用3D打印技術製作某一作品。學期初🏔,學生需撰寫設計計劃‼️,可獨立或合作完成作品,教師幫助並指導學生完善設計計劃👨🏿‍💻,在計劃基礎上👮🏻‍♀️,學生推進並完善設計工作,最終調整以完成目標作品。

三 芬蘭勞動教育面臨的挑戰

芬蘭勞動教育經歷了不同的發展時期🤵🏼‍♂️,特別是具有悠久發展歷史的勞技課程👨‍🦱。勞技課程直到2004年課改前還停留在關註學生動手能力的發展層面𓀚,學生通常根據已有的“說明書”按照步驟完成某一作品,缺乏獨立設計和創新的機會,而且通常是單打獨鬥,個人完成自己的“作品”。自2004年起🛌🏿,特別是2014年的新課改,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系統性思維能力👨‍👨‍👧‍👧、設計能力、創造能力及合作能力。勞技課承襲了發展動手能力的目標⛔,但更關註綜合能力的發展👩🏼‍🍼。

但相關研究發現,不同教師對於勞技課的認識存在明顯差異🍕,而這些差異造成了教學過程中側重點的偏差。一些勞技課教師對該課程的認識還停留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按部就班製作工藝品的層面,缺乏更為先進的意識和培養理念🪸,這意味著芬蘭面臨著該類師資培養的挑戰。而勞技課是否應與視覺藝術等課程合並在芬蘭也仍有爭議。此外,雖然勞技課有“重手工”的部分🚣🏼🧝🏻‍♀️,但是,技術教育尚未作為獨立分科課程存在💇,在勞技課程中的融合也尚顯不足🤴🏿。

即便勞動教育面臨新時期的挑戰,但其重要價值不可忽略。目前研究認為,勞動教育可以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學生可以從勞動課程中學習參與社會生活的相關技能;學習(芬蘭的)傳統和文化;促進社會和個人的成長👨🏻‍🦼🦹🏽‍♀️;與傳統的學科學習不同👎🏽,人通過勞動可以獲得精神層面的休息🤛🏽,有利於緩解疲勞。此外,據筆者走訪部分學校觀察了解,勞動教育相關課程相較於物理🎽、化學等課程更受學生喜愛☝🏽。這說明有計劃🏃🏻‍♀️、有組織地開設該課程不僅有利於培養綜合能力,讓學習更貼近生活和社會😾🫡,還可緩解學生學習壓力♊️。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布者:   發布日期: 2019-01-12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