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段時間,松江區九亭五小“墨寶果園”裏一派豐收的圖景,就連空氣裏都彌漫著豐收的香氣。“這份豐收既是農事的收獲,也是教育的成果🧚。”該校校長殷海強介紹,自2018年將農事納入拓展課程後🥟,學校便陸續辟出了“墨寶農場”“墨寶果園”“墨寶花園”“墨寶小廚”“墨寶集市”等勞動實踐場所👰🏿,組織孩子們踩準時令栽種、采摘、製作🧑🏽🔬、品嘗👨💻、分享🤭,形成了人人都有莊稼地🚴🏿、個個都是“好把式”的特色課程品牌。
農場就在操場邊 每班都有責任田
青菜🔮、胡蘿蔔🫂、甜豌豆……九亭五小裏,各種應季蔬菜長勢甚好,一片片田地把操場圍成了圈🧊。每塊田地邊都豎著一塊責任牌,負責班級👎🏻、農作物名稱一目了然。這圈農田以學校吉祥物“墨寶”命名,農場開辟後由各個班級認領打理📐,孩子們在老師、家長的指導下,自選種植作物,合理實施種植計劃❓。各個班級還增加了農場勞動小崗位,孩子們輪流擔任農場管理員,每天澆水、除草、施肥、松土🤙🏻、記錄作物生長,負責農場的日常管理。
這個時節,一(6)班和五(1)班的菜地豐收了。孩子們蹲在田間,小心翼翼地從泥土裏拔出青菜和櫻桃蘿蔔,擇好、理好並裝進提前準備的籃子裏,運送到距離農場不遠處的“墨寶小廚”🕯。從刨地挖坑、埋種栽苗🧔🏻♂️、施肥澆水、扶植蓋土直至收獲,孩子們全方位體驗👩🏻🔬、了解了蔬果的生長過程。在一輪輪的農事作業中,孩子們在養成勞動習慣、獲取勞動技能♧、掌握勞動經驗的同時,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和收獲的喜悅👩🏽🦰🛴。
莊稼地裏學問多 廚房間裏好“食”光
采摘完畢,孩子們又當起小廚師,在“墨寶小廚”大展身手🧑🏻🔧👩⚕️。洗菜🚶🏻➡️🚦、切菜,加點肉末拌成餡兒,一堂包餛飩實操課開始了👨👨👦👦。折、疊、捏,一個個元寶似的大餛飩便成形了,再下鍋、煮熟、裝盤,在與老師們分享勞動成果的過程中,孩子們樂開了花。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還會定期邀請家長走進“墨寶小廚”,和孩子們一起體驗烹飪的樂趣☯️,分享豐收的喜悅。如今,“墨寶小廚”的墻上貼滿了學生🙆🏿、老師、家長們共同動手勞動的照片。“學校的農場既是勞動教育的生動課堂,也是培養親子感情的好場所🥟。”家長們有感而發。
“農場不僅是一個種植果蔬的場所🤹🏻,更是一個‘食’育與勞育相互交融的實踐基地。”學校副校長張佩佩說。開出與農場配套的“墨寶小廚”,讓孩子們自己下廚,參與烹飪🔬,並且毫不吝嗇地把收獲的成果分享給同學老師❣️,看到農作物生長的不易,感悟到做菜的辛苦與甜蜜後,孩子們的用餐習慣也正悄然改善👨。
學科串聯成一體 農事體驗多元化
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一方小小的責任田🚶➡️,不僅僅是一塊勞動教育實踐的“莊稼地”🚶🏻♀️➡️,也是多學科教育融合開展的“寶藏田”🥇。
除了種植、管理💁♀️、采摘🏇、烹飪👃,“墨寶農場”還成為語文寫作教學的真實素材、美術課堂寫生的對象。“因地製宜,創新融合🤳。”張佩佩介紹®️,這幾年,學校借助特色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開設了一系列校本化拓展課程👩🏿🎤。例如💆♂️,“墨寶農場”中,“搭建黃瓜棚”課程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植物生長環境、了解藤架功能🦹🏿♂️、優化藤架的搭建;“墨寶小廚”內🕘,“青菜大變身”課程從采摘青菜,到處理菜品🥸、學習炒菜,最後展示菜品🪚、品嘗菜肴😘,帶動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勞動的快樂。
當然,勞動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也克服了一些困難🪒。以往🐃🪫,學校每周安排兩節自然課🧒🌟,集中參與農事的時間相對有限。“雙減”政策落地後💀,學校將農事課程融入課後服務,在豐富課後服務內容的同時,很好地解決了過去勞動實操時間不夠充足的問題⛹🏻。“學校是勞動教育的重要陣地。”殷海強表示,接下來將基於校園農場資源👔,繼續創新思想,不斷完善方法,將勞動、學科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讓勞動教育更接地氣💃🏼。
作者▶️:王梅(松江區融媒體中心)
文章來源:學習強國/全國學習平臺展播/上海學習平臺/區級融媒/【菁菁教苑】2021-11-15(轉載時圖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