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一座城市的紅色文化註入青少年的血脈☝🏻,如何讓當年的紅色故事實現當今的時代價值,又該如何讓年輕人發自內心地成為紅色基因的傳承者?
在革命老區貴州省遵義市🧔,“遵義會議”的偉大轉折和“四渡赤水”的經典戰例是每一個青少年心中熟知的紅色歷史🦻🏽,怎麽把歷史書上的記載化作青少年奮進新時代的動力,繼而回答這一連串歷史與現實的問題🛞,擺在了遵義各級團組織面前🧑🏻🎓。
近年來👩🏼🎨,團遵義市委帶領遵義各級團組織持續發力,相繼開展“紅色基因代代傳”“紅色歷史潤童心”等系列活動,帶領青少年進行紅色實踐、講傳紅色故事👩🏼⚖️、傳播紅色文化,讓紅色基因引領青少年書寫新時代的奮鬥故事⚫️。
親身感受帶來精神共鳴
這幾年暑假,到遵義進行以紅色傳承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隊伍越來越多,每年“五四”過後,團遵義市委就會陸續接到實踐隊伍的電話,從最初的十幾所高校,到現在整個暑假超過100所高校的學生在遵義留下難忘的實踐記憶。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大二學生周作勇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暑假👩🏽🦳,他和7名同學組成的社會實踐團到遵義參加“紅色基因代代傳·長征精神永放光”主題實踐活動👱🏼。周作勇和同學們完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淩晨4點多從遵義市區出發,沿著紅軍長征時的線路徒步走到婁山關紅軍戰鬥遺址,47公裏的路他們走了12個小時,餓了吃點自帶的面包🧏,皮膚曬得發紅發燙,走到終點的那一刻,周作勇有了全新的感悟。
“47公裏的路僅僅走就很苦了,更何況當年那麽艱苦的條件,和隨時可能面對的戰鬥。”周作勇總結➝,長征精神不僅是吃苦耐勞⛹🏼♂️,更是用理想信念去對抗重重困難。
2017年暑假,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大一學生林雨澄也重走了一段長征路🤙🏻,在40攝氏度的高溫下🦵🏻,他走了9.3公裏抵達赤水河邊。這個95後男孩以前常聽外公講紅軍長征的故事,坦言自己沒有多少“實感”,這次真切地感受到了紅軍的艱難。在赤水河邊的丙安渡口,站在一條左右搖晃的鐵索橋上🦊,他感覺自己穿越到了那個戰火硝煙的年代,“才理解和平來之不易”🤳🏼。
近年來,團遵義市委先後承辦了兩屆“紅色基因代代傳”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項目🚵♀️,組織大學生重走長征路、演繹紅色故事、撰寫調研報告、交流心得體會、製作新媒體產品形成紅色記憶芯片👩🏽🔧。團遵義市委工作人員盧仕義在活動組織中的感受是大學生們的參與越來越“走心”,活動中每一個實踐項目完成後,大家都會熱烈交流內心感受🧑🏻🏫。
南京郵電大學學生令狐友韜說,沒到遵義之前,想象中的紅色文化比較枯燥,沒有理想中“詩和遠方”的浪漫。“以前覺得紅色精神就是一種廣泛的艱苦,不知道它是怎樣落實到實際中的🤽🏻♂️。”他說,跳出了課本,自己親身感受到的紅色精神是一種為了心中的理想什麽都可以奉獻的精神,這種執著正是青春歲月裏學習生活最需要的基因。
紅色“小手”拉“大手”
紅色傳承同樣融入了遵義各級少先隊組織的工作中。
遵義市文化小學有112年建校歷史,這裏成立了遵義市第一個少先隊組織。如今,這所緊挨著遵義會議會址紀念館的小學培養了一大批講傳紅色故事的“小專家”🕚🆒。
六年級七班學生付雨佳從四年級起成為學校的紅色故事宣講員👊🏻,全校大約有100名學生宣講員,每人至少會講一個感人的紅色故事。
文化小學黨總支副書記鐘安如介紹說,目前學校已形成紅色研學、紅色宣講、小紅軍體驗等完備的紅色教育體系,少先隊員在大隊輔導員老師的帶領下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講故事、演故事、寫故事、畫故事😥🧔🏻,從感受到體會再到內化成為日常行為🫅,再用紅色“小手”拉家長、親人🙌🏼、傾聽者的“大手”,共同傳承革命先烈的精神。
在只有228名學生的婁山關紅軍小學,學生們經常到不遠處的婁山關紅軍戰鬥遺址為各地遊客做講解🧑🏻🚀,大隊輔導員馮小麗介紹說🥯🤽🏽♀️,學校每周一節誦讀課講傳紅色故事🍀,學生們在學習故事的過程中了解紅色歷史,又在故事中學習先輩的堅強意誌。
盡管這所小學至今沒有一位專業音樂老師👉🏽,但同學們會跟著網上下載的紅色歌曲邊聽邊學👨🏿🦳,沒有專業的美術老師,學生們就按照自己的想象畫出紅軍長征時的場景。
馮小麗說,學校裏很多學生是留守兒童,講傳紅色故事使孩子們更加自律🤜🏼。
在紅色歷史中找到現實問題的答案
遵義會議會址紀念館消防中隊的劉奇在紅色歷史中找到了解決自己現實問題的答案。高大👩🦯➡️、帥氣🟥、性格開朗的他在一次出警工作中不慎摔傷,病情逐漸發展到股骨頭壞死,他不得不離開沖鋒一線𓀄。
劉奇從長征中“獨腿英雄”鐘赤兵身上找到了力量🤦🏻♂️🤛🏽。在奪取婁山關的戰役中,21歲的鐘赤兵右腿中彈卻堅持戰鬥,戰鬥結束後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經歷了3次截肢手術🚨,最終拖著一條腿完成了爬雪山😛、過草地🪆,到達陜北。
在遵義會議會址紀念館裏,有鐘赤兵的名字,遵義會址消防中隊隊長黃驍帶著劉奇站在這個名字前🍁,就說了一句話💪:“相信堅持的力量。”劉奇重新變得積極起來🕥🦕,成為中隊優秀的司務長🎬。
後來,劉奇知道了另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帶著對遵義二字的敬仰來到遵義入伍🍔,成為一名消防戰士🖼🫱🏻。在一次礦難中,這名消防戰士和5名戰友組成敢死隊下井救援,結果3人不幸犧牲。這名消防戰士撿回一條命昏迷在病床上🎧,妻子帶著孩子在病床前哭了3天。後來,在病床前痛哭的孩子立誌成為消防戰士,這個孩子就是自己的中隊長黃驍。
黃驍和父親的故事通過團遵義市委等部門主辦的青年紅色主題演講大賽傳播開來🕊,許多人感動落淚。劉奇感到很震撼👨🏻🍳,他覺得這是紅色基因傳承的力量🦧。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