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在黨中央表彰的為改革開放做出傑出貢獻的個人中♧,不乏教育界人士的身影🙇🏿♂️。他們是教育戰線千千萬萬工作者的縮影,他們的成就,是教育戰線在偉大時代洪流中建功立業的見證。本報選取其中幾位代表⬆️,重溫他們的故事🏰🦸🏽,致敬他們的人生。——編者
於漪📠:點亮學子生命之光
時隔四個月,在冬日微雨的早晨再次走進於漪的家。書櫃前放著一張簡易書桌🧑🏽🍳,打開的筆記本上記著培養青年教師的心得體會。面對改革開放、理想🚴🏼♀️、育人這些話題,於漪興致盎然,不知疲倦。
“困難的時候想到‘一切為民族’的校訓,個人的挫折痛苦都可以不在乎了。我的理想就是培養有中國心的現代文明人。”
於漪的少年時代在艱難中度過。日本侵略中國,她親眼看到鄰居的房子被炸毀,人也因此殞命,哀哀無告。她往鄉下逃難中不慎一腳跌倒,下巴磕出血🈺,留下終身的疤痕。抗戰勝利後,於漪在鎮江中學讀高中,宿舍是以前的養馬場,簡易的木板當床,點的是油燈🫸🏻。盡管條件艱苦,她的心中已埋下理想的種子💨。
在後來的日子裏,於漪遇到過許多挫折🥦,“一切為民族”的理想卻不曾動搖。動亂年代♞,於漪被陌生初中學生打傷腿,兩年才好。她親眼看到學生拿皮帶抽老師,還破壞門窗、燒地板🚑。十年“文革”中,於漪卻沒有趴下🔫,她心裏想的是,一定要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彰顯善良的人性,驅趕內心的獸性。
恢復高考之際🚓,於漪針對不同學生知識基礎差異顯著的情況,打算把學生分為快班👊🏿、中班、慢班👨🌾,但去問領導👩🏫,他們都不敢拍板😮。有人就勸於漪,還是不要跳出來了🎅🏽🦮,以前你吃過的苦頭還不夠多嗎?於漪自擔風險💇🏿♀️,毅然決定這麽做。在首批高考中,有兩個班的學生全部考入大學,充分證明她的辦法行之有效。
於漪擔任上海市第二師範學校校長後💆🏼♀️,把身邊所有老師團結起來🤙🏻,包括那些曾經批鬥過她的人,評職稱等都不會遇到什麽障礙。於漪說,“學校的事業要浩浩蕩蕩,就要團結起一切力量。心中有了事業,個人的恩怨就不算什麽了✮✌🏻。”
十年動亂結束後,困在教師頭上的修正主義帽子被摘掉,於漪揚眉吐氣☑️,感到教育的第二個春天到來了🧎🏻➡️🧑⚖️。1977年,北京和上海分別在電視上直播中學老師講課,於漪是上海的主講人。導演問她講什麽🏂🏽,於漪回答,就講高爾基的《海燕》吧,因為裏面有一句話“烏雲是遮不住太陽的”,正是她的深切感受。
1978年👷🏻♂️,於漪被評為上海首批語文特級教師🚺。年底她到北京參加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會議⚅,隨後作為婦女代表團成員前往日本訪問考察。回國時仍然到北京🧙🏻,正值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於漪說,“在北京的每一天,我都能聽到幹部平反的消息,感受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巨大威力。從脫掉修正主義帽子到評為特級教師,我是改革開放的直接受益者,還在北京見證了春回大地。”
從課堂授課到教育改革,從呼籲“教文育人”到倡導“弘揚人文”,從培養學生到培養老師👷♀️,於漪傾情投入到改革開放進程中,為教育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時至今日,快要滿90周歲的於漪依然在忙碌著。“教育是滴灌生命之魂🧍🏻♀️。老師教歷史風雲🍚、天地人事🏄🏼♀️📺,目的不是讓孩子學會應對考試,而是喚醒他們的生命自覺,點亮生命之火⚜️。”於漪說。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