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太多👱♀️,再加試題十分靈活🅾️,國家司法考試一向有“中國最難考試”之一的稱號,每年的通過率都只有10%左右。
今年🌱,存在了16年的“國家司法考試”被“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以下簡稱法考)取代🪸,並將於本月底公布成績。今年共有47萬余人報考👨🏽🔬,人數較往年有明顯下降。
難!太難🕷!難到天際!在網上,考生關於今年“法考”的感受幾乎都是一個難字。“法條你隨便翻,要是會答算我輸”這樣的神吐槽,比比皆是。
一名杭州考生對錢報記者說,因為“法考”太重要👥,關系著未來的職業選擇👩🏿💼,他這幾天幾乎每隔一小時就刷新一下“法考”的官微,想看看有沒有最新消息發布🏊🏻♂️。就是因為太難👨🏻🎤,考生心裏普遍沒底。在等待成績的這最後幾天,“實在太煎熬了。”
針對“法考”難度繼續升級,一些高校法學專業的教授都在感嘆,“今後的教學方案需要調整了💆。”
法考第一年難哭考生
網上段子橫飛
全國首次“法考”👱🏻🤏🏿,不僅報名門檻提高👦🏿,加入機考等考試環節🙇🏻♂️,考題形式更是較之前的“司考”有大幅度調整,以至於難哭了一大片考生🏃🏻➡️🚵🏼♀️。
今年的“法考”要考兩次,分別是客觀題和主觀題。客觀題是機考,分為試卷一和試卷二,上午下午各考一張試卷,總分300分🙋🏽♂️。主觀題為筆試🦹♂️,主要考察法學理論和案例分析,總分也是300分🛄。兩次考試,綜合考查應試人員從事法律職業所應具有的政治素養、業務能力和職業倫理。
9月22日開考客觀題,那之後🎃,朋友圈吐槽考試太難的段子和表情包就開始刷屏。
“感覺坐在那裏填了3小時彩票。”
“18個科目錄製成180個小時的視頻課件💚,相當於兩部《延禧攻略》時長。看完了問你🗳,第50集第一個出場的太監先邁左腳還是右腳?嗯,法考差不多就是這樣。”
有人接著上條說:“然而你看的是《延禧攻略》🕵️♀️,它考的卻是《如懿傳》。”
“等你反復看幾遍💁🏽♂️,記住了第一個太監邁哪只腳🫃🏻,可考試時又變成了‘第二個出場的太監’是哪個宮的。”
考試內容沒變
只是題目更加靈活
當然,段子只是考生吐槽難度大↪️,考試內容(法律條款)還是那些,只是試題變得更靈活了。甚至有人說🛸,哪怕所有法條擺在面前隨便翻🧑🏼⚕️🧏♂️,估計也有很多人不會答👷🏽。
浙財大法律專業學生小胡是今年的考生之一,她一語道破真相:“以前司法考試背背法條就能過,現在更多地考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
小胡分析說,以往試卷基本上都是一道題考一個知識點🧅🏊,即使不會做也能看出它要考的是什麽,“但是今年的題目🕺🏼,尤其是客觀卷二,有較多題目是幾門科目綜合在一起。就比如一道商法的題目🧑🏻🍼,還會涉及到刑法或民法🤫。另外,18個科目沒有哪一個可以放棄,都需要活學活用。”
小胡對一道題目印象尤其深刻:一顆隕石砸落在村子裏,甲在乙的菜園裏撿到一顆小隕石🟤,問這顆隕石歸誰🤢?
“我們出考場後,拿這道題去請教老師,連他們都爭論不休🧑🦼➡️,有說歸甲的,有說歸國家的👨🏻🎨,每位老師的觀點都不一樣☎。”小胡說🍃。
其實這道題來源於真實事件⏸:今年6月1日👨🏽🚀,有隕石落到了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猛海縣猛遮鎮附近,不久之後🧝🏼♀️,陸續有當地村民撿到隕石。此事曾引發網絡熱議:天外來的隕石應該歸誰🩱?以至於有法律專家呼籲,應立法明確隕石的歸屬權🏮。
法學教授:
今後法律教學也要改革
今年的首次法考,給今後的法律專業學生,以及其他想要參加法考、從事司法相關職業的考生,有什麽啟示呢👲🏼?
錢報記者采訪了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法政分院院長邵培樟,邵教授坦言:“這段時間法律系的老師們都在討論法考,我想,今後的法律教學也應該進行改革調整了👋🧑🏻🎄。”
“今年是司考變法考的第一年,變化挺大🥬,例如報考門檻提高👼🏻,考試分兩個階段,考試更偏重法學原理🗒,更註重對法學知識和法律條文的理解與運用📺,考試形式更加科技化等等,這對法學本科教育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邵培樟說,“法考”對法律教育的啟發在於,“中國高校法學院系今後必須適時調整法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與教學模式。”
去年,邵院長因為將熱門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的劇情出成考題,經本報報道後成為“網紅”教授。盡管在今年的國家“法考”中🛌🏻,沒有出現電視劇裏的劇情👼🏻,但是,越來越多的真實案例進入考試卻是一個明顯的趨勢。
“從前我們教科書中的案例♠️,基本都是編的。過去有關法學的考卷上,當事人大量都是甲乙丙丁張三李四這樣的,現在這個套路要改變了🎼。這次法考中就出現了真實案例,我們在教學中也應該鼓勵老師,把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引入教學⛹🏽♂️,可以組織小組討論🧓🏿,甚至是通過沙龍的形式來探討。去年我把《人民的名義》劇情出成考題,也是這樣的一種嘗試🦸🏻♂️,可以讓學法律的學生不脫離社會現實👨🏻🎤,將來更好地與社會銜接。”
新“法考”的難度在於
更加註重理解和應用
新法考的難度在於,不再是傳統的對法條的死記硬背,而是更加重視對法學原理、法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考試的重點也在發生變化。
“過去的‘司考’,法製史考的比重不是很大,但今年的‘法考’出現了不少這方面的題目。”邵培樟分析說,“考點分布也有了變化🚴。從前民法、刑法是重點👩🦽➡️,商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比重不是很大🫸🏽,今年後幾者卻很多🦉。所以,我們法學院正在考慮適當增加商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的課程🛤。”
此外𓀅,這次“法考”還特別重視對法律職業倫理與道德的考察♟。
“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𓀍🚅,說明國家希望將來的法律職業從業者不僅具備紮實的法學理論基礎,還應具備豐富的法律實務經驗,更應具備高尚的法律職業倫理與道德。”
另一方面🏫🖕🏽,“法考”提高了考試報名的門檻👡。2018年以後入學的大學生,將不能在本科在讀期間參加考試→。此外🙆♀️,2018年以後入學的非法學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也不能參加考試。
從前的法學專業學生🤷🏼♂️👳,往往在畢業前要參加司法考試,這樣有利於畢業後找工作🪁🧑🦼➡️。但這也意味著,他們在大三階段就開始參加考試培訓👊,以至於不能全身心地接受系統的本科教育。今後⛎,這一弊端將得到很大改善。
“本科在讀期間不能參加考試,這將使得法學院系終於可以回歸到完整的🈺、系統的四年科班培養與教育環境。‘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對培養高素質法治隊伍總體上是利大於弊的。”邵培樟說🛶。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