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寄給家長的一份快遞👷🏿,在學生中可謂是驚起一灘鷗鷺。所寄快遞的內容有《致家長一封信》和學生成績單及學業預警相關說明🤷🏿♂️,還有輔導員及班主任的聯系方式🔓。事件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註並引發熱議,其中🫡,不乏反對的意見和批評的聲音💪🏻,甚至有觀點上升到了教育發展的方向性問題。成績單該不該寄🧛♂️🥡,似乎是討論的出發點和重點🚥。
信中寫得很清楚,此舉目的是為了和家長進行溝通🤚🏽,增強家校互動聯系,讓家長全面了解學生在校情況🤦♀️🧑🏼💼,攜手做好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形成合力,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筆者認為👩🦽,學院或者說大學的這一做法,難免存在一些需要斟酌和改進的地方,但其教育管理行為總體上是無可厚非的,其良苦用心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理解和支持。
的確🧗♂️,不同於中小學生👨🏼🚒,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具有較為獨立的行為能力,應然能夠實現較好的自我管理,自然也包括了學習活動的管理。但畢竟這個群體大多只剛剛年滿18歲,仍然處於其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形成和社會生活基本能力增進的關鍵時期。同時,大學不再是封閉的象牙塔,已然相對開放於整個社會體系之中🧏🏻,更加接近真實的現實生活。涉世未深的青年🥋,還不能應對世界的復雜和各種誘惑。因而,大學生也極容易受到不良社會風氣和行為的影響,落入個人世界的漩渦或外在社會的各種陷阱當中。
於是🅿️,一些大學生在學習上出現了所謂的“混學”👷🏽,諸如沉迷網絡和遊戲而嚴重影響學習,甚至是中斷學業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出現了嚴重問題,比如,因各種原因導致的極端性輕生行為🧖🏼♀️,還有陷入當下所見的各種“校園貸”,再比如陷入傳銷👨🦯➡️,等等。
誠然,這些問題的產生跟基礎教育階段的問題不無關系🧔🏻♀️。但事已如此,自然要在管理上采取一些補救性的舉措。對於大學生,大學責無旁貸地要給予良好的教育◻️,須在適當的保護中讓其羽翼漸豐,基於對學生的信任提供自我成長空間🏄🏿♀️🔈。這也是大學階段教育對於個體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所在,即為青年人的未來生活做最後正式的準備。
但是👩🏿🚀,在我國高等教育已然逼近普及化階段的歷史時期,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國民素質提升和人才培養的要求🪑,面對未來社會更加艱巨的挑戰和各種風險,這種準備僅僅依賴於大學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形成一種包括家長在內的外在教育合力,加強對青年學生的幫助和引導👐。特別是對於一部分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較弱並伴有潛在問題的學生,學校和家長的攜手助力就更為必要🗞🧖。
因而,學校致信家長並留下教師聯系方式,以期追求有效的學生管理👰🏻♀️,可以說是一種積極的作為,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家校共育的廣義教育意蘊。對於此事⌨️,不應該糾結於成績單該不該寄,甚至將其解讀為一種束縛學生的落後管理手段🌜,更不要上升到所謂對學生隱私的侵犯。這種方式💣,有利於激發家長和社會參與對青年學生的教育,強化家庭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的積極影響🧘♂️。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