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麽會網絡成癮呢?在孩子告別網絡成癮的路上🔊,父母應該做些什麽呢👧🏽?
孩子迷戀網絡,很多時候源於父母的示範作用。一些父母就是網絡控🤵🏿,在孩子小的時候,媽媽不停地刷朋友圈💏,網上購物⛸;爸爸玩遊戲,關註各種信息,以致敷衍著孩子的各種訴求。
一名三年級就被老師貼上“網絡成癮”標簽的小夥子來我這裏咨詢🙅🏽,他上課精神渙散🥤,總是走神🔤,回家不寫作業,過度玩遊戲🤓🫵🏼,只要母親嚴厲禁止♍️,孩子就用不上學表達抗議……小夥子告訴我,他的級別是至尊星耀💁♀️,帶了許多人提升段位𓀊,還賺到了裝備。從他兩三歲起,爸爸陪他時都是帶著他打網絡遊戲,為了鼓勵他學習✨,答應給他買配置更高的電腦……
還一對年輕父母帶著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來咨詢⚛️,孩子被老師貼上“多動症”標簽,上課不好好聽課🫸🏻,完成不作業。母親跟我訴苦,她每天晚上分身乏術,既要照顧3歲的小女兒,又要盯著大兒子寫作業🤦🏻♂️。父親呢,他在幹什麽?玩手機呀!他每天下班回家,吃了飯就玩手機☞👎,如果不喊他睡覺,能玩到淩晨兩三點,而一旦讓照顧老二🚸,他分分鐘就睡著了……父親用自己的“身教”告訴孩子,手機好玩,網絡有意思,孩子能不效仿進而上癮嗎?
學齡前的孩子,獨立玩iPad很久而不打擾父母👨🏻🚒;遊戲玩得級別很高的孩子🪸,常被父母在人前炫耀🫄🏻,說明孩子聰明、懂事、不黏父母🧌。這就給孩子強烈的暗示,“會玩網絡遊戲”是優點,是可以炫耀的。而一旦孩子因玩遊戲影響了學習,父母的態度就會180度大轉彎,將網絡看成阻礙孩子成績提高的絆腳石,是孩子不能健康成長的罪魁禍首。親子之間開始了“網絡拉據戰”。其實,網絡沒有錯,它是一個客觀存在;孩子更沒有錯🚴🏻,他是一張白紙🧯🧘🏻♂️;是父母錯了👨🦱,網絡不過是他們教育缺位的“替罪羊”。
現實缺乏興趣愛好、沒有良好的人際互動是孩子迷戀網絡的現實原因。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沒有幫助孩子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沒有給他們創設與同齡人友好互動的環境,造成他們缺乏人際交往能力,網絡是一種能快速和別人達成互動的介質🫵🏿。有的孩子被網友騙了幾千元後👨🏽🦱,依然不放棄交網友🤽🏽♀️,他對我說🎏🧦:“張老師,我在現實中沒有一個朋友👩🏼⚕️,我在班裏就是空氣🧓🏿,所有朋友都在網上,如果把我的網斷了,我就和這個世界脫節了……”
一些孩子之所以上網成癮,是因為他們在現實中沒有朋友,在學校太孤單了,於是寄情於手機和網絡♣︎。另外,有的孩子為了與玩遊戲的同學有共同語言而玩手機遊戲。
解鈴還須系鈴人,讓孩子和網絡保持一定的距離,重任在家長身上。
首先🤘🏻,家長要先放下手機。很多小學生跟我投訴,為什麽家長手機不離手就沒有人管,而我們玩手機就不行呢?為了孩子🐞,請家長和手機保持距離🛩,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麽樣的人自己就先成為什麽樣的人👩🏽🦳。
其次📩,家長要成為可以和孩子聊天的有趣的人👩❤️👨。鮮活的人際互動☝️,才能讓孩子告別網絡,在有品質的溝通中感受生活的多樣和有趣。
第三🧛🏼♀️,為孩子創造更多與同齡人互動的機會🥾。一些成年人對孩子進行物質獎勵或饋贈往往是購買電子產品,一旦發現孩子迷戀又要求孩子克製📔,提高自控力,這不是給孩子出難題嗎?父母利用節假日帶著孩子走出家門,親近大自然,培養更多的興趣愛好👨🏻🦱,參與更多的與同齡人互動的機會,結識更多的同齡人,建立真實有效的人際關系。
另外🏙,對於初中以上的孩子👩🏽🚒,可以通過生涯規劃幫助孩子明確成長的方向。有的孩子沒有目標,渾渾噩噩,生涯規劃可以讓他建立持續的學習動機。當孩子渴望學習的時候,家長就能和他進行有效約定,比如💆🏽,寫作業和睡覺的時候,就把手機放到客廳,當然家長也要承諾不偷看,做讓孩子可以信賴的人!
網絡之所以成為過激言行的觸點,是因為對孩子來說,手機是特別多東西的載體——青春期的濃烈情感🙅♀️、對社會交往的強烈需求、別人如何看待自己2️⃣、能不能融入集體……有時候孩子甚至會覺得,網絡就是他,他就是網絡。如果你阻隔了他與網絡,就奪去了他的身份、奪去了他的人際關系、奪去了他為數不多但可以自由支配的物品,他當然要跟你勢不兩立。
孩子的世界絕對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簡單💴,他們承受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學習真的僅僅是一方面而已,當孩子無法處理各種事務時,往往回退回到網絡裏👨🏿🏭,想把孩子從網絡中領出來,需要父母用心去聆聽、觀察🧘🏻♀️、揣摩和有效溝通🧑🏫。簡單粗暴的斷網只能增強孩子的無助感或逆反心理。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