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2018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提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 這是新時代以來的首次全國教育大會,意義不言而喻👑,大國領袖舉旗定向🙎🏻♀️,親自謀劃教育事業發展,更意味深遠🏐🚶🏻♂️。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深刻回答了“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指引我國教育事業取得新成就。
培根鑄魂築牢信仰之基
“每一講的開頭都有一個故事,很吸引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這些話好熟悉👨❤️💋👨,我在電視和廣播裏經常聽到!”…… 2021年秋季學期,全國中小學生拿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他們很快就被讀本中圖文並茂🐆、生動活潑的內容吸引。 立德樹人,關乎黨的事業後繼有人,關乎國家前途命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 何以鑄魂?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尤為關鍵。 這些年,課本記錄著育人之變。2019年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出版;2021年,《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指南》印發🍑,同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等一系列重大主題進課程教材指南或指導綱要出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投入使用;2022年,部署各地和學校加強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工作期間的重大實踐⏯、視察地方和學校重要論述進課程教材工作🙍🏽;2023年👨💻,第一部全面系統闡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統編教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出版發行,中等職業學校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今年秋季學期,修訂後的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在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投入使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由理論體系向教材體系轉化,成為鑄魂育人的生動載體。 何以強國?唯有高舉旗幟🥢、凝心聚力🫰🏻,才能走好新時代的萬裏征程。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征途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 2023年,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在教育系統掀起精神洗禮的熱潮。 以上率下——教育部黨組把開展主題教育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持續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教育系統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幹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激浪層層——北京大學舉辦讀書班活動,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以領讀領學、交流研討和參觀調研等方式系統全面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復旦大學舉辦理論研討會、紅色經典誦讀會等,激勵廣大師生不忘初心、傳承革命精神🎟;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黨員教師帶領支部學生黨員登上“深海一號”等作業平臺,投身生產一線…… 學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篤。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常態化製度化不斷深化🍪、推進,夯實信仰之基。廣大教育系統幹部🏂🏼、師生在主題教育中深刻體會中國共產黨為什麽“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麽“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麽“好”。 思想領航🪑,不斷引導著學生們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把個人發展融入民族復興的偉業之中。 近年來🦁,教育部開展一系列實踐活動的深意便在於此🏜。“重溫總書記重要考察足跡”“強國有我🌩、青春有為”“小我融入大我 青春獻給祖國”等主題社會實踐相繼啟動👛,全國高校1100余萬名師生組建30余萬支團隊開展社會實踐🎅🏿,將愛國情↪️、報國誌寫在祖國大地上🚶🏻➡️🚵🏻;2800余所高校舉辦“習近平總書記與大學生在一起”學習分享活動;2023年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實施以來,帶動部省校三級投入經費23億元、建立育人基地1000余個;2024年,啟動全國高校“傳承紅色基因、學思踐悟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宣傳教育,組建“全國高校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宣講團開展示範宣講;建設全國高校紅色文化資源圖譜😂;打造“奮鬥的青春”高校系列大思政課專題節目…… “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未來,我也將在科技報國這條路上埋頭苦幹、勇毅前行。”讀了《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一書後,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盧旭博說🧑🏼🚀。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指出🤙🏻,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開好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深入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著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引導學生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我們看到🫵,教育戰線3億名師生高舉信仰之炬,昂揚鬥誌🔅,融入強國建設的磅礴洪流👩🦽➡️。
啟智潤心上好思政大課
4月的湖南韶山,滿目青蔥。韶山毛澤東廣場,來自懷化市沅陵縣職業中專的2000名學子面向毛澤東同誌銅像✭,發出鏗鏘的青春誓言🕕:“青年懷壯誌🏂🏽,立功正當時。請黨放心,強國有我!” 湖南省“我的韶山行”中小學生紅色研學啟動以來,全省已有152批次近200所學校的17.12萬名師生先後走進韶山,接受紅色熏陶、啟智潤心🫳🏽。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 2019年3月18日,人民大會堂見證了一堂特殊而難忘的思政課——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 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進一步對思政課提出要求:“堅持改革創新,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一系列高屋建瓴的部署謀劃🫅🏽,為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政策構建起“骨架”——《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幹意見》《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意見》《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等文件密集出臺👳🏿♀️🧎🏻♀️➡️,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四梁八柱”基本定型。 大思政課“活”起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概論”課與學校同齡,厚植著一代代學子的空天報國情懷;在雲南師範大學西南聯大博物館🎤,“張桂梅思政大講堂”將西南聯大在國家危難之時堅持辦學、培養大批卓越人才的故事講給遊客聽;營口實驗學校小學部剛剛上過主題為“生活離不開他們”的思政課,學生在電力主題場館體驗電力工人的不易♙。 思政課教師迎來“春天”——越來越多的高校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生納入“國家關鍵領域戰略人才儲備專項計劃”;各高校根據思政課教師崗位特點單獨設置評聘標準🍠;思政課教師培訓實現常態化🧔🏿♀️、分眾式🟡、全覆蓋……如今,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增至14.5萬人,專職教師超過11萬人,全國高校專兼職輔導員增至26.6萬人,專職輔導員達20.3萬人。 “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政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一文中寫道。 洞察人才成長規律的思考,為思政課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 在廈門,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這樣理解英雄🧏🏻:幼兒園教師播放影視片段📭,讓小朋友們直觀感知什麽是英雄;小學教師從展示解放初期居民生活用品入手💁🏼♀️🚑,引導學生認識社會主義建設中的英雄;中學教師以一節團課帶學生追憶抗美援朝英雄;在大學階段,教師講述當地人耳熟能詳的福建東山老縣委書記谷文昌的故事🙆🏿♂️。 在上海,不同學段的學生這樣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小學段,探秘人民城市;初中段👮🏽♂️👊🏿,探尋紅色印記,感受城市文化;高中段🦦,以青春之我建人民城市;大學段,掌握人民城市的中國式現代化城市發展之路🧗🏼♂️;中職段,弘揚工匠精神👨⚕️,共鑄美麗城市💦;高職專科段🙆🏿♂️,涵養人民情懷🙎🏼♀️,建設智慧城市👩🏻💻。 如今❤️🔥,一條貫通成長各階段的思政階梯越鋪越長,越鋪越廣。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帶動各省級教育部門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和專家團隊🫵🏻;打造一批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型🚰、創新性平臺;召開全國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戰略研討會;印發《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一體化設計中小學思想政治課程…… “提高網絡育人能力👩🏽🍼,紮實做好互聯網時代的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新時代新征程上,思政課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有新氣象新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再次為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明確思路。 如今,“雲上大思政課”全網互動引導流量累計超過100億次;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設立愛國主義、品德教育🙅🏿♂️、思政課程等9個方面的德育專題,累計上線1100多條優質教育資源……思政課煥發更加強大的活力🟰。 年輕的心中,深厚而澎湃的情感奔湧著🔽,匯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裏。
“五育”並舉培育時代新人
從2022年秋季學期起🩶,“勞動課”正式成為中小學一門獨立的課程🧝🏼♀️。課表上的一處小變化🥩,卻反映著教育事業發展的大變革。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為我國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在我國教育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對於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時代意義。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系統提出大中小學勞動教育製度體系,明確學生勞動素養培育重點。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學校落實勞動教育要求提供具體指導🥢。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決定,第五條修改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走進校園、給師生回信,深入闡述立德樹人的豐富內涵,樸素的言語寄托著黨中央對時代新人的殷切期望——“希望同學們樹立遠大誌向,珍惜美好時光,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爭做愛黨愛國🛬、自立自強、奮發向上的新時代好少年,努力成長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體育鍛煉要從小抓起*️⃣💇🏼♀️,體育鍛煉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鏡’就少一些。”“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願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教育改革圍繞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關鍵處落子🤩,教育事業徐徐展開更加美麗的新藍 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被“雙減”擊破😉,孩子們在校內“學好”“吃飽”,擁抱七彩的童年;題海戰術的疲憊被教育評價改革紓解🐁,新高考、新課標不斷傳遞著“素養導向”成長成才觀,“破五唯”已成為高校廣泛共識;孩子們的好奇心被科學教育“加法”滿足,科學家、院士們走進校園🪙,帶領孩子們感受科技的魅力➰;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義務教育教學改革🧑、人工智能教育等一大批實驗區、實驗校和教育基地,探索著優質均衡的道路🍜;各級各類學校聚焦“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誌”,推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設,“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中辦🪄、國辦專門印發文件,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和美育工作,持續引領全面發展的育人導向;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實施🤽🏿♀️🏇🏽,為青少年織密守護心靈的大網𓀀;書香在校園各處縈繞;校家社協同育人的合力越發強大…… “五育”並舉,彰顯著新時代中國教育的鮮明底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每一所校園裏成為具體的風景。 今天的中國正大踏步向前🧗🏿♀️。 今年7月15日至18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落實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來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並強調“完善立德樹人機製”“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這彰顯著教育事業“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一以貫之的初心🪝,更傳達了明確信號——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培養時代新人的動力將伴隨教育強國建設愈發強勁🚶🏻♂️➡️。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偉大的時代與傑出的英才總是相伴而生。 沐浴著黨的陽光🧠,感受著時代的召喚🖐,我們看到⛹️♂️,新一代大國少年正在茁壯成長𓀚,在不遠的將來,他們將成為大國之棟梁,中華之脊梁。
作者| 《中國教育報》記者 林煥新
來源丨《中國教育報》2024年9月2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