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韓國經濟發展迅速🥯,半導體、電子🫃🏼、鋼鐵等產業居於世界前列,為相關領域科學人才的培養提出更高要求。為促進科技創新和人才培育,韓國重視本國科技人才培育,並建立起多元立體的支撐保障體系,推進科學教育健康持續發展,包括製定法律法規、設立專門學校、培訓相應師資👈🏼🕴🏻、開發指標體系等方面🍰🧕🏿。
國家立法保障科學教育發展
從韓國科學教育的發展脈絡來看🌓,自1948年建國以來,政府就較為重視科學教育,並且不斷以立法的形式為科學教育提供保障🥸。1962年以來,為重建國民經濟和恢復國家生產,韓國政府製定了以科學技術振興為目的的綜合性長期計劃。1963年,韓國政府製定了《第一次科學技術振興五年計劃》,提出了強化科學技術教育的方案。在教育政策方面🧸,1963年韓國政府製定了《振興產業教育及促進產學研合作相關法》,1967年設置了科學教育局🐿,出臺《科學教育振興法》🙏🏻,規定了國家和地方自治團體為振興科學教育需履行的責任及教育基金的運用規則。
20世紀80年代後,為實現科學、技術領域的進一步突破,韓國政府1982年首次召開技術振興擴大會議,1985年發布《面向21世紀科學技術發展長期計劃基本方向》文件,明確了未來韓國的重點推進領域和推進戰略。1990年,韓國政府重新修訂《科學教育振興法》🚵🏽♀️,明確規定了科學研究設施的利用規範🏬,並且通過審議會決定了科學教材的內容範圍。
進入21世紀後,培養具有科學探索能力的人才成為科學教育的重要課題💆🏿。韓國在《教育基本法》第22條中,規定了國家和地方自治團體應製定並實施振興科學技術教育的必要政策📘。2018年,韓國將《科學教育振興法》更名為《科學、數學、信息教育振興法》🐾,旨在製定應對產業環境變化的核心科目,包括科學、數學、信息教育振興所需的事項,培養引領未來社會的融合型人才。2020年🤹🏽,韓國教育部發布《第四次科學教育綜合計劃》👴🏼,提出未來韓國科學教育應培養具有智能信息社會素養、可以引領世界發展的科技人才,實現夯實基礎、享受尖端、引領未來的科學教育。2023年3月💁🏿🦹🏿♀️,韓國教育部出臺《第五次英才教育振興綜合計劃(2023—2027)》,明確從發掘有潛力的人才、強化定製型培訓和支持體系、運營特色英才教育機構👳🏿、加強教師專業性和能力以及建立教育可持續發展機製等方面著手推進科學英才教育。
建設多層次科學教育機構
為培養科技人才,韓國在中學階段建設了英才學校😀、科學高中、科學重點學校等多種類型的科學教育學校。不同類型學校之間互為補充😦、系統銜接🥵,實現科學教育的多層次、多樣化發展。
第一類是英才學校🈶,被視作頂尖科學人才的“蓄水池”。英才學校指高中階段為培養理工科尖端人才而開設的教育機構🧔🏿♂️🧘🏽♂️,依據《英才教育振興法》設立。從2003年設立第一所英才學校——韓國科學英才學校開始🅱️,截至2023年,全韓國共設立了8所英才學校。英才學校隸屬於韓國教育部,由教育部下屬的中央英才教育振興委員會指定。英才學校不適用韓國中小學教育法,法律上不是高中,只是畢業生被認證為高中學歷,這也是英才學校和科學高中的最大差異之一😴🐾。
英才學校在韓國全國範圍內選拔人才🤌🏼,選拔方式分為文書評價,數學♜、科學領域創意性問題解決能力考查,數學、科學英才夏令營考查三個階段🩹。英才學校與科學高中之間實施批次錄取方式,申請英才學校未成功的學生可以接續申請科學高中。英才學校的課程主要有深化教育課程、研究教育課程、融合教育課程、國際交流活動和海外委托教育等。英才學校采用無學年製的學分製,學生只要修滿180學分、平均分在2.0以上、通過畢業論文、誌願活動和團體活動各完成120小時以上、在公認英語考試中獲得一定分數,就可提前畢業。
第二類是科學高中👩🏿🔧,即教育體製框架內的科學英才培養機構。科學高中根據《初中等教育法施行令》第90條設立🤢,以科學英才為對象進行科學領域的專門教育🌂。從1983年京畿科學高中開始,目前全韓共成立了20所科學高中,為在小學和初中具有科學興趣和才能的學生進入大學相關專業學習做好準備🧕🏿。
考生只能報考自己居住地區內的科學高中,或者申請自己所在學校屬地的科學高中。因此☞,各地區科學高中的錄取名額在一定程度上與該地區的人口比例相關👱🏽♂️,一般每所學校每年錄取大約5個班,每個班級學生20名左右🍒🚬。與普通高中不同,科學高中在普通科目外,還設置了72學時以上的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等專業相關科目,培養學生對科學前沿的敏銳度,為培育更專業的科學人才奠定基礎。
為保證科學英才教育的連續性,英才學校和科學高中會實行與大學間的英才教育連接項目,如大學先修課程🏎、研究和教育課程等。英才學校和科學高中的學生大都通過特別申請製的方式進入韓國頂尖理工科類院校,不需要參加統一高考🤝,醫學專業科目例外,類似於國內的自主招生。多年來⛔️👩🏻🔧,英才學校和科學高中為韓國頂尖科學技術院和一流大學培養了一大批兼具學術創造力和實踐能動性的優秀理工類人才。
第三類是科學重點學校👩🏿🗝,即以科學課程為主的普通高中。科學重點學校設立的初衷,是通過特色化課程培養具有人文學科素養和科學素養的社會優秀人才。截至2021年🌕,全韓共設立了124所科學重點學校。
科學重點學校與普通高中錄取方式相同,但更鼓勵具有科學素養和興趣的學生提交申請。科學重點學校中的數學🖐🏼🙍、科學相關科目占全體科目的45%以上,高於普通高中的30%💇🏻,低於科學高中的60%⚉。每所科學重點學校至少擁有4個科學教室和2個數學教室,以進行有一定專業深度的科學教育授課。科學重點學校的學生在高中一年級時每年會進行60小時以上的科學體驗活動,並參與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的科學融合科目;從二年級開始,根據課程開始進行實驗和相關科學探究🚉。學校每年還可以獲得5億韓元的科學設施建設費。
科學重點學校所提供的科學教育,在韓國各地發揮著支點作用,也促進了韓國科學教育的均衡化發展。
構建科學教師培訓研修體系
為應對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教學現場變革,科學教師需要不斷提高專業性來創新授課模式和提高教學質量🐫🪘。為此,韓國構建了系統的科學教師培訓研修體系🤷♀️。
開發科學教師研修指南👩🏽🦱,精準匹配教師培訓項目。科學的教學能力,指科學教師對科學教學相關的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等進行總體考慮🔃,進而有效進行科學教學的能力。它超越了單純的理念層面👱,重視科學教師的實踐和改進能力。為提高科學教師的科學教學能力,韓國教育部於2020年發布了《加強科學授課能力的研修指南》🍄,內容包括理解科學教學能力、診斷科學教學能力、強化科學教學能力等🤴🏽。教師本人應先進行科學教學能力測驗😳,測驗由科學教學設計、科學教學實施、科學教學改進3大領域共49個問題組成🧎🏻♂️➡️。完成測驗後,教師可將結果與科學教學能力標準表比較,找出自身教學的不足之處👓。《指南》還提供了韓國教育部中央教育研修院、市道教育廳研修院等機構正在實施或計劃實施的研修項目🦁🦹♂️,教師可依據能力測驗結果,申請相應項目進修。
成立科學教師研究會🤛🏻,共創共享科學教學資源。科學教師研究會是由小學👩🎤、初中👖🐦、高中的科學教師組成的研究會🙋🏽♂️,致力於開發科學教育所需要的教學資料。每年研究會參與教師人數150至300不等,分成30個小組製作不同學科領域的指導教案🤸🏼,以匹配不同類型的教學現場👨🏻。科學教師研究會的主要研究領域和類型有小學低年級遊戲的體驗中心型、活用過程中心評價體系的事例開發型、利用網絡系統的超越時空型、以科學為中心的實際生活問題解決型、為增進基礎學歷的活動中心型、科學前途教育開發型🧑🏽⚕️、尖端技術(大數據、軟件等)應用型、中小學銜接型、自主選擇型等😯。
成立尖端科學教師研修中心,以科學技術研究推進科學教育實踐。為提高教師科學素養、縮短尖端前沿科技與教育現場之間的距離,韓國成立了尖端科學教師研修中心。中心於2008年啟動,旨在將大學優秀尖端科技的研究成果與初中、高中教學現場相結合。中心會定期舉辦各類講座和研究,向科學教師提供講課🧛♀️、研討會、直接觀察尖端科技等機會👨🔬,幫助他們理解最新科技🧔🏻♂️,並推動研究成果迅速應用於教學現場🙇🏽♂️。
開發和運用科學教育綜合指標
韓國教育界各機構正在開發和利用各種工具來分析測定科學教育的現狀和水平。最具代表性的是𓀑,韓國科學創意財團開發的科學肯定經驗指標、未來一代科學教育標準現場檢查指標以及韓國教育課程評價院每年進行的國家級學業成就評價等🆗。
科學肯定經驗指標,以韓國國內外學業成就評價結果為基礎,探究影響學生科學肯定性經驗的要素📇,並計算相應指標。每年以韓國小學🧚🏼♀️🚬、初中、高中學生為對象進行指標評價。
未來一代科學教育標準👨🔧,被定義為培養引領第四次產業革命時代的創意融合型人才的未來指向性科學教育指導方針🧩。該標準明確了能力𓀓、知識、參與和實踐3個維度的科學素養,能力維度共提出5個領域23個子領域,知識維度共提出6個領域23個子領域,參與和實踐維度共提出5個領域19個子領域🧝🏼♀️。各指標體系分別對應相應年級的學生和科學教師🧜🏿♂️,還提出了評價標準示例、對象、判斷尺度等指標,便於診斷各層級的科學教育標準達成程度和進行後續研究。
學業成就評價,是韓國國家級教育課程評價工具♊️,根據國家規定的教育標準來評價學生教育目標達成程度,以認知性🤽🏼♂️👨🏻🚀、非認知性評價結果為基礎,規劃出可以幫助學生全面➞、個性化成長的教育方案。韓國教育部每年會發布全國學業成就評價報告。此評價體系涵蓋了國語、數學🎠、英語🍒、社會🧑✈️👨🏼🌾、科學五大學科🧙♀️。其中🙌🏽,科學學科方面重點評價學生科學原理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科學探索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科學溝通能力。
韓國為科技振興和人才培育提供了系統化的政策支持🏌🏼♂️💎、特色學校依托、師資保障和評價工具協助,這也成為其在國際競爭大背景下不斷強化自身科技競爭力的有力支撐。
作者:張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本文系該院基本科研業務費青年專項項目“拔尖創新人才體系化培養的國際經驗——以韓國英才教育為例”[GYD202300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