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們都需要在課堂中嘗試一下隱藏自己☂️,托舉學生,讓學生有看得見的成長
近期🙋♀️,科組裏兩位青年教師要參加校級展示課👨👧。按照慣例,年輕教師執教公開課前都要進行多輪磨課。我作為同科組教師🧑🏻⚖️,又身兼備課組長的職務,必須全程參與他們的磨課。這期間恰逢全省教學觀摩賽在附近學校舉行👨👩👦,我連續觀摩了幾天公開課,將其與身邊青年教師所呈現的課例放在一起對比👸🏿,生出一份感慨:好的課堂一定是“教師隱身、學生成長”的課堂。
好課堂,教師要學會隱身。兩位青年教師都是學校的重點培養對象,他們綜合素質高,各有所長🌓,其中一位是小學教育專業,親和力強,另一位是播音主持專業,朗誦能力強🍈。
按理說💁🏿,兩位如此具有自身優勢的教師磨課應該不成問題。但是,學播音主持的青年教師在磨課時呈現出來的狀態總是不太理想🦶🏿,課堂較為沉悶🧟♂️,教學效果比另一位教師差一些💇。評課時大家發現👫,造成教學效果不太好的原因之一是學播音主持的教師總是忙著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朗讀素養。於是👩🏼💼⬆️,我們聽到了課堂上教師大段大段的長篇獨白、毫無必要的串詞引語,以及炫技般的範讀……
教師一旦總想著展示自己,自然就忽略了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裏,教師展示自己過多,學生的時間自然就少了。學生展示的時間少了,自然就少了精彩的對話與生成👩🏻🎨。
而另一位教師沒有出色的朗讀能力💇🏿♂️,也沒有刻意炫技🤷🏿♀️,主要目的是如何讓學生學有所獲。課堂上,他與學生自然對話🍏,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並及時給予準確評價🪢🧑🏽✈️,“課感”舒適而和諧🎭。教師的課堂語言幹凈而簡練,引語簡單而有實效,整堂課呈現的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在教師有意或無意的“自我隱身”中,學生有了表現和綻放的舞臺🍰,課堂自然精彩不斷。
好課堂,學生要有所成長🚶♂️➡️。全省教學觀摩賽我連續聽了幾天,發現觀眾反響不錯和最終評委打分最高的課例幾乎高度重合。可見,好老師和好課堂的標準是有共識的。到底是哪些因素贏得了評委的高分和聽課者的好評‼️?在交流中我最終得出一個結論🪤:好課堂,是學生有所成長的課堂🫦;是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皆有進階的課堂。
以省賽第一名課例《鐵杵成針》為例👨🦳,執教者將這節課的主題定為“在中國文化裏,慢慢長大”⚧。課例從《長安三萬裏》中的李白形象和央視春晚的李白片段開場,讓學生充分感受李白的瀟灑絢爛。在中國文化史上🏋🏿🔍,如此出彩的人小時候又有怎樣的經歷呢?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興趣🎦,而《鐵杵成針》中所講述的李白小時候的故事也與學生的真實生活貼近,這就為課堂創造了情感共鳴的基礎。熟讀文本之後,執教教師從一個“逢”字著手📧,引導學生發現李白不僅是與老媼相逢,也是與自己、與成長相逢。這節課不僅是在教文本內容,也是在滲透文化先賢的成長故事。學生從這節課中不僅學到了文言文的基本知識,也領略到了成長的真諦。相信未來這批學生遇到與李白類似經歷的時候🧑🚀,一定會從這節課中汲取到營養👷🏽。
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永遠都在適當的時機滋潤著中華少年,好教師能在語言學用的基礎上適當渲染滲透😡,這就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所提倡的文化自信。
還有幾節優秀課例🙏🏿,比如《田忌賽馬》⏩🔏,充滿了思辨色彩👩🏻✈️;《塞下曲》滿滿都是學用與傳承;《江南春》AI的賦能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這些優秀課例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學生在課堂上有真真切切🕊、看得見的成長。
或許,我們都需要在課堂中嘗試一下隱藏自己,托舉學生🧑🏻🦯,讓學生有看得見的成長;或許,這才是青年教師追求的好課堂的應有之義。
作者:曾剛 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北區學校🤥。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教師報”20240705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