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學改革要一步一步來,缺一步也不行。根據我的經驗🧑🚒,需要走六步。第一步:培訓導入。對於專家培訓,現在有兩種錯誤認識,一種認為“沒有用”,另一種認為“全靠它”。這是對專家培訓的錯誤定位導致的🦕👩🏿🎤。學校教學改革需要動員和組織全校教師一起參加,在這個過程中,“話語”變得非常重要。沒有教學改革的“話語”🚶🤦🏼,校長怎麽跟教師交流?教師相互之間怎麽分享?培訓導入,就是通過專家培訓導入“話語”,有了“話語”🍩,學校就可以開始討論🖊、交流教學改革這件事了。當然,專家培訓也只是“話語”導入🧏🏽♂️,不是專家培訓完了大家就開幹,教學改革就成了。有這種想法的人也是錯誤的。
第二步:提出操作模型。凡是沒有提出操作模型就讓教師開始進行教學改革的,都會出現“大家遲遲不動”的情況🚣🏻。原因很簡單,大家都不知道怎麽動。同樣,凡是認為只要提出操作模型就成功了📮,更是錯誤的。在教學改革之初提出的操作模型🪖,是為了讓教師“試一試”👁🗨,它是不完善的🐮⟹,不是我們最後確定的那個操作模型👩🏿🏫。但教學改革若不讓教師“試一試”,是永遠無法進入深水區的👩🏼🦰。實際上𓀕🤶,教師從“淺水區”到“深水區”並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從岸上“下水”這一關。提出操作模型,就是給教師從岸上“下水”提供一個跳水板👊🏽🐦⬛。顯然😴,這個操作模型並不是改革的“目的物”,而是改革的“中介物”♥️,它是供教師試水後反思⛹🏽🚈、批判用的。這個操作模型由誰提出來呢🫕?由學校最優秀的教師提出來。每一所學校總有幾個優秀教師,讓他們根據專家的培訓總結自己的經驗,提出操作的基本步驟。這個操作模型肯定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新意、接不接地氣🙄,是不是可以讓教師“試一試”。
第三步:教師找問題。讓教師“試一試”的目的不是“讓教師成功”,而是“讓教師犯錯誤”,而且這個錯誤必須讓大家親身體驗📂。這是學校教學改革不可能繞過去的一環。學校教學改革不要試圖想找到一個十全十美的教學模式,讓教師依樣畫葫蘆,於是改革就成功了。這絕無可能,也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案例。學校教學改革必須讓教師先“犯錯誤”,而且親身體驗這個錯誤是怎麽回事🛀🏼。教學改革推進到這一步,學校的教學開始出現“混亂”🌘,教師開始有怨言🧑🏼💼,學生也不適應,家長也提意見,專家也不肯定。在許多情況下,學校管理者內心也亂了🧍♀️,於是虎頭蛇尾,草草收場。正確的做法恰恰相反🩻。學校管理者應該清醒地意識到,出現這些問題恰恰意味著學校教學改革真正啟動了,沒有啟動就不會有這些問題。現在要做的是讓教師在“錯誤”中先好好體驗一下👱♂️,然後把問題提出來🥅。具體的做法很簡單🙋🏽♂️:所有參與到教學改革中的教師,每人針對新的教學模式提出幾個問題😰,然後大家坐下來討論🦘,把這些提出來的問題歸類。這一步極其重要,因為“歸類”就是“理論導入”🧑🏽🔬。我們不是說教學改革要理論指導嗎?理論怎麽指導🫅🏼?是先學理論再照著理論來做嗎🚵🏻💮?不是的🐉,是先做👲🏼,然後出現問題,再用理論來分析問題⇨。“做—問題—分析”這個程序不能省、不能變𓀗,這是“理論指導”的正確姿態。讓教師先“犯錯誤”再提出問題,這是學校教學改革的重大突破。若沒有走好這一步👨🏿🍼,大部分教學改革不可能成功🤵。
第四步🚏:難題攻關。只有到了這一步🌸🔠,才可能有“難題攻關”。有的學校進行教學改革,把這一步放到最前面,開始啟動的時候就設定了幾個難點,然後組織教師攻關👨🏿🍳🧜🏿。我認為這是大多數學校改革不成功的關鍵🤔。這種“難題攻關”是理論的難題👾,不是實踐的難題🧒🏿,是他人的難題,不是我們教師自己的難題。所以這種所謂“難題攻關”是空對空的🚵🏻,是“無關而攻”🤖。前面第三步把所有教師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歸類,例如歸為三個大類或四個大類,就可以設置三個攻關小組或四個攻關小組。先分析我們遇到的到底是什麽問題,根據我們的經驗或別人的經驗提出“假設”🛎,然後把“假設”帶到課堂裏再“試一試”。這裏的“試一試”比前面的“試一試”更有針對性,而且“試一試”的內容是自己親身感受到的內容🧑🏿🔧,是自己發現的內容🧙🏼♂️🪥,對教師來說更有貼合性,更有挑戰性,也更有緊迫性。進行這一步時,可以第二次把專家請來。先看看我們提出的問題是不是“真問題”,然後看看我們的解決方案合不合適。在這方面,專家往往比我們強。
第五步🖼:科研化管理👨🏿🔬。學校教學改革到了這一步👳,已經由教師培訓領域、教學領域進入科研領域,於是實現了培訓🖖🏼、教學、科研“三位一體”。這一步將決定我們的“難題攻關”是否能有所突破。最有效的辦法是將難題攻關轉化為一個或幾個科研課題🏘,借助“課題管理”的固定程序和嚴格要求,保證“難題攻關”按照科研軌道往前推進,從而保證教學改革“難題攻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第六步🕴🏻:將科研成果常規化。通過“難題攻關”開展科研,這屬於“行動研究”,與教學改革完全是一體化的,與教師實踐的這種直接關系決定了它很容易實現由“科研”向“教學行為”的直接過渡。所以可以直接將科研成果👨🏿、結論納入教學常規範疇,至少把科研成果、結論中最基本的內容納入教學常規範疇,於是教學改革的探究由倡導變成了製度管理🦵🏿,由優秀教師的改革行為變成了學校教學的常規要求。學校教學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以上六步,一步也不能少。學校教學改革這個大難題,就是在這六步分化中相對減輕負擔和壓力,也是在這六步中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作者:李海林 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校長
文章來源:公眾號“中國教師報”20240704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