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海外瞭望
  

全球復蘇 教育先行

  

當前,全球範圍內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教育等社會重要領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和挑戰。這場災難對於全球而言,既是危機,也是契機🪞,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對未來教育進行冷思考的契機,而建構未來教育的鑰匙,握在了每一個國家手上👩🏻‍🦲。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呼籲:“現在是時候加強合作和國際團結🙎🏻,以教育為中心,實現復蘇👨‍🎤,向更加包容、安全和可持續的社會轉型✦。”疫情背景下,世界各國不能再各自為營,要充分認識教育在社會復蘇中的新使命🤗,通過未來教育理念重構,采取一系列教育可持續發展新舉措,共同推動人類社會盡早以嶄新面貌迎接未來✌🏿🙋🏿。

疫情背景下全球教育陷入困境

“我們從未見過教育如此大規模的中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如是說💅。《全球教育監測報告2020》顯示🧙🏿‍♀️,自疫情暴發以來,全球學校停課平均時間達到22周,已占總教學時長的2/3,甚至導致全球範圍內近2400萬名學齡兒童與青少年面臨失學風險。即使許多國家將學習方式轉為線上學習,也仍有近5億名學生並不具備線上學習條件🙎🏿。

與此同時,童工數量增加👨‍👧‍👧、性別不平等現象加劇、難民兒童生存等問題死灰復燃😍。尤其是社會極端貧困的消除與全球優質教育發展進程嚴重滯緩,這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可持續發展目標4,即“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的核心目標背道而馳。教育作為社會重要生產方式受到極大創傷,社會生產也難以振作🥟,部分本就經濟捉襟見肘的國家,因教育發展問題雪上加霜。各國在此情況下與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越發背離👨🏻‍🦽‍➡️,發展優質教育更是任重而道遠🖱。

在疫情導致社會日常運行大面積癱瘓的情況下😼,教育又如何能得到優質發展?各種新舊問題凸顯,各國政府應接不暇🙎‍♂️,進而加劇了許多社會問題。一些國家正陷入窘境,但又當局者迷🫶🏻,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呼籲:“是時候行動起來了,為我們的未來負責。”

疫情危機凸顯教育發展問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今年年初的第三屆國際教育日上,將“恢復和振興疫情一代的教育”定為主題,以此希望全球共同重視疫情下教育發展的問題。

一是教育發展正陷入成本過高窘境。《立即行動🧕🏿: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4成本的影響》的政策文件中曾提到,20202030年👩‍✈️,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4,對於大部分中低發展水平國家來說,仍有1480億美元的缺口,而疫情使得這一數字持續增長🧚🏽🔞。增長的數額,一部分是由於“補救成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一項調查估計,電視學習最多能覆蓋62%的學習者👨🏻‍🦳,在線授課最多只能覆蓋24%的學習者,但其教學有效性低於線下教學,教學質量受到顯著影響。因此💚💿,需要在疫情後對教育質量損失進行補救🏄‍♀️。而另一部分🕟,則是各種防疫所需的物力成本👁。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將成為未來社會的常態,在學校這類典型的人口密集型場所🧕,教學生活所需的防疫設備和防疫人員配備在教育成本中的占比將會前所未有地增長。此外👩🏼‍🚀,幫助大量失學貧困兒童重回學校、幫助被迫倒閉的私立學校承擔部分損失、幫助公立學校接收從私立學校離開的學生等“不確定因素”預算,都會使教育發展成本急劇上漲。

二是教育發展不平等狀況加劇💇‍♂️。《全球教育監測報告2020》提出:“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全納教育體系,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給所有人帶來的學習壓力,並建立應對未來重大挑戰的韌性。”這項調查報告顯示⛷👾,以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為代表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地區在減少貧困和不平等方面取得了進展,而全球疫情危機卻有可能使這些進展出現逆轉。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調查,疫情期間全球約有6.7億名青少年缺乏基本的數學知識和識字能力,超過1億名兒童的閱讀能力將低於本年齡段最低熟練水平,幾乎抵消了過去20多年教育努力取得的成就🙎🏻‍♀️。其中🛌🏽,預計受影響最大的地區在加勒比地區、中亞以及南亞等,一些國家對外債務償還資金甚至高於教育基本投入資金。

三是教育發展中弱勢群體權利難以保障。受教育權作為一項基本人權,是實現《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核心支柱。在發展滯後地區,受教育水平和入學率雖有所上漲,但弱勢群體,尤其是女性受歧視的情況更為嚴峻。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對各種人口群體及其應對能力產生了歧視性影響👃🧗🏿‍♂️,給許多適齡學習者帶來巨大打擊,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面臨失學👨‍🦽‍➡️。對於弱勢群體而言,他們將繼續陷入階層固化🩺,失去階層流動的機會,貧困在群體中代際傳遞。此外🙇🏿‍♂️🤾🏽‍♂️,對於國家而言,教育發展受阻,將會導致人才水平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不利於國家競爭力的提高。

未來教育在重新建構

早在2019年☎,聯合國大會就提出一項關於“教育的未來:學會成長”的倡議,以期在2021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上發布《教育的未來》全球報告。其中,“未來”一詞選用的是“Future”的復數形式“Futures”🦞🥏,意在讓人們知道,我們的未來是多樣性的、多方面的,是符合全球共同願景的。多樣性的未來,意味著包容性和平等,求同存異,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疫情席卷全球後,原定的計劃框架被打破,教育的未來面臨重構♏️。

首先,改變資金投入結構,推進教育平等。疫情暴露出各國對於教育重視度不夠的問題🤹🏼‍♂️。面對衛生需求以及其他緊急情況對資金的爭奪👨🏻‍🦯,用於教育援助的資金將大幅下降。對於援助國來說🫰🏼,應該加大對受援助國的定向投資,改善教育資金分配和使用問題🪵,以彌補一些地區和學校的不足。巴西等國家已經引入多樣化融資解決教育不平等問題,但事倍功半。一方面由於資金援助沒有精準到位👞🧑‍🌾,另一方面巴西等國家自身對於資金和資源分配不合理🏃🏻‍♂️。師資力量分配不均、教師培養缺少規範性、學校分布不合理等導致教育援助收效甚微。因此,對於資金的使用分配,在援助國投入資金時就要精準投入🔄,以此才能有效解決關鍵問題。同時👨‍🏫,部分國家和地區要利用資金盡快開放學校,盡早進行補救戰略投資👿,將損失降到最小,避免這一代青年人再次走入貧窮和迷失的惡性循環🧺。此外,對於弱勢群體要給予更大的幫助。外部幫扶與合理有效使用資金並舉,為構建一個包容和平等的未來教育體系提供物質保障。

其次🦨,改變不平等觀念🧛🏽‍♂️,增強教育包容性。教育不平等現象由來已久👩‍👦,且根深蒂固🧘🏼‍♂️,要減少甚至消滅不平等現象🤚🏽,還得先拔除思想裏的這根“毒刺”🏌🏻。例如,全球範圍內女性受教育問題遲遲得不到有效解決,與不少國家和地區落後的社會文化與製度不無關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歷屆國際教育日上,都會極力宣傳“受教育權平等”🥰👋🏽,不僅是因為受教育權是基本人權🍚,更因為未來可持續發展需要多樣化人才⚙️😾,這就需要發揮每個人的潛能✍️,而教育則是激發潛能的重要手段🏋🏻‍♀️。對於遭受不公平對待的群體而言,最重要的是建立自我認同和自我發展意識🧑🏿‍🦲,即便身處不平等環境,也依舊通過教育🦧,讓世界看到自身的卓越與優秀,進而推動全球教育平等進程🔰。

再其次,為教育長遠計🫄🏽,要構建富有彈性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體系。未來教育的重建,要汲取過去的經驗教訓。疫情中暴露出的教育脆弱性以及教學手段固化等問題🚫,使得我們開始對教育進行反思與重構。未來教育要富有彈性,能增強抵禦風險和挑戰的能力。例如,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讓教學適應多種環境變化;重新規劃教師培養方案✒️,培訓和招募更多具有信息和通信技術能力的合格教師👨🏽‍🔧。此外🤗,疫情還催生了許多新技術和新的合作關系®️,這些都有利於教育自身發展。

  

(作者單位系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潘湧系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

作者🧘🏿:潘湧余泓儀

《中國教育報》20210520日第9版 版名:環球周刊


發布者:   發布日期: 2021-06-08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