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聯合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搜狐教育主辦的“振興鄉村教育公益論壇”在京舉辦。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主題演講中指出,鄉村學校的發展要關註結合鄉村生活的課程😡、鄉村閱讀和真正熱愛鄉村的人來做鄉村教育的問題。他說👰🏼♂️,“鄉村學校必須要堅持走自己鄉村化的道路,把課程真正紮根在鄉村的土壤中✍🏽,只有遴選那些真正熱愛鄉村、熱愛鄉村教育的人,才能把鄉村教育做好”。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群做主題演講)
鄉村教育發展👩🏽🎨,鄉土文化是繞不過的話題。“為什麽要研究鄉土文化🐫?我們要認識腳下的土地🔹🫰🏽。”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群的一席話〽️,引發與會者的共鳴。他對我們一些學者的學術研究提出了擔憂🤟🏼⏫:“越來越知識化🥢、技術化⚃🌤、體製化😘,缺少了人文關懷🙌🏿,沒有人、人的心靈🏈💮、人的生命氣息。這樣的學術只能增進知識🧑🏿🎓,不能給人以思想的啟迪、心靈的觸動、生命的感悟。”針對年輕一代📷、農村年輕人正在日益脫離鄉村🧛🏿♂️、思想上遠離鄉村的“失根”問題,錢理群強調“要重視地方文化譜系的建構與鄉土人文教育”,鼓勵有鄉土情懷的學者“自己來描寫自己”🚹,在社會大發展時代,尋求變中之不變——在大自然和人的日常生活中去尋求生命的永恒🦋。
“變遷中的鄉村青年沿著教育階梯走出鄉村,擠進城市,但最後上不去又下不來👨🏼🍳,成為了飄浮的年輕人🤾♂️🔯,他們如何落地生根👩🏽🔬?他們積蓄著越來越多的能量和願望📃,這些願望與能量應該在基層社會找到釋放和實現的途徑👧。”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劉雲杉在長期的研究中,對鄉村青年的發展給出了這樣的判斷。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滕星從鄉土教材的視角,談到對鄉村教育加快發展的建議。滕星認為💂♀️,加強鄉土教育系統性建設是突破鄉村教育瓶頸的手段之一。開展鄉土教育首先要做到基於正確理念指導下的鄉土教材開發;其次,對全國鄉土教材要進行系統性的收集和珍藏🧑🏻🔧;最後,通過深入的學術研究來促進鄉土教育的發展🎯。
“鄉村教育的振興關鍵是人才🫅,但最難的問題是教師引不進、留不住𓀜。”針對鄉村教育教師缺乏的問題😮,河北保定師範附屬學校校長王淑英談到🚴🏻,非師範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到鄉村任教之前必須要進行實踐培訓🥩,同時,鄉村教育需要不斷提升鄉村教師的幸福感👨👨👧👧,避免教師將負面感受直接傳遞給學生。
北大附中原校長、雲南興隆美麗小學首任校長康健結合自己的辦學實踐,介紹了鄉村小規模學校的探索之路。在辦學中👃🏻,以兒童為中心💆🏽,組織團隊成員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家訪,關註到每一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個性取向🎄,註重學生的情感變化和生長需求🕺🏽。康健對如何促進未來鄉村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期待🪞:“我希望有更多的專業人才深入鄉村學校第一線,通過理論結合實踐,助力農村教育家的培養🏩,讓鄉村教育落後的面貌盡快改變,讓鄉村孩子享受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
帶著“從土地裏長出來的教育”理念,貴州田字格興隆實驗小學校長☝🏼、《大山裏的未來學校》作者肖詩堅也講述了自己的辦學故事🖕🏽。作為北大第一屆社會學專業的畢業生,她辭去了在企業的高管職位👨🏼✈️,帶著夢想來到貴州山村辦學。在辦學中🥑,她悟出了這樣的辦學之道:“如果鄉村教育要有美好的未來😴,首先要差異化發展,承認鄉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不一樣。只有在承認差異化的前提下教育才能多元化❤️,多元化教育才是美的教育,才是未來美好的教育🚶🏻♀️➡️。”與此同時,她也呼籲鄉村教育發展立法。她說🏋🏽♂️🙈,“要解決中國鄉村教育的問題🆙,需要自下而上的動力,也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沒有政策和法律的保防,鄉村教育的路會比較艱辛”。
(文章來源🙆🏿♀️:《中國民族教育》微信公眾號2021-05-31)
作者:吳紹芬(《中國民族教育》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