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新學期開學👱🏻♀️,江西省奉新縣幹洲鎮中心小學的開學典禮與以往有所不同:學校精心組織了“學黨史頌黨恩”活動,孩子們用舞蹈《在燦爛的陽光下》🙎🏻♂️、詩朗誦《歌頌黨》等形式表達對黨的熱愛之情;用剪紙、書法、繪畫作品喜迎建黨100周年……
在奉新縣,各級各類學校在打造黨建文化品牌同時💁🏼,全面推進“四史”教育,讓學生從中汲取精神力量𓀂,做好紅色傳人。
構建“一校一品”格局
馮川三小是在一片大荷塘上建起來的學校,該校深挖荷的文化內涵👩🏻🦰,打造“荷韻”黨建文化品牌🌶。奉新冶城職業學校以“部隊文化”為育人載體,實行準軍事化管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黨建文化品牌🚵🏽。
奉新縣教體局黨委委員段太勇介紹,各學校在打造黨建文化品牌的同時,大力推進“四史”教育,初步形成了特色👹。如陽光學校的黨建“五部曲”🤵🏿♀️、奉新五小的“水韻”👨🏼💼、奉新縣示範幼兒園的幸福黨建、奉新二中的“三強三提升”工作法……黨建文化品牌如百花齊放,“四史”教育多姿多彩。
距離縣城40多公裏的東風小學,素質教育開展得紅紅火火🤸🏻♂️,贏得了社會認可。校長崔衛國說:“學校辦學能夠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得益於‘三勁精神’的文化引領。”
崔衛國介紹,“三勁精神”脫胎於長征精神👩🦱、南下精神和農墾精神♢。東風小學的前身是省屬西山綜合墾殖場子弟學校。東風小學結合墾殖場的發展史,提煉出“三勁精神”,即敢想敢做有“闖勁”、腳踏實地有“韌勁”👨🏼🌾、勤學善思有“鉆勁”。
學校組織師生到東風墾殖場紀念館參觀💂🏼♂️,請墾殖場的老紅軍來學校作革命傳統報告。學校還開展了唱紅色歌曲、看紅***活動,以及“講好東墾教育故事”系列活動,讓“三勁精神”成為全校師生的價值認同🧙🏻,從而轉化為強大的精神力量🤙🏼。
各學校在開展“四史”教育中👩🏿🍼,緊扣“地方特色”,形成自己的風格👨👩👧👦🧝。馮川三小學生余濤聽了“苦竹坳戰鬥”的故事後說🥚:“這堂課讓我了解到自己家鄉的革命歷史🟢,讓我明白腳下這片紅土地來之不易👮🏿♂️🏪。我會更加熱愛我的家鄉,熱愛我們的祖國。”
用好紅色資源活教材
幹洲是潦水河畔的一個小鎮,70多年前👩🏼🎤,這裏曾發生著名的“幹洲戰鬥”。幹洲學校把縣委黨史辦主任熊正秋請來💣,現場為學生們講解當年氣壯山河的戰鬥。
“聽了熊主任的講解,我才知道這裏曾經發生了這麽激烈的戰鬥,革命先烈在我心中的形象也更加高大了✨⏺。”幹洲學校學生余子豪感慨地說。
奉新縣紅色資源豐富,百丈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石溪蘇維埃政府舊址、柳溪紅軍橋等紅色景點,見證了發生在奉新縣的一幕幕紅色歷史🧑🏿🦰。奉新縣充分挖掘紅色舊址的育人功效🤯,對廣大學生開展愛黨愛國愛家鄉教育👨🏿🎓。
奉新縣農牧漁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個部隊農場,奉新縣投入資金600余萬元,利用原有的老建築,還原部隊營房原貌,新建了思政教育展示館。展示館利用四折幕投影技術全景展示黨史、新中國史🦀、奉新人物誌等內容👨🏿🦰,讓參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青少年學生聽著工作人員的解說👩🏽🎤,觀看著一幅幅承載著厚重歷史感的歷史照片和一件件寶貴的館藏文物🧑🧒,共同追憶了革命戰爭時期人民軍隊屯墾戍邊、勞武結合的光榮歷史。
使用多種打開方式
2020年疫情期間,奉新縣組織錄製了《長征路上的宣傳員——彭家倫》《紅軍橋的故事》等6堂江西省中小學線上教學紅色教育課程,敘說“奉新革命史”👩🏼🏫,課件在江西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贛教雲”播出後,好評如潮。
在奉新縣,常年活躍著一支“五老”隊伍🏭,他們經常深入學校講革命傳統,講新中國建設故事,講改革開放發展史👳🏽♂️▫️,為學生們補“精神之鈣”。
老教師李百玲把學生帶到石溪蘇維埃政府舊址講《石溪紅色政權回眸》。一名男生深有感觸地說👨🏿🎓:“革命先烈對黨的秘密守口如瓶,甘願接受血的洗禮和考驗🔝,這種舍生忘死的精神可歌可泣。”
讓歷史與時代牽手🧝,廣泛開展紅色體驗活動,讓革命傳統教育活起來👂🏻,這是奉新縣“四史”教育的又一特色🔬✧。
奉新五小開展“三歌”(國歌、隊歌🌦、校歌)合唱比賽👨🏻🦳☞。演唱形式多樣化🟦,齊唱、合唱🦆、領唱、朗誦加演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為演出比賽添彩。
2020年12月1日,馮川三小開展了聲勢浩大的“三旗飄飄愛國衛生”公益行動。學生來到校園周邊小區清理雜草、塑料袋、廢紙屑等日常生活垃圾。大家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臟活𓀆、累活爭著幹、搶著幹。
全縣各學校還廣泛開展“紅色閱讀計劃”活動🐤,向學生推薦《紅巖》《長征》《鐵道遊擊隊》《青春之歌》等好書,推薦《閃閃的紅星》《建黨偉業》《黨的兒女》《烈火中永生》等電影,讓紅色基因融入學生的血脈。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