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北京一零一中學收到了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組委會發來的通知,該校模擬政協的優秀提案《關於將照護老人技能培訓納入高中勞動教育課程的建議》於3月4日提交至全國兩會。
提案的撰寫者是6名來自該校高二國際部的學生,平均年齡不到17歲,關註的是中國2.54億60周歲以上老人的養老問題。
他們之間🫄🏼,有著相隔半個世紀的年齡差🦚,為什麽這群00後會關註到養老話題?原本6000字的提案被一次次推翻⛵️、重寫🍔,最終形成一份1219字的提案,這中間又經歷了哪些故事?當一群真正的小孩關註“老小孩”問題後,又會給同學們自身帶來怎樣的改變?
真小孩開始關註“老小孩”的問題
小組成員郭嘉琪記得初中時外公生了一場大病,那時爸爸長期在外地工作,外婆早早就過世了,家裏只有媽媽一個人🧏♂️,每天不得不在醫院、學校、單位幾個地方來回跑。看著媽媽忙得不可開交的樣子,郭嘉琪不知道如何能為媽媽分憂,也不知道照顧生病的老人時要註意些什麽,“只能在一旁幹著急”。
外公最終沒能熬過病痛的折磨💇♂️,離開了。那段經歷讓郭嘉琪意識到:“養老知識其實很重要🤹🏿♂️,我一定要調研清楚養老中存在的問題🖱。”
一起並肩作戰的小夥伴何奕萱心裏也掛念著遠在四川的爺爺奶奶、重慶的外公外婆🧑🏿🚒。父母平時工作忙,生活在北京的他們很少回老家看望長輩。在她的記憶裏🧑🚒,80多歲的外公外婆住在山上💊,需要自己下田幹活👨🏿✈️,視力聽力都逐年下降。“萬一有一天他們走不動路了,幹不了活了🟪,需要被人照顧🔨,那要怎麽辦⛹🏻♀️?”
在確定提案時👸🏼,同班同學郝帥也為養老提案投上了一張贊同票。他的姑姑突發疾病,因為周邊鄰居不知道如何搶救,以至於錯過了最佳急救時間,離開人世♡。“那時候我就覺得這是一個很需改善的狀況。”
……
長輩的安危讓孩子們對養老問題有了感性認識。在發放了976份有效問卷後🤴🏿,他們得到的數據是:身邊92%以上的同齡人認為自己缺乏照護老人所需的常識和技能,同時83%的同齡人沒有想過未來父母養老的問題🧑🏼⚕️。
當這群真正的小孩關註“老小孩”問題,當這個關註從情感體驗變為理性的課題時,這群00後孩子也在改變。
輔導老師、高二政治老師殷衛霞發現🙆🏿♀️,首先孩子們的視角變了,從關註自己身邊的老人到關註社會中老年人群體的生活狀態👌🏽,另外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也在變♞:“過去他們遇到問題時,首先會抱怨,為了批判而批判👉,現在開始思考要如何解決,找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以前是摧毀式的批判,現在是建設性的批判。”
同學們的做法與專家同步了。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龐大的社會需求相比,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仍顯不足。全國兩會期間🍉,全國大人代表李楠楠就曾建議👩,養老服務教育🛩,得從娃娃抓起。
在一次次受挫中走進社會“大課堂”
這群00後是在一次一次的受挫中🍭,走進社會“大課堂”的。
去年4月,他們開始如火如荼地準備北京市“模擬政協”比賽。起初,他們以為走出校園對陌生人進行采訪並不難。結果,不少人以“正在吃飯”“有工作要忙”等理由當場拒絕,“當時心裏挺無助的。”郭嘉琪說,後來,當一個商品推銷員接受了他們的采訪,還推薦了其他的采訪對象時🦓,她別提多激動了!
除了與陌生人訪談,6個孩子還去了養老院、技能培訓中心,到了民政局🤹🏿♂️,面對面向工作人員了解:“為什麽沒人願意做養老服務💇🏼?養老護工有多匱乏➙?我們能做什麽?”
在一次次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孩子們也在慢慢成長🧍🏻♂️。
在他們的眼中,最難的環節是比賽時的界別討論👱🏻。
“模擬政協”活動需要參賽隊從上百件其他高中生的提案中查找漏洞🪂,提出問題🤸🏼♂️💸,同時👨🏻🦼💆,也要接受其他隊的質疑,給予回應👩🏼🏫。
“我們要通過快速閱讀,弄清楚別人調研的內容📋,再找出提案中細微的問題或漏洞,很大程度上鍛煉了我們看問題的批判能力。”郭嘉琪還記得🕚,最累的時候小組6個成員在一個晚上“刷了上百道題目”。
對孩子們來說👲🏻,這是極大的挑戰💪🏿。何奕萱記得🤖,在一個比賽環節中,她需要代表整個小組去解釋提案內容❕,針對他方的質疑,當場解答。“別的小組成員在負責比賽的其他內容,我那個時候心裏很害怕🕚。”何奕萱說🤛🏿🌽,她硬著頭皮逼自己“挑大梁”,應對之間🤹🏽,她慢慢找到了反擊的節奏🪘,甚至對於有攻擊性的提問也不怯場了。
回過頭來再看,這群00後孩子一致認為,比賽中互相“找茬”的環節太難了,但也在接受質疑中,鍛煉了自己的反思與應變能力。
“我們的教育不能只局限於學校裏增設課程、到機構開展簡單的活動,這樣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是有限的💇🏽。”殷衛霞老師覺得,“模擬政協”活動,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了解社會,再帶著建議方案去服務社會🦀,在挫折中成長,完成了“小課堂”與“大課堂”的真正對接👨🏽💼。
最終👩🏿🔧,在這份被帶上全國兩會的提案中,同學們建議:要在高中設立照護課程🟫,製定課程標準🕞👨🏻✈️,開發照護教材;依托本地養老院,建立以照護為主題的實踐教育基地⛹🏼♀️;為高中學校提供照護老年人技能培訓課程,將其納入勞動教育課程安排課時等。
從“單兵作戰”到愛上“團隊作戰”
對於成員郝帥來說,這次“模擬政協”比賽是他學習生涯中少有的團隊活動。
以前他總愛一個人待在實驗室裏做科研🧖🏿♀️👆🏿、愛一個人刷題打學科比賽、愛一個人去學校食堂吃飯🤔,打心底裏他覺得自己更“傾向關註個人的內心世界”,甚至有時“有些排斥與社會接觸”🧄。
在做提案和調研中,郝帥不得不與各行各業的人去交流𓀒,收集更多的社會聲音。這個16歲的男孩𓀑,了解世界的角度增多了,“我發現自己從只接受單一信息的人,變成了一個廣泛獲取信息的人,學到新的東西💫,世界也變寬了”🎥。
在輔導員殷衛霞看來🦶🏿,在這次合作調研中☂️,除了在研究社會問題上有了很多收獲,更大的改變是他們形成了一個關系融洽的小集體🎓,經常聚在一起吃飯,討論問題。
郝帥的體會更為深刻。有一次他們一起熬夜寫提案🧝🏼♀️,晚上10點多👩🏼⚕️,小組的成員都聚集在“騰訊會議”中⚉,消息框裏一個同學建議他“這一段可以刪掉”🫱🏻,另一個同學出主意☆,“這個句式可以改動”“這個詞表達更精準”……“我突然間理解了,原來這就是團隊協作的感覺,真的挺好的”🏫。
從2016年起,北京市一零一中學通過社團和選修課,選拔學生代表多次到北京市政協進行全程觀摩,多項模擬提案提交北京市政協大會立案🧑🏻🔧。“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對社會的關註面從宏觀的話題,慢慢縮小到身邊的人和事上。”該校教師李傑說。在李傑的記憶中,最初學生提交了《關於在中學生中加強法治教育以提升其法治意識的建議》的提案🕵🏿,到近年來,有孩子關註到家庭教育的話題,提交了《關於在中小學設立家庭教育咨詢室的提案》👨🏼🔧。
“孩子們對社會的認識更加接地氣了,更加腳踏實地了💆🏽♀️。”李傑說,“教育的意義在於育人🧖🏻♂️,在實踐中讓孩子做社會的‘小主人’,了解社會製度⏬,關註社會現象,鍛煉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殷衛霞的另一個身份是孩子的家長。去年女兒參加了“模擬政協”比賽後,現在愛看新聞👩🏽✈️,願意和家長討論國家大事🏧👩🏻🍳。最近她跟殷衛霞說🤽🏼♂️🚶♂️➡️:“媽媽🛀🏻,在我的人生規劃中,我覺得我應該去援疆、援藏。”
“孩子開始關註社會,把自己當做了社會中的一分子👱🏻。”殷衛霞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