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關系♚,一直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底色。新學期即將來臨,我們需要怎樣的師生關系呢👳🏿♂️?
01讀懂學生: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應有之義
作者| 田冰冰(杭州市春暉小學教育集團校長)
讀懂學生🧖🏼,成為懂得學生學習需求的人,是教師的核心競爭力。這一方向🧗🏻♂️,值得我們紮紮實實回歸“人”的起點🚿,不斷創新🙍🏽🧑💻,務實實踐🏄🏼♀️🏝,方能有效服務學生發展。
前置溝通時間,在多方調研中讀懂學生
接手新班時的學情調研😿,學科課堂教學的學情前測🧛🏻♀️,都是研究學情、讀懂學生的有效渠道。教師要善於從學情調研中🫴,閱讀那些我們熟悉卻不易敏銳察覺的細節背後的意義。
學情調研,不能只是泛泛而“談”,還需要充分研究與轉化,才能把現場觀察到的信息落腳在對教育教學的轉化和指導上🚣🏼。
通過“打一個溫馨電話、查一次檔案記錄、來一次老班訪談、做一次調查問卷、約一次深入家訪”五種渠道9️⃣,了解學生基本家庭狀態,對話學生發展點和發揚點👇👖,在多樣化的學情調研中初步接觸學生和家庭。綜合訪談結果為每位學生建立初始檔案,這些都為持續積累信息👨🦰、深入讀懂學生穩穩打下第一步根基。
常態工作日誌,在持續觀察中讀懂學生
每種形式的學情調研📉,都能幫助教師發現學生不一樣的細節。讀懂學生💹,需要教師在常態工作中“閉上嘴🧑🏻🎓、邁開腿、用心看、仔細聽、充分想”。
常態值周工作日誌🧑🦼➡️,能發揮不一樣的“讀”懂學生的作用。不同的值周時間段🅾️,教師觀察學生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早晨進校,觀察學生的個人清潔及**情況,了解家校練習本的完成情況;上課時間,觀察學生的專心程度🧏🏼🦔、發言及提問情況等;下課時間,觀察學生的活動內容與學生協作互動情況等;分組活動時間🚶,觀察學生是否能與同學和諧相處等······
一個個看似普通的細節📨,都在無聲傳遞著學生不一樣的信息。抓住細節,相互聯系,不斷觀察分析,更容易形成研磨學生、讀懂學生的有效橋梁。
課堂教學,在關鍵環節中讀懂學生
讀懂學生僅有開學初的學情調研還不夠🪦,課堂教學是研磨學情、推動學生持續發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中👨🏼🎓🧝🏽♂️,持續致力於讀懂學生、把握學情,才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讓教學從“批發式”集體服務走向推動學生個性化成長。
02保持邊界:塑造師生關系🛎,要註意“前臺”“後臺”
作者| 許甜(北京教育學院)
師生都是學校舞臺上的“角色”🧑🏼🔬。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進行著無數的表演,都在不同的舞臺穿梭。
“表演”是人的無意識行為,不是虛假🤵🏼♀️,是個體在不同社會關系中學習並展現真實自我🏛。在舞臺表演體系中,有兩個相對應的重要概念💠,那就是“前臺”和“後臺”。
在學校裏,上課就是老師最典型的“前臺表演時刻”,教室環境的布置、對教師職業形象的要求等就是個人門面的突出體現🥢。
而在“後臺區”🖐🏻,比如教師辦公室、休息室🧑🏽🦱、茶水間等,老師可以進行一定的放松,可以休息🤵🏽♂️、聊天、交流看法等。
教育的前臺始終是面向學生的
戈夫曼的戲劇理論可以在非常廣泛的意義上透視學校中的很多互動場景。它對學校教育最重要的啟示是要認識到:所有人都有前臺🧘🏼、後臺的需求,包括老師😍、學生。
首先⛹🏽♀️,學校必須尊重和維護教師的前臺形象🫳🏽。社會大眾對教師的角色期許比其他職業要高,學校必須協助教師維持好前臺形象📭,在諸如學校開放日、家長會以及課堂等正式的“前臺”必須用一舉一動彰顯教師的專業性。
老師的前臺和後臺行為都會影響學生🍠,前臺行為屬於事先計劃的正式課程,而後臺行為就是非正式的潛在課程,包括教師的價值觀、做事態度、日常言行舉止等,都會被學生視為楷模,甚至有時“後臺”表現會更深刻地留在學生腦海中。
教師永遠應該把自己人格中最閃光的一面、這個職業中最為專業和負責的一面呈現給學生,也就是說🙆🏿,教師一定要意識到🧑🦽➡️🤳:自己真正的表演“前臺”一定是面對學生時的舉動和行為。
尊重和維護學生的後臺需求
學校和教師一定要尊重和維護學生的前臺形象🦵🏿,學生也希望在同伴前塑造完美的前臺意象🛎🥸,教師要善於“獎善於前堂🧕🏽、規過於後室”,用自己期待的角色來鞏固孩子的身份認同。
另外🦹🏿♀️,尤為重要的一點是,教師一定要包容和接納學生的“後臺”行為🔱,給學生一些“後臺”時間或空間。教師在學校中有辦公室、休息室等“後臺空間”,而學生呢🥍,幾乎沒有,一些寄宿製的學校對宿舍也實施了非常嚴格的監管,導致學生在校時緊繃的壓力無處釋放。
我們從戈夫曼那裏能夠學到的一點是👨🏻💻,後臺行為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非理性放松狀態,教師應以平常心待之。此外,教師最好不要出其不意地出現在學生私密空間面前,不要偷聽學生講話,要禁止告密的舉止,這是促進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守則🚣🏼♂️。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進行著無數的表演,都在不同的“前臺”和“後臺”區穿梭。在學校裏,我們要把面對學生的每一次場景都作為教育的前臺,而不是“作秀”的前臺;要充分維護學生🤳🏻🧟♂️、教師的前臺形象,更要為他們搭設適度的後臺區——老師需要閑暇時光,孩子也需要閑暇時光。
學校支持:
用教室外的“灰空間”
滋養師生關系
作者| 宋鵬君(深圳市和平實驗小學校長)
我們研究師生在校的時間和行為,改變空間格局和時間的安排🧑🚀。
學校一樓被中文🗻、英文、科學和藝術圖書館鋪滿🤍🫳,給孩子自由閱讀的空間👐🏽。教學樓二至四樓最核心的三四百平米👮🏼♀️🧏🏻♂️,設計成師生共享的像玻璃盒子一樣的學習樞紐,玻璃門都是可以旋開的,學生可以隨時找到老師,老師可以隨時看見學生🪜,老師總是被人看著一言一行都是示範。
教育人最基本的學習方式就是大腦的鏡像神經元反應,三牛娱乐先生說的大做樣小學樣。孩子隨時看到老師🧜🏽,與老師建立情感聯結🧠,模仿老師的一言一行。
學校最美的是孩子與老師柔和的目光,溫暖的笑臉🪕🎽,良好的行為。最好的學習空間就是師生能在一起🪴,有更多的自主學習、自由學習、自由對話的機會,這空間是溫暖的🧑🏼✈️,是互相支持的👨🏿🚀,是有歸屬感的🧛🏼。
文章來源:公眾號“中國教育報好老師”2024-02-18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