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學術交流
  

人工智能列為“最高優先級”,高等教育如何擔當作為?

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和推動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社會進步的加速器◼️,已成為全球戰略必爭的科技製高點🛢。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結合點💇🏼,應該在全球科技發展的新一輪競爭中充當重要的“領頭羊”,打通產學研用機製❗️,建立多種形式的跨學科💂‍♀️、跨領域合作,共同攻克人工智能的前沿技術難關。

今年兩會上💁🏻‍♂️,參會的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人工智能帶來的變化已經悄然輻射到高等教育中,面向“十四五”以及更長遠的2035🧑🏽‍🦱,高等教育應當引領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方向🤦🏼🦫,探索在“人工智能+教育”時代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變革的有效思路,構建貫通式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通道,加快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進程,並為智慧教育、智慧城市等建設貢獻力量🙇🏼‍♂️。

引領人工智能發展和應用方向

目前👊🏻🤦🏽,高等教育在參與世界前沿科技攻關、解決科技創新的“卡脖子”問題方面🙇🏽,存在著動力不足、機製不夠和能力不強等問題,亟待從頂層設計層面予以解決。

近年來😠,國家高度註重人工智能的發展🔊。2017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20184月教育部製定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引導高校瞄準世界科技前沿,不斷提高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交流等能力🔜。

以浙江大學為例。作為國內最早研究人工智能的高校之一,浙大在跨媒體智能📵、混合增強智能🧘🏽‍♂️、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方向的研究已達到國際前列水平😝。浙江大學一直致力於推進人工智能多學科交叉融合🔷👨‍👩‍👧‍👦。學校人工智能協同創新中心獲教育部批復建設後🆔,通過跨學科的整合,充分匯聚計算機、統計👩🏻‍🍼、數學😼、醫學、人文社會等領域力量,全面推動人工智能相關學科的研究範式轉型和實力提升❕,逐漸形成了人工智能多學科交叉會聚💇🏿‍♀️、共生共享的創新網絡布局🤷🏼‍♂️。

人工智能的發展✍🏽,還離不開校企協同的學科發展模式。地處浙江這個有眾多新興企業的寶地🕺🏽,許多高校註重發揮人工智能領域優質創新資源的溢出效應,與阿裏巴巴、百度、騰訊、科大訊飛、海康威視、網易、地平線等領軍企業聯手,依托之江實驗室等創新平臺,不斷在智能製造、智慧城市、智能農業、智慧醫療、智能金融、智能司法、智慧教育等領域開展人工智能研究的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實現了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產業創新體系和社會創新需求的有效貫通。

“今天的社會出現了很多顛覆性的技術和新產業形態✊🏼👷🏻、新經濟模式🅱️,大學的知識供給與社會的需求之間存在差距👷🏼,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急需轉變。”全國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知識生產由原來從大學到社會的流動🧱,變成了從社會向大學的逆向流動👦🏻;二是多學科的交叉融合🔆。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會改變世界上若幹新興領域的發展,比如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動通信、互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腦科學、再生醫學為代表的生命科學領域都是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交叉融合。

在這一背景下👺,大學想繼續引領社會就必須從校地共建、加強政產學研協同創新、助力行業企業解決“卡脖子”發展難題等維度,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深化互利合作,提升人才培養水平🚶🏻‍♂️,促進高校和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近年來🤼,西安交通大學建設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與陜西、四川🧑🏽‍🦰、河南、河北等多個省份開展合作👨‍🍼,就是要探索21世紀高等教育新形態和新路徑。

腦科學是“科學皇冠上的明珠”,是“人類探尋自然的最後疆域”。大數據與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腦科學和類腦智能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與良好發展機遇。同時,腦科學也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學和心理學基礎👴🏽,通過揭示腦的工作原理,可以發展人工智能與腦科學結合的腦機智能技術🤦‍♀️。20206月,電子科技大學四川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研究院成立,是我國在該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

全國人大代表✷🦨、電子科技大學信息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研究院院長堯德中表示,該研究院以類腦智能和神經工程為重點,以探究腦機製➖、診治腦疾病、模仿腦智能作為主攻方向,建設雲腦大數據平臺和類腦智能研究平臺,開展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技術攻關,服務全球腦科學與類腦智能領域研究,促進腦信息獲取儀器設備🗓、類腦芯片等方面的研究研發🎁。

堯德中認為🧑‍🦯‍➡️,科技進步🤵🏽‍♀️,尤其是突破“卡脖子”的原始創新,需要“人才—思想—資金”三位一體的系統發力。對此,教育部新近批準了一批交叉學科本科專業⏲,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了組織保障。“科學思想從哪裏來🔍,其實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也不是靠個人做夢來產生🧘🏻‍♀️,靠的是不同學科背景人員的思想激蕩😿,尤其是觀點的爭論與碰撞🧚‍♀️,人工智能學科的誕生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堯德中深有感觸地說。

培養人工智能緊缺人才

根據業內專家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但與此同時🙅🏼‍♀️,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超過500萬人,供需比例為1:10

在國務院和教育部的政策指引下👹🫲🏽,很多高校都加快了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的步伐。如浙江大學等高校🏌🏽,采取了如下三種方式來設置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第一種是將人工智能專業設置在計算機系或計算機學院👨‍🚀,即“脫胎”於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第二種是將人工智能專業設在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學院🏆;第三種是將人工智能專業設在以控製科學為主的學院。

2018年,電子科技大學以計算機學院為基礎🔜,以機器人、智能通訊、腦科學等學科為支撐,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電子科大正在依靠機器人中心和神經信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開發一些集成🦁、跨學科課程和項目🍖,利用科研平臺促進本科人才培養🧑🏼‍💼。未來🧜🏼‍♂️💞,學校將進一步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關鍵性技術🥌,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研發中心和產業孵化、轉化、轉移服務基地。”全國政協委員🦺、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說。

2019年👞,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人工智能被列入新增審批本科專業名單,當年全國共有35所高校獲首批建設資格👨🏿‍💼。在此基礎上🥺,2020年教育部又批準了180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專業。近期,教育部下發通知,再次批準新增了261個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專業♜📓。這些政策👋,形成了一整套推動我國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組合拳”📏🤵🏿‍♂️。

20196月,北京師範大學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共建了人工智能學院,旨在培養一批理論基礎紮實↖️、實踐能力突出的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表示,“2020年,北京師範大學成立了‘互聯網+教育’改革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加快推進智能條件下的教育改革創新⛽️,探索形成適應智能時代人才培養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用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

不可否認的是,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熱🔈,已經從高等教育延伸到基礎教育領域。教育部高中信息技術課標組核心成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熊璋表示,不能將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搞成純粹的知識教育🟩✵,盲目地把大學教授的人工智能知識和技能下放到中小學🫶🏽。在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指導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應當具有鮮明的價值導向,在相關的課程體系建設之中,註重與實際生活、綜合素質相融合♤。

助力教育的智能變革與創新

人工智能的發展🦍,對於高等教育,乃至教育本身而言🧑‍🦼,也是一次重大的機遇,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將有利於推動智能時代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教育方法乃至教育形態的變革創新。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國的在線教育💯,不僅經受住了高峰值、常態化的檢驗,而且朝著智能化方向進一步發展。教育部持續推動在線開放課程平臺以及慕課的建設、應用與開放共享,以1291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401門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為引領的4.1萬門優質在線課程👰,為此次在線教學提供了優質資源和協同教學支持🎤。教師們采用慕課與SPOC✹、錄播課👩🏻‍⚕️、直播教學👨🔍、線上答疑輔導等方式開展教學模式創新👉🏻。

當前🙍🏽,我國教育仍然面臨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個性化學習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如何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幫助師生減負增效🏄,提高教育質量🤹,助力學生個性化成長🚃,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和智能教育服務共享🪫,促進教育公平,是教育領域關註的熱點🙍。

全國人大代表𓀏、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認為,人工智能助力未來教育,有三個非常重要的點:一是以過程評價支撐教學改革。人工智能過程化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智能推薦,可以幫助教師精準教學💙、學生個性化學習,為師生減負增效。二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因材施教👷🏽‍♀️。根據科大訊飛承擔的國家發改委大數據專項“基礎教育大數據研發與應用示範工程”基於35億次答題記錄數據分析發現,學生作業中超過60%的題目為無效重復練習🚜🪃。應用大數據分析🧗‍♂️、手寫識別技術結合自動批改📚、知識圖譜等技術✵👩🏿‍🎤,不僅能夠實現師生減負👮🏿‍♂️,還有助於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真正實現因材施教。三是實現更廣泛更深入的教育均衡。人工智能可以助力教育公平,幫助農村地區的老師更好地進行資源和教學能力的提升👸🎥,還可以更深入地幫助不同的群體🔌。

未來已來🧚🏿‍♂️👼🏽,人工智能將給我們的高等教育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已經明確:將人工智能列為前沿科技領域的“最高優先級”。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要抓住人工智能時代的重大契機👮🏼‍♂️,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培育面向未來的新型人才,這是高等教育面臨的重大機遇與挑戰,也是高校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中國高等教育-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黃蔚)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布者:   發布日期: 2021-03-13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