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不看黑板,低頭只顧手機。”隨著智能手機在未成年群體中的廣泛普及,智能手機在校園裏的使用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而學校的一些管理措施也受到學生✋🏽、家長的質疑和挑戰。記者調查發現🍵,手機的校園管理已成為中小學校普遍性難題👨🏼💻。
校園裏的手機使用之“亂”
“開學後,孩子一直說要買臺手機⚠,我很猶豫到底該不該買🔵🏋🏿。”長沙市一名初二學生家長黃女士告訴記者,如今的智能手機不光只是通信工具,還具備拍照、上網🤾🏿、社交、遊戲功能,這讓黃女士非常擔憂。
“手機攀比”之風也在校園裏彌漫。“之前給孩子買的是小米手機👵🏻,後來孩子說別人都用‘蘋果’,為了不讓他有自卑心理,我把自己的蘋果手機給了他。”家長周旻說🍢。
“我一直不同意給孩子買手機,結果他拿零用錢租手機🤰🏿,已經被我發現了好多次。”一位家長非常苦惱。
上課玩、下課玩、自習玩,散步玩☃️🕙、吃飯玩👩🏼🦱🛼、睡覺玩……“學生對手機越來越依戀👨❤️💋👨🧏🏽♀️,只要有機會就偷偷地玩,老師防不勝防🦆。”珠海市一位中學老師張瓊說🚶➡️,過度沉迷於手機,不僅對視力不好*️⃣,還消耗精力🫴🏽,虛度學習時光。
手機裏各種App應有盡有🍈,部分學生不僅寫作業用手機上網搜索答案,就連考試也用手機作弊。更讓人擔憂的是👩🏽⚖️,黃色短信、淫穢小說、色***👨🏼🚒💆🏻♂️、暴力遊戲在手機裏“無限製”傳播🧑🏭,成了未成年人接觸網絡不健康內容的主要渠道。
“一些學生喜歡使用暴力👩🏻💼,在校園裏拉幫結派恃強淩弱;面對老師善意批評記恨在心,不顧事實在網上造謠誹謗➖;崇尚明星羨慕網紅,追捧虛榮奢靡價值觀……網絡上信息混雜容易沖擊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造成認知的混亂。”湖南師範大學教授丁加勇說。
“中小學生使用智能手機幹擾了校園、課堂秩序。”長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學校長葉雙秋說📙。
手機校園管理面臨“尷尬”
很多家長抱怨,作為父母很難斷了孩子帶手機進學校的念想,為什麽學校不多加引導來妥善管理呢👨👩👧👦?
學校也是“有苦難言”🦸🏿♀️。長沙市一位中學老師告訴記者,如今部分中小學都明文規定不準帶手機進課堂,要求孩子自覺上交手機🤹🏿♀️。“有的學生上交一臺假手機,把真手機留在身上使用。學校能用的方法無非是突擊檢查,一旦發現沒收代管,但學生私自帶手機的情況還是屢禁不絕🦖。”
學校管理手機的探索之下,一些紮眼新聞也屢屢出現。比如有學校安裝手機信號屏蔽儀,結果誤傷周邊居民不能打電話;某中學要求如果學生帶手機到學校不上交,一旦被發現就要銷毀🍨,結果引來一邊倒的譴責❤️🔥,甚至遭到家長索賠……
“還有學生和家長搬出‘物權法’💁🏼♀️,控訴學校無權剝奪手機的使用權。”長沙市一名中學班主任說♥️。
“校園都有固定電話,學生和家長可以通過電話溝通🚀🥘。”葉雙秋表示,手機🫲🧑🍼,尤其是智能手機,並非低齡學生上學的必需品🪜,而孩子通過手機接觸外界一些閑散人員、網上不良信息🕖,則給校園的管理造成隱患。
多位受訪中學教師指出🧍🏻♀️🤹♀️,從執行上來說💋,學校每天對學生進出學校都進行檢查不現實👩🎤,易引發沖突。而且從法律責任上來說,手機應由誰保管、一旦出現問題責任如何解決🫰🏽,都是面臨的難點🚶♂️➡️,各個學校至今仍未形成一個有效的管理辦法。
“為了安全起見🧕🏻,一些學校雖然明面上‘禁機’🪢,實際上是‘睜只眼閉著眼’,只要孩子不太過分就行。”長沙市一名中學班主任孫老師說。
校園手機管理還應“疏堵結合”
不少家長指出🌏,網吧裏電腦上網對未成年人尚且有綠色網絡、年齡等法律限製,而智能手機上網卻沒有相應的保護措施,應鼓勵研發有通訊功能🧦、學習資源的“學生手機”🥂,通過內容篩查、功能限製、時間限製等防止孩子沉迷,給網絡不良信息加上一層“過濾網”。
近日,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一項在幼兒園🤜、小學和初中校園禁止使用手機的新法令,即使是休息時間也不例外。而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國也已通過立法🏕,或明令禁止學生將手機帶進校園或課堂📦,或規定在教師和家長的引導下學生才能使用手機。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立法禁止未成年人在校園使用智能手機🏌🏻♂️,用法治思維建設現代學校管理章程,讓學校有一個可以參照執行的法理依據🔘,或許值得借鑒🙅♂️。
丁加勇認為👱🏼,禁帶手機只能治標,正確引導學生使用手機才是根本👸🏻。對於在互聯網時代裏成長起來的孩子,全面禁止學生使用手機並不現實🤣,應該加強孩子的網絡素養教育,讓他們具備更強的辨別力👃🏿、自製力🎾,學會自我管理,將手機變成學習和生活中的有益工具🫵🏼👸🏻。
“對於手機在校園的規範化管理,不能‘一刀切’🫴🔄,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進行分類規範。比如小學生和初中生自律性較差🤭,可以禁止帶手機💆🏻🍎;高中生和大學生自律性較強,有社交需要🪣,可以分時段使用👱♀️💅🏻。同時也要註意‘有堵有疏’❓,比如開設信息課、校園網吧等,給予信息時代下的孩子正常接觸網絡的渠道。”葉雙秋說。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