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說:
優質課評比能夠起到發現並推廣優秀教學經驗🚶🏻♂️𓀖、教學方法,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的作用。在經歷了備課、磨課、賽課之後,很多老師都能從中獲得歷練。近年來,優質課評比的模板化👌🏿、過度化受到的質疑聲逐漸增大。優質課評比出現了哪些問題🦹🏽♂️?優質課的真正意義體現在何處?如何打磨出更有價值♤、更有底蘊的優質課?一起來看這位老師基於自身經歷的思考🧔🏿♂️。
優質課評比是檢驗教師教學水平的一種實踐淬煉💃🏿,目的是促進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課堂教學。然而功利傾向卻使它漸漸偏離了這個目標👨👦👦📂,變成了一種供觀賞的樣本,相對地👩🏼🍼,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卻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
近年來,我作為評委三次觀摩了全國優質課某省文科比武展示👰🏼♂️,發覺時下的優質課已經形成一種固定的模板,但這種模板卻存在著相當的問題💝。
首先,幾乎所有的優質課都在強調生生互動🥡,這似乎成了當今的“時尚”🙆🏽♀️,表面上看這強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但多數優質課卻淡化了教師的有效引導。給學生時間讓他們自己看書、討論,提供足夠多的學生自主交流活動和自主思考時間都沒錯,但如果沒有教師的有意引導👩👧👧、設計🍒、安排和點撥🎀🏓,這些自主學習和生生互動對教學目標而言🦶🏽,都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只有在教師能夠捕捉時機、觀察學情,對學生進行及時點撥𓀝、追問和評價的基礎上,學生的自主時間才有價值,才能實現“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的效果。
其次,小組合作有形式無實質🕎🧕🏻。小組合作學習是將課堂引向深入的關鍵一環。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出現娛樂化、膚淺化的問題,表現欲強、成績優的學生往往有太多的表現機會,而性情內向📎、不善表達的學生往往只是陪襯,“學困生”則更是可有可無的角色。有的小組合作學習熱鬧而空洞🤾,與教學主旨的相關性差💳,並沒有實質性地促進對知識的理解,更多是為了有小組合作學習這個環節而生硬加上去的🧎♀️➡️,機械地按部就班消耗了大量的教學時間和學生精力,沒有觸及知識的深層和本質💥,反而讓教學有一種浮光掠影式的淺嘗輒止👩✈️。
再次,輔助工具喧賓奪主。動畫美輪美奐👦🏿,音樂蕩氣回腸,語言氣勢如虹……置身其中,恍若觀賞一場藝術表演,讓人目不暇接🧑🚀。其實🎠,與教學主旨相背離的多媒體越花哨🤦🏻♀️😒,越會沖淡教學主題,分散學生的註意力。還有的教師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已經準備好了所有問題的答案🧑⚖️,講課時千方百計把學生往自己設計好的答案裏拖。多媒體教學有其形象化、生動化的優勢,但過於依賴多媒體🤹♀️,致使課堂大容量快節奏🧗,縮短了學生知識反芻的時間,真實的學習便很難發生。是非分明且預設好的標準答案扼殺了學生的個性🪶,牽得過牢🎢、導得過細限製了學生的多元思維,讓課堂沒有嚼頭。
這些問題的背後反映了一些更深層的問題:當今教師過於註重流行的觀念,而對教學的本質反而思考不足;過於註重克隆他人的教法👩🚒,自我創新不足;過於註重評委的感受,而忽視了學生的感受和獲得👩🏿🔧👨🚒。有的優質課為搏出位而“另辟蹊徑”,一味給評委一種印象🚵🏿♀️:我正在全方位貫徹最新的流行教育觀念,類似時裝表演的前衛之舉——本為引領潮流,實則畫虎不成反類犬,貽笑大方🔎。許多教師照搬他人的教法而不顧及自己的教學實際,有內容無創新🤘,有他人無自我👊🏻。在我們的“家常課”🧔🏽♀️,教師都會聚焦如何讓學生聽得更明白🧛🏽,而優質課卻變了,坐在課堂後面的成人聽眾成了教師的“服務對象”👩🏿,學生的真實獲得和真實感受反而會被忽視。
“家常課”如同一日三餐,由於課時進度的要求,再加上教師的精力有限,很難做到節節新🚶➡️、課課精。由此📌,“家常課”與優質課存在“兩張皮”🕊,便不難理解👷🏽♂️。但依此否定優質課的引領和輻射價值,甚至覺得應該取消優質課評比,就犯了“把嬰兒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錯誤👩👩👧👧。寫作本文時,筆者采訪了多位一線教師❤️,問及優質課的作用🪼,他們都認同優質課的價值,很多教師都談到,他們的成長都源於觀摩同行或自己執教的公開課,優質課的價值依然不可替代。
首先🫳🏻,真正的優質課能夠樹立標桿,給人啟發。教學質量的提升總需要好的課堂來引領示範,不一定每節優質課都能成為每位教師的範本,但優質課上總有些東西能夠對教師的日常教學產生啟發,可能是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能是師生的互動方式🖖🏼,可能只是幾句教學過渡語,各取所需,各有所得。
其次,優質課評比還是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的法寶。新手變新秀🟨,新秀成新星𓀁,從平庸到卓越🈷️,“賽課”中經歷的磨煉其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既要在緊扣教材上出新意🙎,又要讓學生聽得懂🐳、學得到,必須有可圈可點的設計和可以支撐的亮點……這些都是難點,而更難的是要面對一個班並不熟悉的學生和隨機指定的教學內容。並非每個教師都能講好優質課,但這是一次富有難度的挑戰,沒有挑戰🚿,人生就只能始終待在舒適區裏“溫水煮青蛙”,難有進步,更何談實現個人價值。
今天要質疑的是優質課的過度包裝和過度演示。
過度包裝的優質課誤導教師教學改革🚿。準備優質課的過程中,除了教研組教師群策群力的集體創意外,往往還要調動學校信息技術🧙🏿♀️、攝像音響等方面力量組成豪華陣營,讓優質課成為學校各種硬件軟件實力的綜合展現。這時候,一些學校和教師把獲獎放在了前面👨🏽🎨,把教書放在了後面,把表演呈現在前臺,把育人甩在了身後💭,最終使教學在最豪華的包裝之下被消解和掏空了內在價值。
過度演示的優質課耗費了師生的大量精力。參賽教師一遍遍試教,一次次推倒重來,甚至犧牲正常課堂的教學🙎🏻♂️,忽略常規教學。一節課磨上幾個月,磨課堂進度掌控,磨教程起承轉合👩🏽🎓,磨教學互動的比重和時間配比,磨語言表達✍️。磨來磨去😨,把一堂課磨得像鵝卵石那樣光滑,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在預設和掌控之中🙆🏽♂️🙌🏻,實際是一種“悲哀的完美”。
有人說,“優質課成就了一批名師,耽誤了一批學生”🟩,發人深省!我們要避免優質課過度耗時、過度包裝,要讓優質課回歸常態,正本清源🏊🏽♀️,祛魅求是。
優質課有一個評選🤶🏻、評獎的過程和機製🦹🏽,這讓很多人誤以為它就像是一場表演🤷🏼♂️,但優質課本質還是“課”,“課”不是用來“秀”和膜拜的,“課”的本質是教師讓學生獲得真知的一個過程,“課”還要讓學生感受到求知的充實與快樂,後面的評委不是“課”要服務的對象👆🏻,他們不是觀眾🧚♂️,他們如果有一定的水平和能力,是教學的行家🔠,也一定會站在學生的立場和視角上觀察你。因此,教師參評優質課🙎🏿♀️,也一定要放棄表演的念頭,不要有博人眼球的想法,回歸真實的課堂初心,時時刻刻要做到的目標只有一個🍴:如何給學生更真實的獲得和更好的體驗。
雖然獲獎教師一“講”驚人,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師的舞臺更在日常教學的點點滴滴。正如“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優質課的目的是輻射和引領更多的日常課,而每一節日常課其實都是在為優質課打基礎、做鋪墊。唯有把平常的課堂教學備透備優☺️,充分認識到教學情境的復雜性👸🏼,才有可能將理想的教學設計轉化為理想的課堂現實。教學是技術,更是藝術👩🏿🍼,藝術是不可以復製的🙅🏻🎫,它體現著個性⚾️,是自然生長而成🧑🏼🍼。而藝術的修養來自人文底蘊🛀🏻,人文底蘊就不能單靠集體“磨課”磨出來👨🏼🏭🌖,真正的“打磨”需要一種情懷和熱愛,需要閱讀、積累和感悟,需要多年立足講臺的實踐、伏於案頭的思考。課堂的境界,就是教師的境界🎪,而優質課只是展示教師自身整體境界的一個舞臺。
作者:段偉(湖北省英山縣實驗中學)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人民教育”2024-01-12 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