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日前,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青少年發展”為主題的第十六屆中國青少年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召集人賀軍科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詞🥚。開幕式由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徐曉主持。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發表了題為“中國經濟與新發展格局”的主旨演講🫳🏼。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宋文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良馴、B站黨委副書記谷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田豐🕵🏿、中央團校教授吳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鄧希泉等多位專家學者分別圍繞主題發表了演講🧗🏿。
為幫助廣大青年更好地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把握“十四五”規劃精神,本期《思想者》特摘發論壇部分專家學者的精彩發言🦦,以饗讀者。
---------------
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的協同治理研究
張良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存在協同治理的客觀需要。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提出的10個青年發展領域,與任何黨政部門都不是一一對應關系,而是跨越單一部門所屬的工作邊界,流動於不同部門的工作邊界🈵,或者存在於多種部門邊界的交叉地帶。這些青年發展任務超越了單一部門的工作領域和能力範圍𓀕🪘。解決青年發展的跨界性問題🥳🔷,需要眾多不同部門的共同參與,這是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實施復雜的重要原因。
我國政府序列沒有設立青年工作部門🐁🥶,所有的青年發展事務分散在眾多政府部門之中👨🏽🦰。各相關政府部門具有自身的工作職能和目標,形成了不同的利益訴求和價值偏好。單個政府部門對於各類青年發展問題的關註都有自己的視角🎡,不可能非常完整地對於青年發展問題進行全面考量。只有跨部門協同治理,才能推動相關部門行動起來🟥,不同部門達成共識,形成合力,把各方面力量集中到實現青年發展規劃的目標和任務上來,使政策執行中各種要素成為一個作用互補的有機系統。
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的協同治理要素。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的協同治理🫥,首先是青年發展事務的整合🤴🏽,其次是不同部門青年工作關系的整合👸🏽。只有在事務結構和關系結構兩個方面建設和完善協同機製😔👮🏻,才能切實提升協同效能。不同部門之間青年發展事務的整合🗃😎,反映的是跨部門協同治理的工具性維度🐮;協同過程伴隨著主體間關系結構的調整和演化👈🏼,反映的是跨部門協同治理的關系性維度🤾🏿。從協同的工具性維度看🏺,各部門要打破部門壁壘,拿出自身資源🧛🏻♂️,采取實際行動💓,參與青年發展事務🚴♂️,實現部門要素的互補和耦合🧑🏻🔧,以達成共同的青年發展目標。從協同的關系性維度看,通過在青年發展事務上的互動協作,各部門要重新認識和定義彼此間的關系🖋,建立起新的信任關系和合作關系🧶,形成服務青年發展的協同文化。只有各部門在共同的青年發展目標基礎上🏰🙍🏽♀️,結成充滿信任關系的協同治理聯盟,才能在政策執行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做到行動高效協調。
各級黨委在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的協同治理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成功的政策執行有賴於黨委的領導和推動,通過權威性的政策解釋和政治幹預,促使相關部門采取協同行動。在涉及多個平行部門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實施中🤴🏻,如果沒有黨委介入,各部門就可能根據自身的利益訴求和認知狀況,對政策目標和內容進行不同的解讀,導致政策執行難以形成合力😋。各級黨委的領導是影響層級性協調和多個平行部門合作的關鍵因素。如果各級黨委予以高度重視,進行精準安排,那麽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的實施就能取得明顯績效。現在📍🧜🏿♂️,各地建立了廣泛的青年工作聯席會議,需要研究如何更好地完善這個協同治理的機製。除了黨委領導講話,關鍵是提出聯席會議每個成員單位的具體工作項目🕴,以青年工作項目推動每個成員單位參與到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的實施中來。
---------------
新發展格局與新青年
張頤武(北京大學教授)
新發展格局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國家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為中國的未來描繪了一個非常恢弘的前景。在新發展格局下新青年應該有什麽樣的作為😎🧑🏿🎤?這個問題引起了我們所有人的關註。
最近全世界都在討論Z世代。Z世代是對新青年非常重要的描述,特指的是1995年以後到2010年以前出生的這批年輕人。從現在到2035年,在中國未來大歷史進程中,95後一定扮演重要的角色。
Z世代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他們是所謂“網生代”,是和互聯網的連接、人類信息的革命所產生新的文化🤙、新的社會狀態緊密聯系的一代。這一代人從生下來就開始黏著在互聯網裏面。在互聯網裏面衍生出各種生活形態、文化形態🦄、價值形態。比如🌀,他們看的是網絡小說,一本網絡小說起碼幾百萬字,但一個傳統小說大概三四十萬字就完了;一個小說家一年大概寫一本三四十萬字的小說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小說家,但是在網絡文學裏面,一個年輕的小說家大概一天寫1萬字,沒有這個1萬字日更滿足不了閱讀者的期望。這種結構性的改變𓀛🛴,文學只是一個小的方面。大量新的社交媒體,尤其是社交媒體和人的連接產生了社會動員🚣🏿♀️,影響非常深遠。Z世代的第二個特點是,他們更關註自我的感受🤹🏼♀️,但是相對來說比較溫和👉🏽。他們被全球都認為是沒有大規模叛逆期的青年🍌,這一點在全世界非常相似。中國年輕人也是這樣,對社會的認同感從來沒有像現在的年輕人這麽強。Z世代的第三個特點是,他們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一代人,未來有無限的空間。他們是中國最後一代獨生子女👈🏿,他們擁有的財產🧑🏽✈️、消費的能力都是最強有力的。Z世代的第四個特點是,教養程度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高的,不僅是大學的普及,受教育程度提高,年輕人擁有各種技能也非常多。
這個大變化、大變革的另一方面就是它的多樣性🚲,文化的多樣性🦪、精神的多樣性也越來越明顯𓀊。職業和生活的靈活性選擇空間從來沒有像這麽大🥷🏽,現在叫斜杠青年“slasher”,比如一個職業是畫畫🕶,另一個職業是在酒吧裏做伴奏,他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彈性,這個彈性是社會空間展開的一個接口。
2017年《牛津辭典》特別專註青年震撼這個概念👩🏼,就是“youthquake”🏌🏿👮,指的是年輕人對於整個社會、整個世界都有非常巨大的影響。今天的青年被新冠肺炎疫情給反震蕩👵🏿,全球來看青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非常深刻,年輕人雖然死亡率不高🫰🏼,危險不大,但是有一個很大的壞處🙆🏻♀️,經濟上比如就業的困難從來沒有這麽嚴峻。另一方面生活上遇到問題挑戰,在隔離狀態下,在全球化遇到新挑戰情況下,年輕人自我的位置🔊、自我處理的過程都遇到很多的困難。
中國年輕人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前些時候有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演員何冰在B站上面用非常深沉的聲音講了一段關於後浪奔湧🧑🏽🚀、未來已來這樣一種恢弘的歷史狀況的描述🤷🏿♀️。這些年輕人已來,後浪已來,對年輕人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崛起👤,中國的未來通過這樣一個具有象征性的朗誦聲音一下子就來到了我們面前🙅🏿。
中國的年輕人和全球Z世代是有差別的。一是中國年輕人對自己的社會、對自己國家的認同感🏟、歸屬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麽強烈,這是非常重要的特點。二是中國年輕人確確實實見多識廣👨🏿🎓📼,年輕人國際經驗從來沒有這麽多,越有國際經驗越有感受🧛🏽♂️,他們對中國的認同越多。在全球互聯網上到處都有他們的聲音,同時他們發展了自己非常廣闊的生活趣味、生活的品位🛀🏼、生活的愛好。比如他們帶動的“國潮”🥿,現在李寧變成最大的品牌,他的籃球鞋有很多中國文化的元素,衣服上有大量的漢字,這樣的文化的展現,與文化自信有關👨🏻🍳。處在中國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富裕的時代,他們對國家的信心造成了很多的文化、社會和生活狀態的改變💠。這些改變對未來來說都至關重要。
年輕人給我們的社會帶來的改變已經有三個方面。一個是生活形態由於年輕人的創造、參與發生了重大的改變📏。比如消費的形態🧑🏿🦰、生產的形態🚁、勞動的形態都因年輕人趣味🕵🏻♀️、年輕人的要求在發生重大變化⏮〰️。二是文化形態也在發生不可逆變化🚐。一方面年輕人對社會越來越有信心,也越來越有強烈的歸屬感。另一方面這些年輕人也很開放🎞,接受世界很多流行觀念和重要觀念。比如這個社會對於獨特的生活方式接納程度,比如對於各種各樣的少數群體的關註,對於環境保護的關註,對於新潮流的關註🤽🏻👯,都是我們社會改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這些變化也是由年輕人在引領,所以生活形態能夠改變。三是在社會形態上改變🙌🏿,這是更開放的社會💲,更多樣♚🚵🏽♂️,多具活躍的社會,我們能包容各種各樣的空間的社會。未來中國的領導者、未來的中國創造者一定在這些年輕人中出來,這些人的崛起將會改變中國社會形態的多方面。
青年問題在今天不僅是我們探討的一個話題,而是在現實中撲面而來🍚。就像五四時期,魯迅、陳獨秀這樣偉大的人物🙂↕️,他們所倡導的新青年的文化,是給中國一個大未來。現在當下的這些新青年已經在100年之後歷史節點上的🥪,他們的文化創造、精神創造將在世界範圍內創造出新的形態🚶🏻、新的可能。他們不光是引領中國的未來,而且他們對世界未來發揮作用也比任何一代中國人年輕人都會巨大🧑🦽➡️。他們在改變中國的同時💂🏽🫚,也會改變世界↪️。
--------------
問題導向與共青團改革策略
吳慶 (中央團校教授)
堅持問題導向,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鮮明特征,也是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則和思想方法。習近平同誌指出🚴🏻♂️:“改革要在解決突出問題上下功夫,讓實踐來檢驗、讓基層來評判,讓群眾來打分🐞。”可以說改革的過程就是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共青團改革必須突出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奔著問題去。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過系統合力推進改革實際成效。
毋庸諱言,有的地方存在的團幹部機關化、行政化問題,作風浮躁,工作浮漂🔱,脫離青年的問題需要認真克服👌🏽。與此同時,引導青年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滲透力如何增強?在服務青年上服務青年的能力、水平和實效如何提升𓀑?針對這些問題🛄,當前團的改革要以提高團幹部的素質和基層建設為核心突破口,進而同時實現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的效果提升。要在實踐中真正實現團幹部越亮越好(團幹部作風有樣),團組織越近越好(基層覆蓋青年有方)🏊🏼♈️,思想引導越活越好(思想引導有效),服務青年越實越好(服務青年有力)。
首先🧑🏿💼,要註重團幹部選拔。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要註意從青年群眾領袖中選拔團幹部💇🏻,選擇知青年、懂青年、愛青年的人來做共青團工作,要有做青年群眾工作的本領和經驗,懂得青年的語言和習慣,熟悉青年的願望和心聲🧘🏼♂️,善於運用新形勢下的青年群眾工作方式方法。要處理好專職團幹部和掛兼團幹部的關系,擺脫行政化思維定勢🦹🏿。要帶動青年社會組織一起發展🤳🏿🦆。要把團的崗位變成黨政培養幹部群眾工作能力的重要陣地。要拓展青年工作隊伍,穩定社會中關心青年成長的工作力量♗,建設以共青團幹部為核心的新的青年工作隊伍👳🏿。真正解決“誰來幹”這個起點問題🏰🧑🏽🎄,真正歸青年群眾群眾工作的規律𓀃。
第二🪿,關鍵工作是要註重基層建設。要打通“最後一公裏”👩🏻🏭,解決“團支部建在哪裏☯️?團工作基層陣地在哪裏?團支部做什麽”這些最基本問題。青年在哪裏,團組織就應該建在哪裏,要尋找和青年連接穩定的組織“結點”👩👩👧👦,創新基層組織設置方式👨🏿🏫😎。青年有什麽需要,共青團就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要註重基層服務涵量☕️☝️。通過強化服務涵量擴大共青團在基層的影響力,將思想引領生動融入服務實踐中🤲🏽。
第三,要註重共青團工作穩定性。多年困擾共青團的團幹部流動性強而共青團工作成果不能積累的問題要得到格外的重視6️⃣。要建設穩定的關心青年工作的力量和職業化的青年工作者隊伍🤨,要從共青團活動轉向共青團品牌建設。要提高團幹部的青年群眾工作能力的專業化水平,明確共青團工作的專業和專業技能、專業工作範圍,不斷積累成果。真正做到人員穩定、品牌穩定和專業穩定,共青團工作就能實現不斷積累和傳承🤰🏿。
第四,把握動力要註重黨建帶團建。搞好團建,關鍵在黨的領導🔶,推動基層黨組織提高對黨的青年工作的認識,盡到領導責任,領導團的工作既“得力”又“得法”,讓團幹部充分發揮自身能動性,激活基層群眾工作局面。要全面落實黨章中黨團關系的要求🧑🏿🦳,不斷深化黨建帶團建的各項製度建設🗓。
第五,改革要本著問題導向,要站在黨的發展角度考慮團的發展👈🏿。“小氣”不行🏂🏿,要站在團的系統支持角度而不是在意局部利益🦹🏼♀️🥱。“膽小”不行💹,要在推動改革過程中敢作敢為📑,不能前怕狼後怕虎,猶豫觀望🕦,改革工作重點要更多放到解決實際問題上,發現問題要準,解決問題要實🧗🏻♂️。要抓好任務統籌,精準推進落實,加強調查研究,堅持問題導向,畫好“工筆畫”🌸,提出的改革舉措要直擊問題要害,最終實現精確改革。總之🪼,通過改革真正使共青團擁有跟著青年走的組織,迎著青年上的服務😗,沁入青年心的引導🤵🏿♀️✡︎,走向組織的全面現代化。
---------------
中國特色青年發展政策的體系構建
鄧希泉(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偉娟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研究生)
中國特色青年發展政策體系的建立完善🚧,需要從橫向與縱向兩個維度實現雙輪驅動、共同促進。從橫向維度看🧑💼🚛,從中央到地方的每一個層級均要以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為核心,吸納整合同層級的其他政策中與青年發展密切相關的政策內容和措施🤾♂️,形成獨立、聯動🏋🏿、一體的青年發展政策體系。從縱向維度看,要以各級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為統籌和牽動,在形成上下一致的青年發展政策體系的核心政策基礎上,通過構建縱向的中長期青年發展政策體系來促進各層級更復雜、更寬廣的青年發展政策體系建設👨🏿💻☃️。
關於中國特色青年發展政策體系的形成完善劃分為兩個發展階段:第一個發展階段是經過五年發展,到2020年中國特色的青年發展政策體系初步形成🥷;第二階段是在第一階段基礎上,再經過五年發展,到2025年,中國特色青年發展政策體系更加完善🫨。
截至2019年10月底,除北京市、上海市👨🏽💻、山西省和湖南省共4個省(市)是在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之前已經出臺本省份“十三五”青少年發展規劃之外,全國其他27個省(區、市)和新疆建設兵團均已出臺本省級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建立青年工作聯席會議機製、召開相關會議、部署相關工作、取得相關進展🧥⚰️。從中央到省級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推進及其省級政策的結構布局🏃🏻♀️,意味著中國特色青年發展政策體系已經形成整體架構,這是中國特色青年發展政策體系2020年發展目標的重要方面。通過對28個省級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的文本內容與傳播狀況🏋🏻♀️,從政策效力、文本內容🎳、傳導效率🏑、機製建設等四個方面的評估結果看,從中央到地方傳導效力一致🧜🏼♂️,在不同層級的黨的文件序列、政府文件序列中都具有最高政策效力;政策文本整體一致與特色凸顯相統一,20個省份的發展領域數量與國家規劃保持一致🍝;傳導效率較高與信息衰減有度,距離中央文件出臺時間在兩年左右及其以內的省份有21個;政策字數介於14-23千字的有22個,其中,低於中央文件字數的省份占64.3%;青年發展聯席會議機製落地生根🤵♀️😡,省級實現了全覆蓋👏🏿;地市級已經318個🧑🤝🧑,覆蓋率95.5%;縣區級已有2265個,覆蓋率79.5%。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特色青年發展政策體系2020年發展目標基本實現🤦🏿♀️。
要實現2025年中國特色青年發展政策體系更加完善的發展目標🧔♀️🙍🏽♀️,一是要及時更新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的政策文本與修正調整政策目標📜,到“十三五”末🦅,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提出的青年發展主要指標,比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青年體質達標率等均已達到預期目標。這就需要在“十四五”期間為青年發展主要指標設定科學的發展目標,在“十四五”規劃中設定青年發展的專章、專節或專題。二是促進政策文本的進一步下延🎙🔓。當前→👧🏽,從省級到市級、縣級政策推進中存在相當廣泛的政策空缺🤹🏻,政策文本需要及時跟進🧛🏼,在省級規劃的基礎上🚞,市級和縣級青年發展規劃或實施方案要加快政策製訂進程,盡快形成上下貫通的四級青年發展政策體系🚴🏻♀️👩🏿🍳。三是推進青年發展聯席會議機製的完善與常態化🤳,在青年發展聯席會議機製省(區、市)“落地生根”的基礎上🚻,將其“根部”深深紮入縣級地區,加強製度建設⚗️,明確成員單位📃、會議召集人、會議職責📫、工作規則、工作要求以確保聯席會議常態化、有序化良性運行👷🏽♂️;發揮其督導與評估作用,明確監測統計指標體系建設。四是增強省級政府在“省級規劃”議程管理能力,一方面抓住機會主動公開政策全文,引導政策議題;另一方面設置議題引導媒體對省級規劃進行進一步的解讀與延伸🙇,進一步完善青年發展規劃的“立體化”信息發布渠道,確保青年發展政策體系的社會知曉度、公眾參與度🌎、青年獲得感。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