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江蘇省“創新實驗課程基地”和“科學與藝術融合課程基地”學校,常州市武進區前黃實驗學校的課程建設一直為同行所稱道✨,多次在省級評審評估中名列第一,被江蘇省教育廳評為“全省STEM教育先進集體”。校長儲建國說,學校所有改革發展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而讓老師和學生“功力”大增的秘籍,就藏在學校打磨了十余年的“創新實驗課程”之中。
讓師生都動起手來的“創新實驗課程”🔑🎱,完全改變了傳統的做實驗的面貌:不是照著書本去驗證💂🏻♂️,而是自己動手去找答案。同時💊,校本研修課程✌🏽、融創課程也改變了傳統的課表和課堂樣態,在教師和學生身上引發了積極的“化學反應”🤽♀️。科創——這個有些神秘的詞語,在前黃實驗學校的學生眼裏🤼♂️,卻是和“好玩”和“有意思”聯系在一起的:可能是怎麽燉出一個“完美的雞蛋”,可能是如何做出一杯美味的豆漿,也可能是設計如何讓自己站在磁力懸浮的裝置之上……人人動手、項目學習、回家實驗等成為學習的常態。
喚醒學生的興趣
學校的“STEM創新實驗課程中心”,外觀樸實無華🧓,走進去卻發現別有洞天😸。
進入樓內,學科知識點思維導圖👵🏽、重大科技成果介紹等濃郁的科普風借著LED燈箱的光撲面而來👨🏼🔧。
課程中心目前開放使用三層🤼:一樓生化館🧑🏽🔬,二樓物理館,三樓綜合館。包括開放儀器室、特色實驗室👨🏼🌾、互動體驗室、創新實驗室、基礎實驗室,涉及物理、生物、化學、信息技術等學科和VR與3D視聽📒、桌面製造💃🏼、人工智能、軍工科博、數學工程等領域。後續的二期工程,還將把汙水處理🚠、現代綠色農業生物工程等進行“微縮”👨🏻🦱,供學生體驗。
和常規的實驗室不同👨🏽🎓,前黃實驗學校的創新實驗室,完全圍繞“手腦聯動,實踐創新”展開:在教室後方𓀜🎪,五金工具、木工工具🤾🏿♀️、電動工具🧔🏼👨🏻🎤、砂輪機等一應俱全,頭頂上就是電源線🤵🏽♀️,一伸手就可以拽下移動電源。步入“互動體驗室”,感覺仿佛置身科技館,這裏大部分裝備都是學校的師生共同設計製作的🪄,還有不少來自學生家庭和校友的捐贈🩵🧓🏿,這些跨學科的體驗項目,讓“STEM”這個外來詞一下接上了地氣。
圍繞初中物理課本上涉及的所有知識點💨,這裏均可見到相關的科普裝置,而且大多數是從身邊取材。很多學生陌生的“BP機”“大哥大”、壓縮機、摩托車發動機等,這裏均可看到實物♜。令人稱奇的是,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東西📒,卻能展示科學世界的神奇魅力⛹️♂️:幾個練習鋼琴常用的節拍器,按照一定位置擺放到一起,竟然能自己調整節奏🈶,從一片雜亂的啪啪聲中🧬,逐漸走向統一的節拍;一個圈椅加上一組滑輪🕵🏿♀️,學生坐著就能把自己垂直升起來;幾塊磁鐵通過測算組合👩🏼🌾,產生的力量能懸空頂起一塊板子,學生在上面可以隨便蹦,真切感受到“磁懸浮”的厲害……
“勤儉辦學、自己動手”是前黃實驗學校的傳統。早在上世紀90年代,學校物理學科就開始自創成套實驗器材,為實驗教學和創新教育開辟一條新路。現在第二套創新實驗器材還拿了幾項國家專利,在千余所中學推廣使用🚣🏽♀️。二樓一個足以容納整班學生的3D影院,椅子🧑🧑🧒、音箱、功放等設備都是教師們從二手市場淘來的,但同樣能呈現環繞立體聲的音效。更重要的是,教師們在教具的“原創”中獲得了寶貴的動手機會,實操技能大幅提升。
課程建構融會貫通
早在2006年,前黃實驗學校就開始了融合教學的探索⚁,創新實驗課程基地立項加速了學科融合教學的改革步伐。圍繞學生動手和解決實際問題這兩個著力點,學校首先對分學科的實驗教學進行整合強化👃🏿,教師把教材原有的大部分演示實驗強化為學生隨堂同步實驗和學生自主探究實驗,讓實驗教學突破了“上課”+“實驗室”的固有模式👝。
“同學們看看,認識我手裏的模型嗎👮🏼?”隨著老師一聲提問🤲🏽,學生被帶入了一節關於日晷知識的地理課🗑。要在以前,可能老師把日晷的作用🕗、歷史、類型等知識講完,再給學生布置作業強化記憶就完事了🙎🏼♂️,但這堂課卻把重點放在“做日晷”上♋️。每個學生都動起手來🧢,而且還必須掌握指針正確的角度、日影長度與時間的關系🏄🏼♀️,確保指針指向正北方向2️⃣。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一起探究,課堂氣氛一下熱烈起來➙。
在前黃實驗學校的七🧳、八年級🗻,每個年級都有四個模塊的校本研修課程排入課表🍜,分別由四位老師講授。這些課各有特色👩🏽🔧,或是對生活現象的探究👩🏼🚒,比如“查找豆腐製作的原理”“自己動手做一次豆腐”;或是對科學奧秘的揭示👴,比如“體驗神奇的AI”“人類已知的宇宙”。每門課都打破學科界限,甚至涉及一些高中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充滿好奇🦥🧬。“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是進行系統性學習的開始🛎,讓他們發生探究的興趣🧜♀️,提升思維的品質,這比訓練他們刷題更有意義。”前黃實驗學校負責創新實驗課程項目的姜鋒老師說。
教師先於學生成長
學校製定了嚴密的製度,推進創新實驗課程建設😗。除了教務處主抓已開發成熟課程的監督評價👳、激勵機製外,還成立教師發展中心、課程研發中心,以培訓指導教師隊伍,探索開發新的課程內容。
在新課程研發之初,碰到的第一個困難是教師的動手能力不足。學校招聘的教師大多數來自師範院校,這些教師中用過電烙鐵的不到10%,用過萬用表的更少。利用研發創新實驗課程的時機提升教師的動手能力、加深他們對探究式課程的認識🧖🏿♀️,成為各個相關學科負責人的共識👷🏿。
在學校“STEM創新實驗課程中心”門口,立著一個石製日晷,這是學校從山東定製的。當日晷運到學校準備立起來的時候,教師們才發現指針的校準是個很棘手的問題🤥。即便對著指南針👨🏻🏫,所指方向也有所偏離🟠。教師們再做功課,才知道原來指針的指向受地磁偏角🥀、所在地區地質磁場等多種因素影響🏞。真是不動手不知道,一動手才知道科學真深奧啊!
創新實驗課程強調貼近生活,強調實操💷🌡,這倒逼教師提高自身科學素養和知識儲備👩🏼🏭。比如化學課上引導學生探究“如何烤製松軟的面包”,化學教師就需要對發酵的原理、實際操作環境對發酵的影響等有充分的了解,否則極有可能被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碰到的問題“卡”住。
從創新實驗課程基地建設一路走來,前黃實驗學校的教師們不僅動手實操的能力大幅提升,授課的方式、教育的理念更是有了深刻變化。在全區🙅🏽、全市的教學基本功比賽、創新實驗比賽中,前黃實驗學校的教師都展現了強大的實力。
創新實驗課程物理項目組骨幹成員李老師已在校任教11個年頭了,他感慨道:“我從上學時,就是一路應試過來的,從未想過物理課還能這樣上……”
目前,前黃實驗學校的課程改革正從理科為主的創新實驗課程走向科學與藝術的融合,以及覆蓋全學科的“融創”課程發展。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