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教育扶貧具有基礎性、根本性作用。作為扶貧工作分類施策的內容之一🙍♀️,“發展教育脫貧一批”較之於發展生產🔭、易地搬遷、生態補償🧔🏼🏌🏻♀️、社會保障兜底等形式,意義更加重大、作用更加長遠📒。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如何依靠教育改變人的素質、提高人的能力♣️,實現貧困人口根本脫貧,從而推動鄉村振興,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鞏固義務教育保障水平
義務教育有保障是教育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政治任務🧑🏿🎄,也是“兩不愁三保障”的底線目標之一。近年來教育戰線緊扣控輟保學核心任務📷,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奮力推進教育脫貧攻堅💆🏽♂️。通過實施“全面改薄”、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等項目⇒,不斷改善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補齊農村教育短板,縮小城鄉⚙️、校際差距,確保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不因辦學條件保障不到位而失學輟學↖️。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由臺賬建立之初的約60萬人降至831人,其中20萬名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實現動態清零,推動歷史性地徹底解決輟學問題🦦。
義務教育有保障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𓀍,能夠有效掃除貧困地區青壯年文盲🏖,使貧困地區的勞動力具備基本的勞動技能,為實現貧困地區人民群眾全面發展#️⃣、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因此🧑✈️,接續鄉村振興戰略,筆者建議🧣:
要繼續聚焦貧困重點人群,創造性地解決因學習困難、外出打工𓀄、早婚早育而輟學等問題❣️,建立和完善分類安置措施,通過插班就讀👴🏿🤌🏽、單獨編班、普職融合等方式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確保勸得回、留得住。
要保持教育扶貧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繼續健全聯控聯保⛪️、行政督促復學和精準控輟長效機製。
要加大政策🚅⏭、資金🥼、項目支持等保障力度🧑🎓😎,加快補齊短板,著力解決好城鄉義務教育在生師比🂠、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標準🧑🦳、基本裝備配備標準上的差距問題。通過一系列專項支教計劃➕,選優配強貧困地區師資力量🤽🏻♂️,促進城鄉教師資源均衡配置。
還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開辟提升貧困地區學校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的新路徑,推廣適合農村薄弱學校的“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建立擴大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製,讓貧困地區的學生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優化資助體系精準助困
為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做到應助盡助🧔♀️,目前我國已建成覆蓋學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以“精準資助”為導向🕸、以各級教育特點為基礎有差別的學生資助體系。設立學生資助項目30余個,實現了各教育階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學校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兩免一補”政策已覆蓋全部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貧困地區實施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成效顯著。近年來,學生資助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大規模降低了貧困人口的數量🛌🏻。2012年至2019年,我國學生資助金額累計13032.61億元(不含義務教育階段“兩免”和營養膳食補助),累計資助學生(幼兒)7.25億人次🫐。
通過學生資助🙎🏽,許多貧困家庭的子女獲得了接受教育、掌握知識技能的機會,從而擺脫了貧困,有效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這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因此🤌🏿,接續鄉村振興,筆者建議:
要進一步實施和完善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補助、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助學金👎🏿、高等教育獎助學金等一系列學生資助政策,逐步提高補助標準,擴大補助範圍👲🏽🎦,讓學生資助政策惠及每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要全力推進學生精準資助,確保各項資助政策精準落實,將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技工院校學生管理信息系統與民政、扶貧、殘聯等部門有關信息系統對接🧕🏿,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信息全部納入數據庫,實現學生信息及時比對,精準定位每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明確各級學校困難學生認定的組織機構及職責🧏🏼、認定依據和組織程序🙅🏽,使困難學生資助更加精準化,提升學生資助效果。
拓寬貧困學子成長通道
隨著教育脫貧在中國脫貧事業中根本戰略地位的確立,由“脫教育之貧”到“依靠教育脫貧”,推動了認識與實踐的進步飛躍🎉。發展教育是擺脫貧困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途徑。近年來,實施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拓寬貧困學子縱向流動通道,取得積極成效🚣🏽♀️,發揮了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作用。實施區域覆蓋了所有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等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招生人數由2012年的1萬人增至2020年的11.7萬人,累計達到70余萬人。在就業方面,從政府到學校強化精準幫扶力度,重點做好深度貧困地區🧑🎓、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身體殘疾、少數民族等畢業生就業工作,實行分類幫扶和“一人一策”動態管理🚴🏻,優先推薦崗位。在教育部“24365校園網絡招聘服務平臺”上為52個貧困縣畢業生開辟“就業專區”,加強對就業困難畢業生群體的精準幫扶。截至9月🕉,52個未摘帽貧困縣高校畢業生總數118182人,就業率為80.36%👨🦽➡️;建檔立卡家庭畢業生40062人,就業率為83.81%👨👨👦👦。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筆者建議:
要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接受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提供更多機會🥎,並通過為他們提供職業指導🤾🏻、崗位推薦、創業服務👳🏻♂️、就業援助等服務,幫助實現就業,打通人生成長的通道。
要繼續優化實施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各類民族專項招生等,持續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暢通農村貧困學子上重點高校渠道,對低保家庭畢業生、有特殊需要畢業生和享受國家助學貸款的大學畢業就業困難群體開展就業指導和援助,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
要為欠發達地區或者貧困地區的學生到東部地區接受優質職業教育創造條件,對深度貧困地區就讀職業學校的貧困家庭學生優先招生、優先選擇專業、優先落實助學政策、優先安排實習👩🏻🦼、優先推薦就業,打通社會縱向流動的通道🤴🏻。
賦能鄉村經濟振興發展
鄉村振興必須提高農村經濟造血功能和脫貧能力。“發展教育脫貧一批”,就是要通過拓展教育的社會功能🙎🏼♀️,促進知識🔈🖱、科技賦能產業、農業🛠,推動貧困地區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
脫貧攻堅的實踐證明,職業教育扶貧是見效最快、成效最顯著的扶貧方式。筆者建議:職業教育經費投入要向中西部、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繼續傾斜,改善當地職業教育辦學條件。要大力實施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計劃,選派東部地區專業技術人員支援西部,優先考慮發展地域特色產業,在西部共同設立實訓基地📺🧑🏽🎤,幫助建立實用的專業。職業院校應順應鄉村經濟發展需求,將自身發展與地方產業發展相結合🏌️♀️,把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社會服務融為一體,產教融合開門辦學。要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特別是開展種植養殖、休閑旅遊、電子商務等培訓✷👨🏿🚒,大力培育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助力鄉村振興。
此外🍋🟩,筆者還建議,還要充分發揮高校的特色綜合資源優勢,推進教育👩🏻✈️、智力、健康、科技、產業👩🏿🚒、消費、文化七大類扶貧⛵️。近年來,各高校通過幫助定點扶貧縣改善教學設施設備🧑🏽🦱,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建立助教支教團隊和實踐基地,助推當地教育補短板。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和產業化,助推種養業、手工業🧣、農產品加工業等傳統產業發展升級,培育發展鄉村旅遊👱🏿、中草藥🐕、民族文化用品、民族傳統技藝等特色產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校要進一步發揮思想庫🧑🏻🦯➡️、智囊團作用,圍繞城鄉規劃、產業發展、資源利用🧙🏽♂️、生態保護等,為當地提供咨詢服務💱👨🏻🦯➡️、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通過引資🤦🏼♀️、提供信息服務🫄🏼🐍、搭建電商平臺等方式🧕🏿,幫助定點扶貧縣拓展產品市場🔯🍳、樹立產品品牌,為當地發展特色產業、優勢產業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的新形勢下,扶貧工作將由解決絕對貧困轉向應對相對貧困、由采取扶貧短期措施轉向建立長效機製🏃🏻♀️➡️。發展教育🚣🏻♀️,實施“誌智雙扶”,是實現貧困群眾拔掉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必須做好教育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和協同推進🥙,既鞏固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培育長效脫貧機製,又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作者為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劉承波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