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8月,毛澤東來到了北京🧖🏼♂️,不久就職於北大圖書館💂🏽。從此👨💼,毛澤東就與北大結下了歷史性的淵源關系。從北大走出來的毛澤東,已然成為一位胸有利器、眼界寬闊的有為之士,從這個意義上說,北大成就了毛澤東。
毛澤東在北大的經歷中最有價值的事情就是他在北大接觸、了解並最終信仰了馬克思主義👳🏿♂️!這可以說是北大給予毛澤東最豐富的遺產!所以,從北大走出的毛澤東與此前相比較有了質的飛躍💇🏻,因為他浸潤了北大的精氣神🎽!
毛澤東在北大的成長得益於北大開放的精神✌🏻🦓,毛澤東在北大的成功經歷豐富了北大精神🧑,透過毛澤東的一生啟示著北大未來的改革創新。
---------------
北大使命精神鑄造了毛澤東
北京大學誕生於中華民族風雨飄搖的時代,直接孕育於甲午戰爭的煙火和戊戌維新的熱血之中🆕,可以說北大是帶著強烈的歷史責任感而誕生的🧙。當年光緒帝所下《明定國是詔》中對於設立京師大學堂的目的說得很清楚👁:就是“以期人才輩出🤏🏽,共濟時艱”。在當時的中國,“時艱”就是指外辱內亂,雖然大清皇室把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也作為“時艱”的考量範圍,但對於當時的仁人誌士來說⚧,這個“時艱”主要就是指國家不獨立、民族不富強、人民不幸福。
盡管北大在初創的一段時期經歷了曲折💣,沒有完全按照“共濟時艱”的目的去發展🐁,但在總體上它開始引領著中國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朝著新的方向發展。辛亥革命後,北大的發展進入到了新階段👋🏼,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日益濃厚 ,尤其是新文化運動的爆發,更是以北大為基地🫄,深刻地凸顯了北大人對於中華民族的使命精神。
毛澤東成長的時代正是北大從無到有、從保守走向開放、從中國逐漸走向世界的過程,尤其是新文化運動對於毛澤東更是有了直接的巨大影響。可以說,在毛澤東還沒有來到北京👮🏼♀️、來到北大之前,他就被以《新青年》為主要載體的北大人的思想和精神所感染了。身在湖南的毛澤東⛹🏿♂️🧭,很早就有救國救民的誌向,在湖南一師的五年半時間裏,他把立誌、修身、求知、務實作為自己學習的基本取向,這個經邦濟世的情懷突出表現在他對於真理追求的執著上,“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無誌❤️;終身未得,即終身無誌。”1918年8月,毛澤東來到了北京,不久就職於北大圖書館。從此👩🏽💻,毛澤東就與北大結下了歷史性的淵源關系♥︎🤹🏻♂️。從北大走出的毛澤東,已然成為一位胸有利器、眼界寬闊的有為之士,從這個意義上說,北大成就了毛澤東🧸。
毛澤東來到北大工作🛌🏼,不是簡單地北漂謀生,而是繼續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基於如此的目的🛗,他把圖書館員視為自己進一步開闊自己眼界🦙、擴大社會交往面、深化自己知識的平臺🌂。他利用這個平臺🧛🏿,接觸了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傅斯年、鄧中夏等北大師生;利用這個平臺,他旁聽了北大的一些課程;利用這個平臺,他參加了北大哲學研究會和新聞研究會,還參加了少年中國學會的活動😄;利用這個平臺,他廣泛閱讀《新潮》《每周評論》等充滿新氣息的雜誌🥎。
總之,毛澤東雖然不是北大正式註冊的學生◼️,但是由於有在北大工作這個平臺🌏,他可以很容易參加北大的活動👹、學習和感染北大的思想、接觸北大師生🧗🏻♂️,這自然極大地提高了他的知識尤其是思想境界🛶🦩。毛澤東在北大的經歷中最有價值的事情就是他在北大接觸、了解🐮、並最終信仰了馬克思主義🤘!這可以說是北大給予毛澤東最豐富的遺產👋🏼!所以🧍🏻♀️,從北大走出的毛澤東與此前相比較有了質的飛躍📊,因為他浸潤了北大的精氣神🧔♀️!
毛澤東的成功實踐驗證和豐富了北大精神
對於中國人來說🥲,北大被賦予了近代中華民族復興的使命和責任,一切體現中國現代化發展的積極的內容都或多或少、有意無意地被國人視為北大的文化精神💇🏻♂️。所以🛥,在今天我們討論北大精神時,人們有多重的理解視角🚜,或以為自由民主,或以為科學進步🚴🏽,或以為愛國創新,或以為追求真理🔷。其實這些都體現了北大的文化精神,但在我看來👌🏼,開放無疑是最能體現北大精神價值取向的內容。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毛澤東身上得到確切的驗證🪔,也可以說毛澤東的成功實踐從一個側面豐富了北大精神🔓🚣♀️。
第一,毛澤東在北大的成長得益於北大開放的精神🤟🏿。毛澤東能夠在北大得到工作🥝、學習👨🏿⚖️,能夠在北大接受馬克思主義🍏,實現其世界觀人生觀的根本轉變,得益於北大開放的精神。正是在這種開放的環境中,毛澤東如魚得水💇🏼,方便地閱讀各種書刊,方便地旁聽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方便地參加北大的社團活動,並在這裏與鄧中夏等學生建立密切的聯系。試想一想🧔🏽,如果沒有開放的精神,作為圖書管理員的毛澤東如何能夠汲取那麽多前沿的時代思想、如何能夠融入到北大的生活當中🙋🏽♂️🤳🏻?其實♏️,不僅毛澤東得益於這種開放的精神👨🏽🍼,同時代很多的人都得益於北大的開放精神🧑🏿⚖️,在北大他們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歸宿,實現了個人和社會的價值結合。毫無疑問,毛澤東的成功是無數得益於北大開放精神而成為有為人士的傑出代表。
第二🧑🏻🦰⇨,毛澤東在北大的成功經歷豐富了北大精神。毛澤東在北大的經歷告訴我們🚻,北大要以巨大的社會責任感和開放性要求自己👱🏽,不要把北大辦成固步自封的、講求門第出身的衙門,不要拘泥於教育教學的形式🚱,要以向社會培養和輸送人才為目的🐏。凡有誌於學者,北大就要雙手擁抱🧧;凡有誌於中華民族復興事業者,北大就要熱情地幫助他,而不要看其學問大小🦹🏻、身份貴賤⚉。北大精神不是自封的🩱,不是抽象的,而是由像毛澤東這樣的從北大走出來的無數有為學子的人生經歷所詮釋出來的、體現出來的📷。由於有了毛澤東,北大倍加光榮👨🏿🚒,北大倍加令人向往,北大更加成為青年們理想的求學聖地🏄🏼♀️。毛澤東的經歷使人增加了對於北大的信任😮💨,這種信任確鑿無疑地宣傳和彰顯了北大的精神,實際上也就是豐富了北大的精神!
透過毛澤東的一生啟示著北大未來的改革創新
毛澤東一生是學習的一生👩🏻🚒。但是👸,他的學習不是固守在書齋,不僅僅借助於課堂🚣🏿♂️。毛澤東從一個韶山沖的農家子弟走到湘鄉🐖、走到長沙🧎🏻♂️、走到北大,求學是他的原初目的。可是,在這個求學的過程中👨🏿💻,毛澤東沒有把課堂🪽、沒有把讀死書視為求學的主要途徑👰🏽♂️,而是堅持自學🧘🏽♂️、課外學習、自主學習、向社會學習、向生活學習作為主要途徑,把經世致用作為學習的基本目標、價值取向,把德智體全面發展作為學習的基本內容體系💥。毛澤東沒有正式上過現代大學,也沒有顯赫的家學淵源👩🏻🦼,但是無論是對於現代的人文社會科學⚰️,還是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他都有精深的把握和良好的修養📏,這是一般的現代大學教育和傳統的私塾教育都做不到的👨🏼🎨。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所展現出來的知識、智慧更是一般的學校教育無法能夠充分提供的。毛澤東的成才和成功之道給予中國的現代教育無疑提供了很多思考的空間⛄️🫵🏼。
新時代的中國面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問題,北大黨代會曾經提出了“北大2048”遠景規劃和力爭在第三個五十年的發展周期內實現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三步走”的戰略設想,其基本內容就是:第一步👩🏽🍳,在北大建校120周年前後👨🏼✈️,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實現在本世紀頭20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第二步,用15年左右或更多一點的時間,繼續加快創建,鞏固提升🧑🏽🦱,將北大進一步建設成為更高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學;第三步,再用15年左右的時間,大體上到北大建校150周年前後🤽♂️,新中國成立100周年之際,全面實現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奮鬥目標,並力爭走在世界一流大學前列,完成北大發展史上的第三次歷史性跨越👮♀️。
要想完成這個三步走的北大人之夢,必須要改革創新💽;北大改革創新需要借鑒人類一切積極的思想資源,毛澤東的成功經歷和其獨特的教育思想,以及其與北大的獨特關系❔,自然是北大教育改革中首先需要借鑒和汲取的思想資源。
那麽,北大到底從毛澤東身上可以汲取哪些積極的思想和啟示呢?這個問題很大🧑🏼🔧,就我個人的體會而言,至少毛澤東對於北大以至中國未來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兩點啟示🕋:第一,北大需要把培養創新型人才放在第一位。毛澤東的創新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毛澤東個人的天賦👨✈️,他的創新也是受教育的結果,只不過這種教育與常規性教育不同而已☪️。如果我們掌握其內在的規律性🙏,我們自然可以用在北大教育改革的具體體製機製的操作當中。第二,註重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知識的結合。毛澤東在這方面既有自己成功的事例,也有豐富的論述。當然,毛澤東對於北大教育改革的啟示絕不限於這兩點。但如果在這兩點上,我們能做得很好的話,那麽北大夢與現實的距離就會越來越短。
(作者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基地負責人兼首席專家)
程美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