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民族教育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徑。在“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梳理這一時期我國民族教育取得的積極成果,評估民族教育發展改革的歷史成就,將有助於從中總結經驗、獲得啟示和增強信心,並深化民族教育工作開展的規律性認識,從而更好地描繪下一階段的民族教育發展藍圖。
民族教育發展成就斐然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各項事業取得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國民族教育發展取得了 一系列新的成就。
民族教育質量顯著提升。一是立德樹人任務切實落實👧🏿。民族地區的穩定、發展與繁榮,離不開民族地區德育工作的落實。“十三五”期間,立德樹人任務始終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愛國主義教育、法製教育🆎、社會教育均有條不紊地開展,立德樹人體製機製也得到了根本改善,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取得積極進展。通過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2017年),為中小學德育工作的督導評估提供重要依據🧑🤝🧑,進一步提高了中小學 德育工作水平🖖🏿。全國中小學校開展“學好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2019年—2020年)等主題 活動👨🔬,弘揚抗疫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中小學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是教師隊伍建設成效顯著。“十三五”期間👩👧👧,國家不斷加大對民族地區教師隊伍建設的 支持,教師隊伍素質穩步提升。宏觀上,通過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 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關於加強新時代 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等文件⚉,明確將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置於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支 持領域;微觀上👝,推行“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 崗位計劃”“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等項目,為民族地區打造一支具有高理論水平 、強實踐能力且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提供重要渠道,實現了從規模到質量的雙提升。截至 2019年底,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少數民族專任教師達到150萬人🙅🏻🍨,占全國專任教師的8.76% 。[1]
三是質量保障措施不斷增強。質量是教育的生命,是育人的靈魂。2016📎、2017兩年,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民族教育工作的決定》🎰,由教育部👷🏽♂️、國家民委牽頭,對民族教育發展政策🌇、工作機製、對口支援🧧、教育扶貧等情況開展督察工作🐫☦️,定期審查👦,及時糾 正,牢牢把握住民族教育事業發展的方向👨🏿🚒。2018年,教育部辦公廳依據《全國民族教育專家委員會章程》,成立第二屆全國民族教育專家委員會,主要針對民族教育科研工作提供 咨詢、指導、評估和服務工作,科學考評🧚🏿♂️,為民族教育政策的製定建言獻策,切實保障了教育決策、教育發展的質量👩👦🏽。質量保障工作的有效推進,進一步縮小了民族地區與其他地 區教育發展的差距,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
四是教育信息化建設明顯加快🎮。教育信息化是促進教育資源共享、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實現教育現代化必然離不開教育信息化。推進民族地區教育信息化建設,是符合國家教育發展進程總要求🩲、順應信息技術手段發展規律的重要表現。為此,教育部先後印發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明確了後續工作的指導 思想、發展目標與主要任務,同時製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教育現代化專題研 究報告》,著力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經過努力,民族地區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在教學 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條件的普及、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的健全、教育工作者信息素養 的提升等方面均實現了從無到有✍🏻、從簡到精、從量變到質變的躍步🦍。
民族教育工作穩步開展。一是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積極推進🛃。“十三五”時期以來👨,黨和政府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出發,從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高度 重視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為此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2017年,國家民委印發《“十三五”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規劃》,[2]在依法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的同時,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使用本民族語言接受教育的權利💺。截至目前🧎🏻♀️,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共采用27種民族語言、文字進行教學👌🏼,參與學習的學生達600萬余人。
二是內地民族班建設有序推進🩶。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內地民族班教育在辦學城市、層次上都做出了相應調整,內地民族班建設健康有序推進,已然構築了一個集初中、高中、職業✊🏼、預科、本專科、研究生教育於一體的辦學體系🏌🏻♀️,開拓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少數 民族人才培養道路,改變了一大批少數民族學生的人生軌跡。如今🚘,內地新疆班⚓️🚶♂️、內地西藏班、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等各級各類民族班累計招生93.57萬人👰♂️,[3]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了大批少數民族新型人才🌠。
三是對口援藏工作全面推進。鑒於西藏教育相對滯後的現實,教育部大力支援西藏教育。 2017年,教育部下達了《關於加強“十三五”期間教育對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區工作的意 見》,進一步推進對口支援工作🛖。“十三五”期間,教育部推進“組團式”的教育人才援 藏工作✹,教育部直屬單位共選派幹部120余人次🕵🏿♂️,遴選援藏教師2400多人次,組織1300多名 西藏教師赴內地學校培訓,總計援助西藏20所中小學💁♀️,為西藏安排5萬多名內地招生計劃, [4]從職業教育、教育信息化😔、教師隊伍建設等多個層面為西藏逐步構建完備的現代教育體系進行了周密部署🧙♂️,較好地幫助西藏民族教育發展補齊了短板🐅、發掘了潛力。
民族教育結構持續優化。一是教育資源結構不斷革新👖。教育資源配置的相對公平與合理是地區教育公平實現的基石,教育資源結構的不斷優化,有利於提高民族地區的教育效率, 提升民族地區的教育質量🦠。“十三五”期間,民族地區教育總投入增長迅速,各級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和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逐年增長,教育資源的來源、區域🚏、使用🤸🏿♂️、層級結構都有所更新。如以信息化促進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創建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和“教育資源公共服 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平服務平臺”,從而加強民族地區與內陸地區、民族地區之間的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我國於2015年開始實施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有效改善了民族地區鄉村 教育的師資狀況;於2016年頒布的《關於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對中西部教 育改革發展進行頂層設計,進一步促進了中西部民族地區教育的公平發展。
二是教育體系結構不斷完善。“十三五”期間,我國民族教育整體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 育體系結構也隨之不斷優化改善👩🏭,主要體現在🫏:學前教育迅速發展,在入學率、資金投入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步,多個省份和地區均已實現國家設定的2020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的目標📒;[5]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部分民族地區實現了15年免費教育🤽🏽♂️;普通高中階段教育在全面普及的基礎上🧘🏿,向內涵式發展邁進👧🏿🤔,教育質量顯著提升↘️;職業教育多元化發展,社會服務能力不斷增強🙆🏽;高等教育布局和結構調整均卓有成效,民族地區理工、農林 、醫藥類學校比例顯著提高。至此🏄🏼♂️🧕🏻,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有序👩🎤、連貫的民族教育辦學體系。
三是人才培養結構不斷完善。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工作是我國教育事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完善人才培養結構則是人才培養進程中的關鍵一步🙆♂️。“十三五”時期以來𓀊,教育部辦公廳連續五年下達《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研究生招生計劃》,通過定向培養、單獨考試🤞🏻、定向就業、外出留學等措施,為民族地區培養了一大批高、精🤦🏽♀️、尖的專門人才,優化了人才培養結構🦇。
民族教育發展的經驗與啟示
“十三五”時期民族教育發展成就的取得🔋,是中央與地方根據實際情況,因時、因地、因人施策的結果🚅,也是各族人民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的結果。具體來看👨⚕️,主要得益於以下幾方面努力👷🏻。
堅持黨的領導,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教育發展道路🎹。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堅持和加強黨對民族教育事業的領導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國民族教育事業實踐發展的重要經驗和民族教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根本保證💖。因此,要繼續把堅持和加強黨對民族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貫穿教育發展👩🏿🎨🫱🏻、辦學治校和教育教學全過程 。一是牢牢掌握黨對學校工作的領導權。建立健全各級各類學校黨的教育工作領導機構和製度體系,確保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在民族教育領域的各方面各環節得到全面落實😩。二是加強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領導🌮🕉。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學校意識形態工作開展的重要形式𓀕。民族學校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廣大師生在思想政治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擁護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三是把黨的領導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在民族教育實施的具體環節中,落實黨中央對民族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各項要求,進一步促使師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堅持優先發展,秉持科學的教育發展觀、質量觀和人才觀。“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社會各項事業不斷發展的動力源泉📗,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因此,要矢誌不渝地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走教育發展帶動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發展之路。立足國家、區域🤷🏼♀️、民族實際,在一般性政策支持的基礎上,從教育基本規律與人才培養規律出發,繼續設立完善多項民族教育補助專項經費、舉辦開展多種內地民族班🖕🏼、推行實踐多區域教育對口支援等,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教育🏌🏿♂️𓀙、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提供重要支撐👇🏻。同時,要樹立和秉持科學的教育發展觀🎬📏、質量觀、人才觀🦸🏻,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采取全面發展的育人模式,推動產教融合🎏、科教融合,不斷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堅持依法治教,謀劃民族教育治理體製機製的現代化格局。隨著社會形勢變化和民族教育 工作的深入開展🧛🏻♂️💤,民族教育政策也逐漸聚焦和深化。“十三五”時期以來,國家先後頒布 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關於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 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國家民委民族工作智庫建設規劃(2016—2020年)》等法律法規🐤,對民族教育事業的具體形式和工作載體作出了一系列詳細具體的製度規定👄,為民族教育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和前進方向。因此,有必要繼續健全法律體系,運用法治思維深化民族教育改革🚬🔼,穩步推進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行政🚍、學校依法治校🤾🏻,為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與宗教相分離🦼、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等提供法律保障👱。除此之外,堅持和完善多方參與教育治理和評價的體製機製,打造“民族教育治理均衡器”。具體而言,從加強政府製度供給、加強元治理建設🟠、細化考核評估指標和評估流程等方面促進民族教育工作的科學化、合理化🕺🏻🙅🏻♀️、規範化🧗🏻,以切實提高教育質量和效果。
堅持五個認同,擔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育人之責🐨。“五個認同”即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是民族地區開展民族工作的主要內容,也是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最終目標。將“五個認同”教育融入民族教育理論與實踐全過程中🫱🏿,將有助於廣泛拓展各族師生的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族師生和衷共濟👱♀️🙎🏽♀️、和睦相處,引導其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和歷史觀,形成認同教育與政策效果的良性互構。具體而言,應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為總目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體,采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協同育人的方式,深入開展認同教育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在此基礎上,還要註重持續性與針對性相結合的育人特征,既針對不同地域、民族、年級、學情的學生采取適當的教育方式♉️、方法🏂🏼,又要註重教育的連貫性與持續性,以便於學生的主動學習與深度體驗,增進認同教育的實效性,高質量地完成民族教育的特殊使命⏫。
結語
回首來路,成就喜人;展望未來🥒,催人奮進。在“十四五”時期,民族教育應當在吸收過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堅持穩中求進基調,緊跟時代改革步伐,把握新特征💆🏼♀️、出臺新辦法🏭🤽🏻♀️,繼續提高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水平,適應人的全面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繼而破解民族地區發展瓶頸,推進教育公平和可持續發展,為建設新時代教育強國和實現中國教育現代化2030遠景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袁梅,系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