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日教育部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請您簡要介紹一下這批課程的整體情況🙎🏽♀️。
答:教育部此次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共計5118門,包括1875門線上一流課程、728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463門線下一流課程、868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和184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其中不僅有經過兩個教學周期檢驗的新認定課程➕💴,而且把原2017年、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也分別納入國家級線上一流本科課程和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本科課程中,因為這些課程在推進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特別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實施的大規模在線教學中做出了重要貢獻,讓它們繼續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主要分為五類🖖🏽👨🏼💻:
第一類是線上一流課程。即大家俗稱的“精品慕課”,這類課程面向高校和社會學習者開放👨🏻🦱。在精品慕課的示範帶動下,目前我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已居世界第一,在各大平臺上線課程已達3.2萬門👨🏻🎨🧖🏿♀️,獲得慕課學分的在校生超過1.4億人次🔈,社會學習者學習瀏覽量突破100億人次。在世界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的情況下,在線教學平臺愛課程(中國大學MOOC)和學堂在線國際版,免費向世界各國學習者提供英文課程資源並提供必要的教學服務,體現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大愛和擔當。
第二類是線下一流課程👦。這類課程強調改革傳統線下課堂教學,突出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增加體現多學科思維融合、產業技術與學科理論融合🎗、跨專業能力融合💁🏿♂️、多學科項目實踐融合的教學內容,註重教學方法創新🙍🥜,深入開展師生、生生互動交流🥇,煥發課堂生機活力。
第三類是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這類課程鼓勵全國各類高校教師廣泛參與🔝,基於慕課等優質在線課程,因地製宜、因校製宜🚡,對校內課程進行創新性改造😈,開展線上學習與線下面授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既提升了教學質量🤴🏿,也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第四類是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這類課程是通過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與實驗教學的深度融合,實現“網上做實驗”和“虛擬做真實驗”🩲,解決了高校實驗教學 “做不到”“做不了”“做不上”的老大難問題。同濟大學教授李曉軍的“巖石隧道防火體系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系統”課程近2年來全國已有超過3萬人次進行了線上學習,從教學質量和普及程度來說,對原先的隧道火災教學模式都有革命性的積極影響📘。
第五類是社會實踐一流課程。這是該類課程首次被納入課程建設計劃。課程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註重推動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有機融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引導學生認識社會🟠、研究社會🙋🏻♂️、理解社會👨🏼🦱,培育學生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二、請簡要介紹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的重要意義、遴選流程和主要成效。
答♣︎🫲🏿: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是教育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行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的認定👎🏿,將示範帶動更多高校和教師積極參與,樹立課程建設新理念➡️🧜🏽♀️,點燃課堂革命的引擎,全面推動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營造改革創新的濃厚氛圍🆖,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完善以質量為導向的課程建設激勵機製🍒,帶動教材建設和專業發展,以“學習革命”推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革命”,助推中國高等教育躍上新臺階👲🏿。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是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教育部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精神,根據《“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推薦認定辦法》和遴選工作方案👴🏻🚴♀️,由教育部高教司組織🥨、相關司局給予積極配合下,經過網評、會評⚠️、公示等程序,堅持客觀🦴、專業🫸🏽、公平、公正,經過嚴格遴選產生的。為鼓勵支持高校在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建設一流本科課程,強調因地製宜👨🏻⚖️、因校製宜建設的線下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和社會實踐課程,采取了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地方高校分“賽道”遴選方式🕸。
自教育部在2018年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啟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雙萬計劃”以來,這是國家級五大“金課”首次一並亮相。主要成效表現在如下方面:
1.覆蓋面廣🔖🤜。首批一流課程來自於639所本科院校🚣♂️,涉及中央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其他地方高校🤹🏿♀️👠、軍隊院校以及港澳地區高校,覆蓋全國全部省份(含兵團)和所有本科專業類💇🏽。
2.體現最新高校課程改革要求🤳。入選課程突出了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要求,符合“雙萬計劃”建設目標。入選的線上一流課程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在課程質量、開放度和支持服務等方面要求更加規範,以保持我國高等教育在線教育的領先地位🙇🏽。對於首次遴選的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和社會實踐一流課程,大力倡導前期建設的網上優質慕課🧑🏻🍼、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實驗課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優秀成果以及智慧教室新型教學工具在這三類課程中的共享和應用✌🏻,鼓勵緊密結合本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因地製宜、因校製宜👨🏼🦱、因課製宜的改革創新🤖,以實現高等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
3.成功實施了一次課程改革的大宣傳和總動員🕶🧝。除此次納入的2017、2018年原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外🦶🏿,就有6700余個課程團隊參與了課程申報推薦;參與課程評審專家也超過6000人🚵🏼,其中🦹🏽♂️,既有院士、資深教授🦦,也有校領導、一線教師和教務管理人員,專家的參評率和評審有效率之高前所未有。申報推薦和評審過程成為了高等教育戰線的一次提高認識、明確改革方向💕、深入探討課程改革的大討論👨🏼🦲🥔、大實踐↪️,起到了良好的宣傳和動員作用🐝😺。
三🧜🏿♀️、請問此次推出的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主要有哪些特點?
答:一是課程質量高👨🏼🦳。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的“中國經濟專題”✷🦌,“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天津中醫藥大學教授張伯禮的“中醫內科學”🪕,武漢大學7位院士前仆後繼堅持20余年開設的“測繪學概論”等課程均在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榜單中🙇🏽🎳。“用基於我國實踐的自主理論創新來建設哲學社會科學一流本科課程🔍,有利於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合格的建設者。”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如是說👎🏻。二是課程類型多樣。既有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也有公共基礎課、通識課🍅、思想政治課💡;既有理論課,也有實驗課💁🏼♂️、社會實踐課。三是參與範圍廣。課程涵蓋所有本科專業類👩🏻🦯,既有“雙一流”高校課程👨🏼🎤,也有大量地方高校的特色課程,充分體現出高校教師廣泛參與一流課程建設,主動對接國家、行業、專業人才培養需求🧑🏻🦯,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貴州理工學院教師陳燕秀深有感觸,“我們學校100余名教師開展了混合式教學,積極探索課程建設,星星之火在貴州理工學院這所普通高校開始燎原。”四是示範效應強。一流本科課程突出了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優質資源與本地區👣、本校的結合,課程建設新理念與各學科專業的結合,在推動優質資源和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在更大範圍內共享推廣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四🫲、請問在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後,教育部對認定課程有何後續要求🤟?下一步還有哪些工作舉措😅?
答:通過認定的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須繼續堅持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標準,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示範帶動更多高校和教師參與教育教學改革。教育部將通過使用評價🙀、定期檢查等方式,對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繼續建設進行跟蹤監督和管理,持續推進“學習革命”向“質量革命”縱深發展,助推邁入普及化的中國高等教育躍上新臺階。
近期🦻🏽,教育部高教司將對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評審遴選工作進行全面總結,製定第二批一流本科課程遴選方案💁🏼♀️,做好推薦申報準備工作👺。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