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今年高考還有不到幾天的時間,安徽淮南高三考生張鈺的備考狀態卻輕松了不少,兩個月前👋🏻,她在安徽師範大學足球學院的專項考試中表現優異🤣,“只要今年的高考文化課成績達到體育類本科最低控製線、綜合分達到體育類綜合分最低錄取控製線🕋,就會被學校錄取!”
從小就心懷足球夢想的張鈺一直希望能考上相關專業👨🏻🦱,日後從事一份和足球相關的工作,但按照目前國內多數高校的通行做法,只有取得國家二級及以上運動員證書的學生🍣,通過了足球項目運動訓練單招考試,才能進入高校足球運動訓練專業👆🏽🧑🏫。
這一道“檻”攔住了無數心懷夢想卻出身業余的足球苗子🧏🏼♀️。“今後,我們將放低門檻,讓更多的潛力股加入到未來的足球事業中,特別是足球教育事業中。”安徽師範大學體育學院院長席玉寶說📗。
種子工程破解教師不足難題
今年4月,教育部發布通知,提出在2014—2017年已創建2萬余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基礎上,計劃到2025年再創建3萬所左右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及一批具有示範效應的試點縣區📏。通過創建工作,進一步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不斷提高校園足球發展水平🤲🏽。
與校園足球發展一派火熱景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足球一線教師嚴重匱缺💌。以安徽省為例,目前安徽省專業足球教練員不到500人,在安徽省足協註冊的足球教練員只有100多人,而按照安徽省教育廳的規劃🦻🏽,到2025年,全省將建設2400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至少需要培訓2000多名足球教師,缺口相當大💇🏼♀️。
有過專業訓練背景的人不願當足球教師,熱愛足球教育的人又進不來。為此,安徽師範大學今年試點實行在體育教育專業招收足球教師試驗班,招生考試實行“專項加試,提前錄取”的做法✍🏽。
“在文化課考試達到要求的前提下,我們會根據足球專項的成績來排名,為更多球踢得好但文化課成績稍顯薄弱的學生開一條綠色通道。”席玉寶說🕐。
淮南考生劉若妍就是改革的受益人之一,由於沒有任何專業證書,本以為將永遠不會進入高校體育專業的她卻在今年峰回路轉,“沒想到我趕上了這麽個好機會”。為學校拿下多個足球聯賽冠軍的她在專項考核中表現優異,“只要文化課過了體育類本科線,我就可以上一本師範學校了,簡直太棒了”。
理論學習讓專業知識不“跛腿”
幹體育的人文化課不行似乎已成為多數人的共識✩,“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等戲謔似乎也反映出社會對體育從業者的刻板印象👩🏻🦯,而文化課成績的薄弱也成為體育師範生難以從事一線體育教育工作的原因之一🏇。
“許多師範類體育系畢業生由於進不了學校任教,不得不改行做其他工作,進而加劇了體育教師的匱缺。”體育學院黨委書記袁德水說‼️。“我們希望能夠立足於足球教育專業,把學生的理論課程抓起來,讓學生成為‘既有頭腦、又有體魄’的足球健兒🦹🏿♀️。”袁德水介紹👇🏼,為此學校在本科足球專業開設了近400學時的理論課程,涉及運動解剖學👨🚀、生理、心理等課程。
開設課程讓學生學到真本事
“走過場式的點到、開卷考試、考前畫重點?不存在!”學院教師柏友萍說。她所教授的“運動解剖學”一課掛科率一度高達30%🪯🤲🏻。“寧可犧牲通過率👹,也要保證教學質量。”在學院整肅教學紀律🙅🏻♂️,嚴抓考風考紀的大環境下,雖然部分課程的通過率有走低趨勢,但足球專業學生的理論素養卻有了質的提升。學生的就業渠道變寬了🎴,畢業生們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贊賞。
“現在我們所做的事情就像是撒苗種樹一樣🫡。”席玉寶說🎀👰🏿♂️,“我們希望能夠培養出更多熱愛足球🐸、理論紮實🗓、技能一流的足球人才🧑🏼🦱。日後,他們走入學校的綠茵場,走向培訓基地,便是一顆顆火種,能夠照亮校園足球的未來。”(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