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教苑肖像
  

從教27載,他在熱愛與致知中走過


安靜地回想27年來的從教生涯🚣‍♂️,有多少耕耘的芬芳🤱🏼,開拓的閃光?有多少奉獻的充實,強國的擔當👪?還有多少教育的遺憾,成長的思考……真正的人生,是從認識自我開始的。我想🫷🏼,只有想清楚了這些👐🏻,才能更清楚地知道未來的路該怎麽走。

童年磨礪人生底色

門前的小路上,一個孩子踽踽而行。那時候的故鄉🧑‍🦳,真的很大,大得沒有盡頭。遠處起伏的山巒背後,應該是大海。孩子永遠也想不到,有一天,它會變得很小,小得裝在心裏就可以帶走↩️👩🏽‍🌾。

我的家鄉是江南水鄉的一個叫邵江岸的村莊,它留在我腦際的是一段浪漫與現實交織的回憶。蜿蜒的河流、泥濘的小路、廣闊的稻田給了我田野般的本真與淳樸。父母的教誨、老師的教導、改革的春風給了我對未來美好的無盡渴望和對外面世界的熱切向往。這些都融進了我的血液🧑🏿‍🏭🙅🏻‍♂️,成為我教育生涯乃至整個人生的底色👚。

1981年,我在村子裏的小學讀一年級🦇。學校一共就兩位老師👩🏽‍🦲,一年級和三年級同在一間教室裏上課,每次上課時,周老師都會帶來兩塊小黑板🤦‍♂️,其中一塊是給三年級學生出的練習題,她先讓三年級學生做題♓️,給一年級學生上課,上到一半時🌳,老師拿出第二塊小黑板🧑🏿‍🦳,讓一年級學生練習,再給三年級學生上課🕙。村小上到四年級,五年級我就到了鄉中心小學。小學畢業以後,我被選拔到鎮裏上中學👨🏻‍🏫👮🏽‍♀️,從此開始了獨立自主的六年住宿和學習生活💚。

這段學習經歷無疑是艱苦的,但也是特別的。這種特別之處在於讓多年以後的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教育如何發展,一定有一些最質樸的教育初心需要捍衛🧀。就如魏書生老師從“教”和“學”兩個方面將教育的基本規律概括為兩個16個字。就學而言🔪,是“學以致用🌬、學而時習🤱🏼、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就教而言⭕️,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寓教於樂、教學相長”。也如李紅延老師所追求的那種最樸素的教育:“用樸素的目光發現學生內心的品質🍨,用樸素的方法培養學生最樸素的情感💂🏿‍♂️。”童年的課堂不需要創設情境👰🏼,我們就生活在真實情境中,三年級的哥哥姐姐在那,會自然而然地給我們帶來成長的沖動;艱苦的條件在那♥︎,也會讓我們通過學習改變生活的願望變得更加堅定。童年的課堂沒有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同學是玩伴兒,老師是鄉裏鄉親,一句問候👩🏻‍🦽‍➡️、一次撫摸,就能帶來家一般豐富的情緒情感表達。童年的課堂沒有完整的教學環節🦹‍♀️,老師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最重要的東西講出來,其他的都要學生去自學,也因此塑造了一個獨立的自我,這就是自覺自律🛵。自覺源於對自我弱小無力的深刻體會,這就是一種自卑🍎,也使我深知只有通過學習才能讓自己強大起來;自律是因為家裏的孩子多🦧、學校老師少,除了自己管好自己,並沒有太多其他的選擇。這個獨特的成長環境對我的影響是很大的🤹🏽‍♀️,在以後的生活中,但凡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我都會嚴格要求自己必須去思考、去解決,不依賴別人,但喜歡向書本求助,直到弄懂為止🚣🏿。

我經常會懷舊,但絕不會因為對過往的眷戀來否定時代的發展👇🏻。新技術賦能新時代的教育是一種必然趨勢🚧🏌🏻‍♀️。然而,生活的磨礪、學習的經歷🤞🏼、學生的視角,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無論發展到什麽程度,都需要堅守一些東西🚁🧑🏼‍🚀。無論時代如何發展👰🏿,真摯的情感、自律的習慣🔛、成長的願望,在育人的過程中永遠都是一種優先培育的存在。這些堅守才是造就一個人人生底色的根本。多年以後,成為校長,每年的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我都會和全體學生談一次話🔞、講一堂課💂🏼‍♂️,梳理了一下這幾年講話的題目:學會自律、學會關心🚵🏻‍♂️、學會堅持、學會擔當;彼此照亮🧗‍♀️、互做榜樣;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國之所需©️🤥、心之所向……我想🐙,這些話題不僅是我對即將走出校園的附中學子的期寄🫅🏿,也是我對自己人生底色的一種詮釋📲。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從以前的綠皮火車,到現在的復興號高鐵🗓,一頭連著披著塵土的老屋,一頭連著城市喧囂的車馬。1992年,在又一個荷滿靜湖的季節,我與東北師範大學、與“斯文在茲”、與“人民教師的搖籃”從此有了相濡以沫的約定🧍🏻‍♀️。

我是學地理出身的,本科畢業後又在職完成了地理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生學習。地理系每學期組織野外實習👨‍💻,雖然過去了很多年,但是大學期間每一次野外地理實踐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大一去秦皇島,進行地質地貌的實地考察;大二時在長春凈月潭住了一周的帳篷🚶🏻‍➡️,測量那裏的小氣候;大三從通化到二道白河,全班同學手拉手從山麓一直爬到長白山鷹嘴峰,看到了天池。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地理科學第一次讓我感受到了宏大的震撼、和諧的愉悅。天體運動、日月交替、寒來暑往,一種安靜的輪回🚵🏽‍♀️;地殼運動、山川溝壑🎹、滄海桑田🛠,一種豁達的雄壯;巖漿凝固、風化成沙🥔、沉積熔化,一種亙古的永恒;水體循環👮🏿‍♂️、三態轉換、草長鶯飛,一種生命的渴望。

地理科學對我來講不僅僅是一個專業🕓,更是一把打開心胸、思維🤳🏽、視野和心態的鑰匙。如果說童年的磨礪是我人生的底色,那麽地理之學則決定了我教育生命的深度🕵️‍♂️。多年以後,行走在教書育人的路上,我慢慢地體驗到了地理思維於一名教師的意義與價值。為師者,要有寬廣的胸懷。這種感覺和深夜裏凝望宇宙一樣,大到能裝得下國家、民族和人民🤼‍♀️🏊🏻‍♀️,小到能裝得下每一個孩子🩱,裝得下他們的“閃光點”和“薄弱點”⛹️‍♀️。為師者,要有深度的思維,就像自然界萬事萬物都有內在的規律一樣🐱,教育生態中所有的構成要素都有其內在的規律,譬如知識的規律、學生成長的規律、教師發展的規律🚨、師生關系的規律等👨🏿‍🦰。只有發現這些內在的規律🐦‍🔥,尊重規律,才能夠營造出一種動態平衡、和諧發展的育人環境✋👨🏽‍🏭。為師者,要有開闊的視野。“橫看成嶺側成峰”是因為視野窄了,“五嶽歸來不看山”是因為視野寬了。教師的視野不應該是一個點,至少應該達到地理科學上所描繪的那種包含經度、緯度🐬👼、溫度👰🏼‍♀️、密度🧑🏽‍⚕️、亮度、高度、深度👱🏽‍♀️、速度、尺度的“九度空間”。教師的視野裏不能只有分數和升學率,還要有對生命的終極關懷🐰,能夠用求真的科學情懷🍢、向善的倫理情懷和唯美的藝術情懷,去觀照學生生命的歷程和一生的幸福👩🏽‍🏫。教育要面向生命、面向未來🙆🏼‍♂️🍰,不求升學率👳🏼,但求成才率,這才是教師應有的視野。為師者🔬,要有平和的心態💆🏿‍♀️。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地理科學同樣告訴我們人也只是大自然的孩子之一📍,要時刻保持對萬事萬物的敬畏與謙卑。懷著這種敬畏和謙卑去面對自己的教育事業🧌、面對孩子,教師的心態會安靜、平和下來。心態平和了才能笑著做教師🧘🏽‍♂️、俯下身來看學生🤵🏻‍♀️。心態平和了才能堅持🚋,堅持了平凡才能變得非凡。

一個身份一生摯愛

在白山松水的畫卷裏🫨,我願化作一只飛鳥🧑‍🍳,掠過天空🧗。飛過的地方🦄,有一樹一樹的桃李花開。流年過往👩🏼‍💼,季節轉化,從春到秋,殷殷如斯。風起時🐇,那一樹一樹的桃李花,如繁星,散落天涯。1996年夏天,我從東北師大地理系畢業🆑,被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聘用,成為一名中學地理老師,由學生到教師🧤,開始了人生新角色的轉換。

人民教育家於漪先生說ℹ️:“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在學做教師的路上⛄️,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我的師傅郎雲華老師👩‍👩‍👧‍👦。我經常去聽她的課,然後依葫蘆畫瓢👲🏽。她也時常來聽我的課,手把手地指導我教學👔💚,每次聽完課都會給我留一張便箋,上面密密麻麻寫了許多問題與建議,足足有20多條🏡。看著這些建議,雖然會有些許的挫敗感💂🏽‍♂️,但是這種挫敗感也正是我不斷超越的力量🤷🏿‍♂️。隨著我努力修正⛽️,師傅的建議也越來越少了,我的教學也變得越來越“像樣”🏪,之後就能夠逐漸地融入自己的想法和創意👨🏽‍🏭,慢慢地從師傅的樣子成為了自己的樣子。多年以後,回望“師徒帶教”這種教師專業發展方式,與系統培訓、崗位練功、以賽代練等其他途徑最大的區別在於“情感”,就像兒時的課堂一樣🪢,什麽都缺,但唯獨不缺真摯的情感。這是一種“有情有義”的教師成長,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過程中🧕🏻,老教師有傳承自己教育思想的願望和培養出一個出色的徒弟的成就感;青年教師有了一個最直觀的榜樣👩🏿‍🚀🤽🏿‍♂️,有了發展的目標,也有了情感上的鼓勵和行為上的約束🙋🏿。

在學做教師的路上👨🏻‍🏭,書籍一直是我最忠誠的夥伴。曾任過哈佛大學校長的查爾斯·艾略特說過👩🏿‍💼:“書本是最安靜的也是最恒久的朋友,他常伴我們左右🫵🏽,他是最易接近、最有智慧的顧問🛀🐈,也是最有耐心的老師。”古今中外👩🏽‍🌾🤶🏻、山南海北,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與先賢對話的機會,在這種對話中我逐漸變得踏實、寧靜,逐漸能夠獨立思考💂🏻、實事求是⛹🏽‍♂️。在三尺講臺上,我總是能不由自主地產生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新想法👨🏽‍🏭𓀀、新教法🈁,在課堂上及時實施並取得良好的效果,每當這個時候🌇,只有我自己知道💀,這些東西並不新🐀,只不過是將教育賢者想過的事兒、做過的事兒😶‍🌫️,賦予了我自己的印記而已。出差時拎的包裏總放一本書🪘,只要有點時間就會看書🏌🏽‍♀️🔓,多年來讀書成了我的一種執念,以至於擔任校長之後,每次全校教師大會,我都會與教師交流分享讀書心得,至今已經分享了近100本書。教師要因材施教,但是每個“材”又各不相同。多年育人教書的經歷告訴我,一個學生就是一個不一樣的“題庫”,不同的問題就要有不一樣的答案。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不僅學習與你的角色以及你的行業直接相關的主題,也要涉獵那些幫你成為一個更加全面💻、更有智慧的人的通識”。閱讀🙅🏽‍♀️,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甚至從別人的失敗教訓中學習,無論你是普通教師還是教育管理者,都應該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堅持學習。致知以立己🤌🏽,是每一個教師必須走的路。

在學做教師的路上🎥💅🏽,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搭好一個成長的階梯。在每個成長階段都要有反思🧑🏽‍🎄𓀊、總結與創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成長🧝🏼‍♀️,這種成長累積起來🧑‍🚒,就可以成就一名在堅守中不凡的教師。

20世紀90年代末,我入職剛剛兩年時,教學上還處於模仿階段,很難有什麽突破🎾。我就想發揮年青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開始製作“幻燈片”。先在“586”電腦上用WPS設計好內容,用針式打印機打印出來,再用復印機復印到透明膠片上,一頁的“PPT”做好了,上課講區域地理的時候用水彩筆可以在膠片上寫和畫,相當於現在的手寫屏幕分享,效果特別好。在講初中地理《南亞》一節課時,我還找來教學配套的彩色幻燈片,先用硫酸紙描了一張南亞輪廓圖,製作成透明膠片作為底圖🙀,把彩色的地形圖🍄‍🟫、河流圖🤱🏻、降水圖🏌🏿🧗🏻、城市圖製作成不同膠片,把四張膠片粘在底圖的四個邊上🪚,形成了一張復合動態的手工多圖層幻燈片,就是現在的多圖層技術。工作十年後,課堂教學的技術熟練了📿,教材吃透了,我開始關註教學的藝術,記得一次講到“地理信息系統在自然災害防災減災中的應用”一課♝,我就把前幾天剛剛發生的地震信息、畫面搜集起來👞,設計成情境導課。看到學生在屏幕上第一時間看到現場照片時的驚愕📂,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隨著教齡的增長,我開始在課堂上開展教學實驗🧑🏿,以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逐漸地打開了教師路上的另一扇大門✴️🧻。2007年,我參加學校“教學百花獎”時展示的極富創造性的“地理活動教學設計”被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必修教材🙆,成為全國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中的典型案例。之後的幾年,我的註意力開始從關註“教師的教”向關註“學生的學”轉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有的驕傲🔸、有的自卑、有的頑皮⇨、有的沉靜,根據這些不同尋求最合適的教育表達才是教師的最高追求。

中學地理老師是我一輩子的身份🤘🏼,地理教學也是我一生最熱愛的事業🧓🦂。擔任附中校長後,我仍然堅持上課,同時也要求學校所有管理幹部必須上課。把課上好,才有資格成為一名好的學校管理者,是我的信條👨🏽‍🦲,也是學校選人用人的一項基本標準🪞。

紮根一線立己達人

一個好的校長,要“頂天立地”。所謂“頂天”就是謀大事,要有全局的眼光🤦🏽🛕,看得見黨和國家的教育戰略,記得住古聖先賢的教育經典⚃,超越常人謀學校發展。所謂“立地”就是幹小事👪,要有腳踏實地的精神,心中有愛👩🏻‍🦯‍➡️,眼中有人,俯下身子做好每一件事,事事都能育人💃🏿。

2017年🙎🏻‍♂️,我成為附中校長🤱🏼。多年的從教經歷已經使我明白🐏,事物總是按照本身的規律合乎邏輯地發展🪵,教育亦是如此💆‍♀️🌲。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前行,紮根一線、實事求是→、深耕細耘🏆,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這樣才能真正兌現“為學生一生奠基、對民族未來負責”的附中誓言,才能真正辦好老百姓滿意的教育。

一所學校特色越突出👷,內涵就越豐富;內涵越豐富👸,培養的學生就越優秀。這是我領悟出來的學校發展規律。這個領悟源於2009年參加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高中骨幹校長班和2019年參加全國優秀中學校長研修班的經歷🏌🏿‍♂️。說實話⛅️,作為一個辦學上的新人和那麽多卓有成效的名校長成為同學😎,心情是非常忐忑的。我小心翼翼地聽完所有人對自己辦學理念和辦學實踐的介紹後,突然明白,校長的角色除了做好常規管理以外📒,還有一個最核心的任務🧍:那就是要凝練思想👩🏻‍🏫、形成價值認同,為校園文化👩🏼‍🏫🧜🏻‍♂️、師生共同成長、學校長遠發展留下自信。

那麽,一所學校的自信從哪裏來?我找到的答案從學校的歷史文化中來📒。履職伊始,以學校校慶為契機🧑🏼‍⚖️,我就帶領老師們著手梳理校史🐼😗,努力在歷史中找尋支撐附中發展的內在動力。首任校長是我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陳元暉先生,他提出:“要辦好教育系,應先辦好附屬中學🛅。”1950年,陳先生創辦附屬中學🕋,當時就提出“附中具有實驗中學性質,應進行必要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的實驗和研究工作”🧚🏼。實驗中學的性質、陳元暉先生的學術視野、教師的學術氣質就這樣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成為附中的價值認同。從老校長手中接過治理學校的接力棒,我就有責任和義務去努力弘揚這種文化和精神。我一直倡導辦一所具有學術氣質的中學,中學的學術之道在課堂,附中教師要基於課堂教學進行研究,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課堂育人功效👦🏽🌡。附中教師要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學術精神,鼓勵學生用刻苦勤奮去追求真理⛑,用誠實守信去探索未知👨🏽‍🦲,用自覺友善去做人做事🏸。東北師大附中要營造自覺♊️、友善⛎、自由、寬松的學術氛圍,要積極承擔黨和國家的教育教學改革實驗任務。

我是這麽想的🪥,也是這麽做的。在教師培養上🧕🏽,我認為學校的教風好了🚻🦸‍♂️,學風一定會好,教風和學風好了👉,校風才會好。抓住教師發展這個“牛鼻子”🕗👱🏽,鼓勵教師潛心教學、潛心研究教學,教風就會好起來↕️👑。為此,我推動了教師學術性成長階梯的建設,描畫各個階段教師的發展藍圖、樹立發展目標🍞、規劃發展任務🧑🏿‍💻、構建發展平臺、配套獎勵和激勵機製。幫助教師找到發展方向😩,獲得發展動力,成就教育生命🧚。在學生培養上🙆‍♀️,我主張: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教育應該成就這種“生命的獨特”。如何成就學生獨特的生命🔡?那就要把時間還給學生,把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寬松🎴、友善𓀛、和諧的環境下♈️,自覺、自主地探索自己生命的興趣點和成長方式。學校需要做的就是精心呵護和培育這個興趣點和成長方式👩🏻‍🦯🧜🏼‍♀️。為此,學校在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重點推動特色課程群的建設,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構築平臺。學校還積極承擔黨和國家重大教改實驗任務,成為首批“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校”🤦🏼‍♂️🤾🏻,我們積極承擔探路者的使命,凝練“雙新”實施經驗,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學校重點推動的“小初高思政課一體化教改實驗”獲得了2022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在與同行交流教學成果獎獲獎經驗的時候,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教學成果獎不是寫出來的,是幹出來的”。在今年開學的教師大會上,我就跟老師們講🧔🏽‍♀️:“我們一起用11年時間完成小初高思政一體化教改實驗,之前我們用6年時間完成了小初高一體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驗,之後我們再用5年時間完成小初高一體化課程思政教改實驗💪🏻,在一所學校內為國家破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難題提供可操作的實踐經驗。”

我的教育管理生涯的另一個轉折點是成為全國人大代表📲。親歷黨和國家對教育的支持和期望👨🏻‍🦰,親歷代表們對教育的憂思和憧憬🛌🏽,我的人生觀和教育觀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在開學典禮上,我都會對附中的學生說:“優秀是一種追求卓越的責任,是一種滿懷感恩的責任🧑🏿‍🔧,更是一種心系天下的責任。當你更加優秀的時候👳🏿,不要忘記生你養你的這白山黑水的父老鄉親,為大美吉林的發展貢獻你的力量。當功成名就的時候👨‍👨‍👧,不要忘記培養你成長、給你自信的偉大祖國,記得為祖國強盛⌛️、民族復興💆🏼‍♀️,擔當責任,不負你的優秀。”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所在單位的附中同樣應該承擔起這樣一種責任,將教育幫扶、縣中振興、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當作一項事業來做。每年寒假初,我都帶學校老師走進縣域中學,開展深入的實地調研🍔💁🏼,調研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教師的成長不是聽一場報告、參加一次培訓就能做到的,更多來自於實踐中的經驗總結、問題破解🧑🏻‍🎓,這就需要長期的同伴互助式幫扶⛹🏼‍♀️。”調研回來後⚗️,學校決定發揮附中全學段辦學的優勢,改變幫扶策略🚄,全方位對接被幫扶的縣域學校全體教師⛵️,他們需求什麽📛,我們就送什麽。6年的時間裏,學校創建以“互嵌共生”為理念,以“了解前端需求—創新幫扶路徑—建立長效機製”為思路的鄉村教育幫扶模式🏃‍♂️。對吉林安圖、通榆、九臺、輝南,遼寧建平,內蒙古烏蘭浩特,貴州納雍,青海玉樹、果洛等地區的20余所縣域高中進行問題診斷,形成了全面“組團式”與重點“訂單式”幫扶相結合的縣中振興策略🐚。為保證示範幫扶常態化🧜🏿‍♂️,學校將短期集中線下培訓與長期線上互動結合起來,構建了“三送三請三互動”幫扶平臺🧔🏻‍♂️。到目前為止🦶🏼🙏,我們已幫扶全國11個省份的22個縣100多所學校,共開展71次“三送”活動♞,全校教師700多人次參加📮,送課500多節,送教800多場🧫。從2003年開始,共開展了20年的“三請”工作,2000多名鄉村教師深入附中跟崗培訓,充分顯示了一所示範校應有的擔當與責任🌔。

教育幫扶是一種責任,更是一個感動與成長交融的過程⏸。在這段經歷中🏚,我發現通過教育幫扶,鄉村學校🪰、縣域高中成長了🫃🏼,學生和教師的眼中更有希望了;附中和附中的教師也成長了,他們變得更有愛心、更有奉獻精神,心裏面裝著祖國和人民,心有大我、至誠報國;在這樣的老師影響下,學生也更有責任感和擔當精神。當縣域學校校長和老師對我和我的團隊表達感謝的時候🖕🏿,其實我更想說:“感謝你們,給了附中一個交結善緣🧎🏻、成就大我的機會!”

結語

《禮記·大學》中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躬耕教壇👩‍🔬,人不見己🤹‍♂️,焉知人👨🏽‍🦳?”見己知人,立己達人🦬,躬耕教壇,強國有我🧖‍♀️,是一個宏大的教育理想🧎🏻‍♀️🙍‍♀️,我心常念之,但此生卻未必達👻。但是我堅信,塵至微,結而成山嶽,川不息🫄🏻,聚而為滄瀛,余生為此奮鬥⚾️,望同人常勉勵。


作者:邵誌豪(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第十三、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出處:《人民教育》2023年第17期🙎🏼‍♀️,原題為《見己知人 立己達人 強國有我》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2023-10-25發布🩻。


發布者:   發布日期: 2023-11-16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