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海外瞭望
  

韓國形成人才與產業發展共生機製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縱觀世界多個發達國家的發展路徑,無不表現出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緊密關聯,直至深度融合👩🏽‍🚀、一體化推進的趨勢。

20世紀60年代初期,韓國經濟起飛取得的初步成果開始引發國際社會的關註,之後30余年間直至21世紀前後,韓國經濟基本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教育、科技、人才的一體化在韓國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韓國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經濟轉型和創新驅動發展,依靠教育培養大量適應新經濟需求的人才;通過新型研究型大學和創新高地的協同建設推動尖端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7️⃣,為產業發展夯實基礎;通過積極振興和投資英才教育培養大批科技人才後備軍🏮🏊🏽‍♂️,為國家持續發展註入動力。

教育順應產業結構調整與人才規格變化需求

1962年,韓國政府在《經濟白皮書》中明確指出,第一個“經濟開發五年計劃”的基本目標是“實現經濟的自立化與工業化”🤵🏽‍♂️。因此🐋,20世紀60年代初,韓國國家發展的目標是自助、自立、自主★🚓。到20世紀70年代末🧓🏽,韓國經濟實現了年均8.3%的高增長。在此期間,韓國的產業結構經歷了兩次大的轉型,一是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形成的以輕工業為中心的勞動力集約型產業結構,二是20世紀70年代形成的以重化工業為中心的資本集約型產業結構🎙🧖‍♀️。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韓國廣泛開展掃盲運動🧛‍♀️,並快速普及小學教育,為韓國第一次產業結構轉型提供了大量合格的勞動力,出口導向型經濟戰略成效顯著🧏🏻‍♀️⚛️。進入20世紀70年代,受能源危機和國際經濟低迷等因素影響👿,過分依賴外資的經濟模式開始出現副作用🚛,低附加值的勞動力集約型輕工業產品也逐漸喪失競爭力0️⃣。20世紀60年代的經濟發展戰略和產業結構已無法滿足國家發展需要。韓國政府將構建自立型經濟結構和促進區域均衡發展作為國家發展的新目標,決定通過發展重化工業加速工業化進程。

1973年1月,韓國發布“重化工業化宣言”,突出強調重化工業立國的發展戰略。該時期韓國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發展均迎合了重化工業技術發展與人才培養需要。在中等教育領域,韓國政府持續增設職業類高中,著力發展各類工業高中👩🏿‍✈️,20世紀70年代職業類高中增設了124所🛳,學生數以年均10.5%的比例增加🧗‍♂️。在高等教育領域,韓國政府重點支持工學專業發展💆‍♀️。以發端於20世紀70年代的大學特色化政策為例🕰,在1973年首批獲批建設的18所大學51個特色化專業中🏂🏿👨🏿‍🦲,工學專業有25個,重點資助機械、材料👳🏻‍♂️、造船🥾、化學、電氣和金屬等專業;同時,大幅增加相關專業招生人數👱🏽,以釜山大學工學院機械專業為例🔵,1976年被選定為特色工學院時該專業招生人數為90名,1980年招生人數增加至1000名🧑🏿‍🦰。

進入20世紀80年代🧠,韓國政府提出“穩定、效率、均衡”的經濟發展方針🧔🏽‍♂️,采取穩妥的自由經濟發展方式🏌🏽,通過市場來調節經濟發展🐦‍🔥。同時,改變重化工業主導型的經濟政策,製定以高科技為先導的經濟發展戰略👩🏻‍🦱。經濟發展決定勞動力市場人才層次需要,教育結構也必然會發生改變,韓國職業教育也由高中階段向高等教育階段延伸,開始提高職業教育辦學層次🙅🏻‍♀️,將各地實業高等專門學校和初級大學合並成立專科大學🐈‍⬛,擴大專科大學招生名額🧖🏻‍♂️,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專科大學質量。截至1990年𓀆,韓國專科大學學生數量從1980年的16.5萬人增加到32.3萬人。至此,韓國形成了由職業高中🦹‍♀️、2—3年製專科大學😑👨🏽‍⚖️、4年製工學院組成的職業教育新體系,實現了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雙向促進。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為應對經濟全球化🤷🏽‍♂️、信息化挑戰🌽👦🏽,韓國出臺新型職業教育培訓體製方案🍔🏺,旨在建立面向終身學習社會的終身職業教育體製🎡,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擴大職業高中的培養能力🚵🏻。同時,在普通高中開展職業教育,提供多層次🙏、多類型的高等職業教育。根據1962—1996年數據統計,韓國普通高中和職業類高中的比例始終保持在6∶4左右🍅。1962年🆕,普通高中在讀學生數19.4萬名🏊🏻,職業類高中在讀學生數12.4萬名😤;1980年上述兩組數據分別是93.2萬名和76.4萬名;1996年分別是130.3名和93.9萬名。

隨著韓國學齡人口迅速下降以及高等教育大規模擴招🧞,職業高中畢業生也從之前的以就業為主轉變為以升學為主,究其原因在於亞洲金融危機後韓國社會經濟的轉型升級🗿🏃‍➡️。職高畢業生選擇繼續進入高等教育領域深造,以期得到更好的工作。

總體而言👩‍⚕️,20世紀下半葉韓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尤其是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為韓國經濟騰飛對各種技術勞動力的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資本儲備。

協同共建新型研究型大學、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創新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決定性因素👏🏼。一流大學建設是教育強國的核心競爭優勢。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有賴於一流大學基礎研究的強化和原始創新的加強。

20世紀70年代末🚢,韓國提出“科技立國”的國家發展戰略。科技立國的前提是增強國家尖端技術領域國際競爭力,振興基礎領域研究,快速提升以大學為中心的科研機構的研究水平👨🏼‍🎤。韓國借鑒美國經驗,意識到新型研究型大學在組織架構📖、跨學科融合、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巨大優勢,在原有傳統研究型大學基礎上,陸續興建了一批新型研究型大學和科技院🕵🏽、區域性創新高地和高質量大學科技園區,推動人才的“引育並舉”🚻,從實踐層面推動了新型研究型大學、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協同共建🪣。

韓國新型研究型大學中,韓國科學技術院和浦項科技大學最具代表性👩🏽‍🏫🦣。二者有相同的發展特征,即與代表性國家創新高地共生共榮🏋🏿。其中,韓國科學技術院走的是政府主導型建設路徑,而浦項科技大學則是企業(市場)導向型建設路徑的典範♌️。

韓國科學技術院始建於1971年,是韓國第一所研究型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建設初期通過吸引海外韓國籍科學家和集聚國內相關專業領域人才奠定發展基礎,逐漸從培養解讀國外先進技術的工程師走向培養科技創新型領導者。1989年,韓國科學技術院與籌建於1973年的韓國大德科技園整合發展,韓國科學技術院主導基礎研究,大德科技園內的大型公共科研機構及高技術企業聚焦應用技術開發。大德科技園最早主要從事機械、能源、化學、造船等重化工領域的研究開發,20世紀80年代逐漸向電子、精密機械、精細化工、新材料以及航天衛星、生物工程等領域發展,20世紀90年代末陸續引入原子能研究所、電子通信研究院🌋、生命科學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和三星等企業研究所🧃,成為韓國最大規模人才中心和科學技術聚集地。

浦項科技大學創建於1986年🏋🏿‍♀️🏌🏼‍♂️,依托浦項製鐵和浦項國家工業園迅速成長🚪,旨在為韓國培養尖端的理工科技人才。據2022年韓國《中央日報》大學評價,浦項科技大學在韓國工科類專業排名第一🦸🏽‍♀️✫,自然科學類排名第二。可以說,浦項科技大學與韓國科學技術院一道,引領了韓國近半個世紀的科學技術發展。

為滿足國家發展對高端人才的需求,韓國除人才自主培養外,還積極實施人才“引進來”與“走出去”戰略。一方面,韓國科技部1968年著手啟動“海外科學家引進計劃”,以全職和兼職形式👩‍🚀,引進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的科技工作者赴韓工作。1968年至1990年,通過該計劃引進1051名全職研究員🍂,1968年至1994年,引進1127名兼職研究員。20世紀90年代⬆️,韓國將人才建設工作重心轉向培養研究人才及引進海外高端國際人才,分別實施了“高級科學工作者招聘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工程”和“留學韓國”等項目。另一方面,韓國科技部從1981年開始啟動“國內科研人員海外研修計劃”🏃🏻‍♂️,為年輕有為的科學家提供在國際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學習研修的機會。1982年至1990年,共有1144人獲得該計劃的資助。直至20世紀末,該計劃的實施規模均穩定在每年200人左右。高端人才成為支撐以新型研究型大學為代表的一流科研機構、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協同共建的關鍵性資源🧝🏽‍♂️,是韓國國家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支撐🧑🏻。

大力推進英才教育以培養主導國家改革發展的創造性人才

為應對變化的、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需要培養能夠解決多樣性問題的🦸🏽‍♂️、具備自我主導能力和變革能力的人才。如何實現人才的早發現🧗🏻‍♂️、早培養🤾🏽‍♀️、早成才🧑🏼‍🎄,是世界各國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

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際經濟形勢的急劇變化暴露出韓國經濟國際競爭力嚴重不足🪝,國內要求從教育改革中尋找對策的呼聲越來越強烈👮🏼。為確保國家競爭力,韓國開始發掘和培養在特定領域具有特殊卓越才能的人才✹。1983年,韓國設立第一所英才中等教育機構——京畿科學高中,1984年在大田、光州🌝、慶南等全國各主要市、道陸續開辦了科學高中👮🏿🫵🏽。截至1993年,全國12個市、道共設立13所科學高中,與普通高中不同💺🤘,這些學校開設的課程大大增強了科學專業性🗜,並且實施加速課程🖼。1983年至1992年,科學高中共有3000多名學生被韓國科學技術院錄取💡。其中,超過一半的學生提前一年畢業進入大學🐔。

20世紀末🏊🏻‍♀️,由於國際尖端科學競爭日益激烈、全球性問題增加、全球供應鏈危機等國際環境的持續挑戰👨🏻‍🦱,加之應對人口結構變化、數字化轉型🧑‍🦽、地區均衡發展等社會問題的需求日益迫切,韓國開始著力提高英才教育的系統性與效率性,並且為更多的兒童提供接受英才教育的機會。1996年🥷🏽,韓國教育開發院設立全國英才教育中心,各市📼✍️、道教育廳開設英才教育院,1997年科技部指定部分大學下設科學英才教育中心,通過放學後及周末、寒暑假項目開展與中小學各階段正規課程相銜接的多樣化主題學習和深化學習😼。

21世紀初👮🏽,隨著《英才教育振興法》的製定與實施🙍🏿‍♂️,韓國正式構建了基於英才學校🦶🏿、英才教育院🐩🤦🏻‍♂️、英才班級的英才發掘與培養體系。從2002年開始,韓國每五年頒布一次《英才教育振興綜合計劃》,在第一次綜合計劃期間,英才教育受惠學生數量從2003年的1.9萬名增長至2007年的4.6萬名®️,教育機構數量從2003年的400所增加至2007年的663所🂠。此後,英才教育受惠學生數量在2013年達到峰值👩🏼‍🎓,為12.1萬名。隨著英才教育體系不斷成熟💅🏿,《英才教育振興綜合計劃》設定的英才教育發展重點逐漸從關註質量提升🍇,轉向機會擴大,最終走向全面培養主導國家改革發展的創造性人才,為韓國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後備力量👏🏼。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彼此支撐🍿、相互促進,推動了韓國的經濟高速發展與國家迅速崛起。

作者♞:梁榮華(作者單位系東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國際比較與中國的戰略選擇研究”[22JJD880006]成果)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2023-9-28 09版 版名🔀🪴:環球周刊


 

 


發布者:   發布日期: 2023-10-18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