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的目標是經過5至10年努力,各級黨委和政府科學履行職責水平明顯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立德樹人落實機製更加完善🧙🏽♀️,引導教師潛心育人的評價製度更加健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辦法更加多元,社會選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學🌬。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時代特征、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
在改革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方面🥦,《方案》指出🔃,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正確政績觀,不得下達升學指標或以中高考升學率考核下一級黨委和政府、教育部門、學校和教師🐹,不得將升學率與學校工程項目、經費分配➝、評優評先等掛鉤🏓,不得通過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績為標準獎勵教師和學生,嚴禁公布🧘🏻、宣傳、炒作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對教育生態問題突出、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依規依法問責追責。
在改革教師評價方面👉🏿,《方案》指出,推進踐行教書育人使命,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突出教育教學實績🧗,強化一線學生工作,改進高校教師科研評價🙍🏽♀️,推進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
《方案》指出👩🏻,把認真履行教育教學職責作為評價教師的基本要求,引導教師上好每一節課😺、關愛每一個學生。幼兒園教師評價突出保教實踐。探索建立中小學教師教學述評製度,任課教師每學期須對每個學生進行學業述評🥣🍈,述評情況納入教師考核內容✋🏿👬。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考核辦法👩🏼🎨,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傾斜,向教學一線和教育教學效果突出的教師傾斜。規範高校教師聘用和職稱評聘條件設置,不得將國(境)外學習經歷作為限製性條件。把參與教研活動,編寫教材、案例,指導學生畢業設計🚣🏼♀️、就業、創新創業、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競賽展演等計入工作量。落實教授上課製度🈚️,高校應明確教授承擔本(專)科生教學最低課時要求,確保教學質量,對未達到要求的給予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處理。
《方案》要求,突出質量導向,重點評價學術貢獻、社會貢獻以及支撐人才培養情況🏊🏽♂️,不得將論文數、項目數🤢、課題經費等科研量化指標與績效工資分配、獎勵掛鉤。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崗位特點👮🏼,堅持分類評價,推行代表性成果評價,探索長周期評價,完善同行專家評議機製,註重個人評價與團隊評價相結合。探索國防科技等特殊領域教師科研專門評價辦法🦗😇。對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前沿技術突破、解決重大工程技術難題、在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中作出重大貢獻的📵,申報高級職稱時論文可不作限製性要求🪥。
教育部負責人表示,學生是接受教育的主體👨🏻,學生評價是教育評價的基礎環節。正確的評價“指揮棒”🤽🏿♀️,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扭轉當前學生評價中存在的以分數給學生貼標簽等錯誤傾向,《方案》指出,要深化考試招生製度改革。在中高考方面,提出穩步推進中高考改革🤦♂️,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加快完善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建設和使用辦法😘,逐步轉變簡單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的招生模式。完善高等職業教育“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在研究生考試招生方面,提出深化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加強科研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考查。在招生秩序方面,提出各級各類學校不得通過設置獎金等方式違規爭搶生源🎣。在促進終身學習方面,提出探索建立學分銀行製度↘️,推動多種形式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實現不同類型教育、學歷與非學歷教育、校內與校外教育之間互通銜接👨🦰,暢通終身學習和人才成長渠道。
在改革用人評價方面👆🏼,《方案》指出,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要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製,改變人才“高消費”狀況,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