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8️⃣,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科學類書籍對激發學生科學興趣,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具有重要作用。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中,自然科學類書籍占20%,為挑選自然科學書籍提供了參考,但科學類書籍不像文學作品🏑,有些內容比較嚴肅💇🏽、艱澀〽️、枯燥,教師如何用好《指導目錄》,如何引導學生愛上自然科學閱讀💑,這篇文章給了教師非常實用的建議,一起來看。
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簡稱《指導目錄》)中,自然科學類書籍占20%,涉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自然地理等學科。《指導目錄》推薦的書籍涉及科學知識及與生活的聯系、科學方法、科學本質,以及科學家的探索歷程、科學思想和人文情懷等方面,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將起到積極的作用🫘。相關學科教師要自覺承擔起促進學生閱讀自然科學類書籍的職責,悉心指導學生閱讀🏋🏽♀️,讓學生通過廣泛的閱讀,領略科學更為寬闊的天地和更為美麗的風景。
01
以教師閱讀促學生閱讀
對於學生課外閱讀的要求,語文學科課程標準對學生各個年段的課外閱讀提出了明確要求,例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7-9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而自然科學各學科的課程標準並沒有類似的要求✂️,相關學科教師通常不像語文教師那樣關註學生的課外閱讀,也容易使自己疏於閱讀。由於缺少廣泛閱讀,不少自然科學教師知識面十分狹窄👆🏿,甚至對科學知識造成誤解。比如,許多物理教師都認為壓敏電阻是阻值隨壓力而變化的電阻🤘🏿。其實👧,壓敏電阻是阻值隨電壓而變化的電阻🧫🧑🏼💼。出現這種集體性錯誤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絕大多數物理教師對敏感電阻的知識都來源於教輔,而不是有關的專業書刊♐️。
對此,教師應當認識到,雖然中小學自然科學類課程涉及的知識相對簡單😐、穩定🤟🏽,但教師對所教知識的認識需要不斷擴大和加深👨🏻🍳,教學的理念和方法需要不斷更新,與知識相關聯的生活也在瞬息萬變。所以,教師必須做一個終身閱讀者🦁,以勤奮的閱讀去影響和促進學生的閱讀。
改變教師辦公室的環境
辦公室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外的主要工作場所👩🏽🌾,也是學生了解教師在課堂之外工作狀況的重要場所。教師的書架和案頭不能被各種教輔占滿,而應當騰出足夠的“地盤”來放置各類讀物,包括《指導目錄》所推薦的書籍🎣🧺;教師應當在百忙之中擠出一些時間來閱讀這些書。這不僅會使自己變得更優秀,也會對學生的閱讀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許多中小學生都很崇拜自己的老師,與老師讀相同的課外書,會讓他們引以為傲🧑🏿🎨。
熟讀《指導目錄》推薦的相關書籍
《指導目錄》中自然科學類書籍涉及的知識非常廣闊🫸🏿🧚🏼,有的遠遠超出課程標準涉及的知識範圍。其中有不少知識不但學生原先未知,而且對教師來說也是比較生疏的。比如,《指導目錄》推薦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一書,雖然教師在大學物理中曾經學過,但這些知識以往都沒有進入中學教科書🙎♂️,現行高中物理教材在“經典力學的局限性”一節只是涉及相對論的一點皮毛知識👩🏿⚕️,因為從未列入高考範圍🪲,教師基本上不用教。加上日常生活根本用不到相對論知識🌐🧝🏿♂️,使得教師曾經學過的相對論知識早已遺忘得所剩無幾。
在課外閱讀中,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會產生新的話題👨🏫,也經常會就閱讀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求教教師🐉。為此,自然科學相關學科教師應盡快惡補課外閱讀這一課✊🙅♂️,並自覺承擔起指導學生閱讀自然科學類課外書籍的職責。雖然教師閱讀書籍的數量和類別要遠多於學生,但對《指導目錄》所推薦的本學科、本學段的課外書籍,應當優先熟讀🚶➡️。要充分了解這些書籍的內容、特點、適用對象👷🏻♀️,掃除知識盲點🈺。這樣,教師才能與學生圍繞課外讀物進行順暢交流,才能對學生的閱讀提供有效指導和幫助。
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協作
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對許多自然科學相關學科教師來說是一項富有挑戰的工作🔋,如何有效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是自然科學相關學科教師面臨的新問題,需要加強交流和研討🔲。由於自然科學類書籍涉及的內容差異較大🔐,而自然科學類相關學科教師常常又各有專長和愛好🦹🏻♂️,因此教師除了負責指導所教學生之外🧗♂️,也要打破班級界限進行跨班指導🙇🏽。要根據教師的特長,讓不同的教師承擔不同的指導任務。
例如🪶,新近畢業的教師可側重指導全校學生向大學知識延伸的書籍的閱讀;知識面比較廣的教師可側重指導科普類書籍的閱讀;動手能力較強的教師可側重指導全校學生動手操作🤲🏼😪、遊戲方面書籍的閱讀;對科學本質有比較深刻理解的教師可側重指導對科學本身的認識方面書籍的閱讀🫶🗿。沒有特別專長的教師⏳,可以多承擔全校性有關活動的組織◻️、服務📥、宣傳等方面的工作。
02
依學科特點促靈活閱讀
《指導目錄》中的自然科學類書籍有以下特點:一是內容涉及面較廣,有的屬於知識的拓展和深化♓️;有的屬於實驗和遊戲🧩🚴🏼♂️;有的反映科學的歷程,展示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有的涉及知識的應用🧜🏽♀️,體現科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等等。二是學生閱讀時對文本的理解嚴重依賴原有的經驗知識🏋🏻。特別是知識深化方面的內容🦡,如果學生缺乏足夠的前知識,他們的閱讀將會產生很大的困難。教師應當依學科特點🏊🏻,指導學生靈活閱讀。
選擇性閱讀
一是學生應能選擇與自身特點相適應的書。一般來說,科普類、科學方法通識類以及反映科學歷程方面的書籍能夠普遍適合不同的學生;反映前沿科學方面的書籍比較適合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並樂於深入探究的學生;遊戲🪧、實驗類書籍比較適合喜歡動手操作的學生。對此,教師應幫助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合的書籍閱讀🧓🏿。
二是學生可以選讀一本書中的部分內容。往往存在這樣的情形🔧:學生閱讀的某本課外書,對其中的內容有些能夠讀懂,有些只能半懂🚄,有些則全然不懂🧖🏼♂️🧑⚖️。課外書不是教科書,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閱讀自己能讀懂的內容;要允許自己有部分內容閱讀時處於半懂的狀態🍌,並能夠從許多不懂的內容中找到自己能夠理解的部分;而對於一時完全無法讀懂的內容,則可暫時擱置。
例如《居裏夫人文選》,該書上篇“放射性物質的研究”涉及有關放射性非常專業的知識,即使是教師閱讀起來也不輕松😸,而中篇“居裏傳”、下篇“居裏夫人傳”♑️,以及“附錄A榮譽·生平·論著”“附錄B居裏夫人與中國”🥟,反映的是居裏夫婦的科學人生和思想情操,閱讀起來比較輕松👨🦰,對學生也很有教益,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中篇及之後的內容閱讀💜。當然🏇🏼📡,我們不希望學生一遇到困難就放棄,而應鼓勵學生知難而進💇🏿😖。閱讀遇到困難時🥤,要善於與他人交流,或求助他人🐡。對這些學生,教師應當悉心幫助,或提示他們閱讀其他輔助讀物。
差異性要求
學生閱讀自然科學類書籍♉️,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達到同等的要求😉。教師應當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對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讀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對自己感興趣有專長的內容可以精讀👧🏿,深刻理解其含義🛥。自然科學知識高度概括🥂💀,貌似簡單卻具有豐富的內涵,並與其他眾多知識存在復雜的聯系,所以精讀的書籍不宜過多🫸🏼,閱讀時要慢慢咀嚼,不能片面追求速度。要用探究的方式,帶著問題反復研讀,並將書的內容與自己的經驗知識相互作用,加以內化。而其他內容則可以泛讀🫲🏿,通過瀏覽大致了解即可🔖。
跳躍性閱讀
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的理解⛹🏽♂️,需要足夠的知識儲備。由於多數課外書的內容與教科書的內容並不相同🪂,即使有的內容相同,但編排順序與教科書並非一致。有的課外書內容非常豐富👨🚒,像《十萬個為什麽》是一套大型叢書,有18個分冊⚂,涉及自然科學的各個門類,學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讀完。為了使學生的閱讀更為有效💤,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學會跳躍性閱讀,即不是讀完一本再讀另一本🧜🏻♀️😅,也不是非要從一本書的首頁開始逐頁往下讀。要幫助學生製訂閱讀計劃😨,安排每個學期的閱讀內容。對於一些與教科書知識存在密切關聯的讀物📼,要結合教學的進度安排閱讀進度。
讀寫做結合
自然科學知識中有概念、規律、模型等內容,其表達形式有文字也有公式、圖像等。理解這些知識,需要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能對知識的表達形式進行轉化🍇。所以,閱讀自然科學類書籍不能像看小說,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一邊讀一邊在紙上寫寫畫畫🤓🐾。例如🧑🍼,可以用概念圖來反映知識之間的關系,或將知識的一種表達形式轉化為另一種表達形式➕,有的推導過程可以親自推導一下⛹🏽♂️🤵🏽♀️,等等。
對自然科學類書籍中的遊戲、實驗等活動👬🏻,教師應當提示學生,不能只是停留在閱讀層面,而應選擇一部分活動動手做做。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促進思維的發展🛀🏼。
03
以課堂教學促課外閱讀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就是材料的選擇及其組織。自然科學知識比較抽象🙋💃,為了幫助學生通過所學知識實現建構理解🎥🕍,教師需要提供大量的素材。書中蘊含著豐富的教學素材☎,教師應當通過廣泛閱讀加以汲取,建立教學素材庫並隨時用於教學🛷,以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
用課外讀物中的素材豐富教學內容
將課外讀物的素材用於教學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應當從多個視角去選擇教學素材,包括擴大知識視野的素材,深化教材內容的素材👮🏼🧚,解說教材內容的素材✌🏿,增強知識趣味性的素材,將教材內容具體化的素材,反映科學歷程👅、科學精神的素材,反映科學、技術、社會關系的素材🚶🏻➡️,體現不同學科知識相互滲透的素材,科學遊戲🕍、實驗等活動素材,等等。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素材的引用有明示出處和無明示出處兩種方法。自然科學教學中🧛♀️,素材的引用大多沒有明示出處。教師應當改變做法,化暗引為明引,讓課外書目經常在課堂上露面🙋🏻♂️,這樣做能使學生產生一種思想:學習自然科學不能滿足於教科書的學習🏔🧲,《指導目錄》中自然科學類的書籍能夠極大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熱情。
從課外讀物中選擇命題的素材
《指導目錄》中的相關書籍還可為編製各類習題提供豐富多彩的素材🧒🏽。利用這些素材編製的習題具有趣味性強💅🏼、生活氣息濃等特點,教師要善於選取相關素材編製課內思考討論題、課後練習題和考試試題❓。由於學生對解題活動通常都比較重視,所以這一做法對於促進學生課外閱讀是十分有效的。
04
以多樣活動促深度閱讀
自然科學類書籍不像文學作品,它通常沒有華麗的語言🚵🏼♀️,也沒有吸引人的故事情節,比較嚴肅、艱澀、枯燥,閱讀起來比較費勁🚣🏻,加上課外閱讀的非強製性和選擇性等特點👨🏽💼,使得學生的課外閱讀容易放任自流🍾、流於膚淺。而膚淺的閱讀必然導致學生收獲甚少,會降低學生閱讀的興趣🙋🏽♂️。為了使學生獲得閱讀自然科學類書籍的持久動力,我們不能簡單搬用課內教學的做法,而應當通過多樣化的活動來促進,從而使學生從膚淺的閱讀進入深度的閱讀👰🏽♂️,同時又不會因課外閱讀而加重學生的負擔。
1.書籍推介
教師通過熟讀《指導目錄》中推薦的書籍,撰寫簡要的推介文字🐣,介紹書籍的作者🧑🏿💻、主要內容🤸🏼、風格特點👵🏻、目錄等,使學生對課外書籍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值得註意的是☸️,為了使學生產生閱讀的強烈欲求,內容的介紹不宜過於詳細和直白。例如,對《科學發現縱橫談》一書可作如下推介🧜🏻♀️㊙️:本書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王梓坤撰寫的漫談科學發現的書,篇幅雖然不長👆🏼,但作者以一個科學家的知識經驗和學術視野,縱談古今👨🏽🎓,橫貫中西,從自然科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挑選出一些有意義的發現和事實,闡述了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及其過程,著重論述了德🙎🏼♀️⏭、識⬇️、才💦👨🏽🚀、學等成功者需要具備的寶貴品質🥯。文筆生動優美,包含許多凝練的思想警句和古代詩話,具有很好的知識性、啟發性和審美價值。
2.內容導讀
教師要對閱讀方法進行指導,提出閱讀的意見和建議。例如,閱讀安排哪一個年級,哪一段時間;閱讀時要抓住哪些重點⛑️;采用什麽方法;提出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探究式閱讀,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書中的內容🤾🏽♂️,等等🖱。例如,《趣味物理學》一書介紹了多種類型的永動機➖🔼,教師可建議學生:這些內容宜在學習能量守恒定律時閱讀;對永動機🏌️♂️,除了用能量守恒定律來說明它的不可能性📆👩🏼🔧,也應當從力和運動的角度進行分析💇♀️,以幫助理解;由永動機這個科學史上的案例,談談對科學探索過程的認識🙌🏼。
3.專題講座
讓熟讀某本書的教師詳細解讀該書的內容🎦,演示書中介紹的實驗🤝,暢談自己的閱讀體會🧑🏽🎄,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該書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4.課前演講
利用自然科學相關學科的課前3分鐘,讓學生輪流講述自己所讀書籍的內容片段或學習體會,或做一個書中介紹的小實驗。要求學生提前申報演講話題🍸,事先做好充分準備,寫出演講稿🫄🏽,經任課教師審核修改。演講還可以用PPT輔助🧫😩。班級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演講一次。
5.科技活動
利用學校科技周,舉辦與自然科學類書籍閱讀相關的科技活動,如介紹閱讀中獲得的自然科學知識及其應用、交流閱讀體會、演示書中的一些趣味實驗、交流科技小論文,等等。交流和演示可以與評獎、競賽相結合🐇。
6.閱讀作業
雖然《指導目錄》中書目的閱讀具有自主性😨💁🏻♂️,但教師仍可以布置閱讀任務,對學生提出階段性的閱讀要求,以硬性的任務促進閱讀習慣的養成。假期是學生閱讀的好時機🧑🏻🦱,有些書閱讀起來比較費勁👼🏿,有些書的內容與課堂學習相關性不強,如《偽科學與自然現象》《物理定律的本性》等😤🔕,比較適合安排在假期閱讀。教師不但要給學生布置一般的假期作業🙈,也應當硬性規定假期閱讀書籍數量的最低要求,並要求學生寫出簡要的讀書體會🌂。(文章來源: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