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海外瞭望
  

德國在新一輪改革中走出教育“滑鐵盧”


德國在歷史上是一個通過教育來進行強國、成功扭轉其不利時局的典型國家。1871年普法戰爭的勝利🚣‍♀️,就被稱為德國“國民學校”的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千瘡百孔的聯邦德國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經濟奇跡”♉️,也被解釋為德國擁有優質教育帶來的良好國民素質的“奇跡”。

但這樣一個重視教育發展的國家在21世紀初卻遭遇了其教育上的“滑鐵盧”:在2001年公布的第一次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結果中,德國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上的得分低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以下簡稱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平。這個結果在以“思想家和詩人國度”自居的德國社會被稱為“PISA震動”(PISA Schock)👰🏽,又被視為“德國教育的災難”👩🏽‍🎨,引起了廣泛爭議✌🏿,由此引發了德國新一輪的教育改革💍,激發了其通過教育而崛起的強國戰略🤦🏻。

不浪費一場危機

自經合組織公布PISA2000結果後🗃,德國各州教育部長聯席會議(KMK)針對德國學生PISA數據所表現出來的問題👨🏿‍🦱🪀,迅速決定在以下七個領域采取相應的行動舉措,奠定了德國基礎教育未來改革的基本框架:一是提高兒童學前教育時期的語言能力;二是加強學前教育和小學的聯系,確保兒童及時進入學校學習;三是改善小學教育,持續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及其對數學和科學概念的基本理解;四是有效支持教育上處境不利的兒童,特別是那些有移民背景的青少年;五是在結合教育標準和以結果為導向的評價政策的基礎上,充分提高和確保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六是提高教師教學的專業水平,尤其是有關診斷和運用教學方法的能力,這些能力是學校系統性發展的要素;七是增設全日製學校,為那些教育不足的學生與天才學生提供教育和支持的機會🧑🏼‍🌾。

其後🐰🫔,德國更加重視對教育質量的實證監測,基於實證數據製定教育決策,提升教育改革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例如🦻🏽,德國政府決定製定和實施國家教育標準,並在2004年建立國家教育質量研究所,監測國家教育標準的落實情況👩🏽‍🚒🛴。自2006年起,德國每兩年發布《國家教育報告》🔡,加強對德國教育發展狀況的數據跟蹤。2010年,德國還建立了國際大規模測試比較研究中心等機構來負責國際測試,加強德國國際學業成績比較。這些舉措促進了德國各州教育質量的比較👳🏽‍♀️,提高了德國教育質量的國際可見度和水平🤽🏻‍♀️。到2009年🙍🏼‍♂️🏌🏼,德國PISA測評國際排名提升至前列,處境不利兒童包括移民背景兒童的成績提升較大🚴🏽。經合組織數據顯示⛄️,2016年,德國3歲以下參與早期教育的兒童較2005年翻了一番🧑🏻‍🍳。這些成績使德國重拾對本國教育和競爭優勢的信心。

這種基於證據的決策趨勢也使得德國積極利用國際實證研究。例如☄️,2008年以來,澳大利亞學者哈蒂對於“可見的學習”的元分析研究,在德國引起了巨大的教育轟動🤱🏻。德國《明鏡周刊》稱哈蒂的研究發現了教育改革的核心。哈蒂的研究給予德國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信息是:結構改革並不重要👱🏽‍♀️,而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專業性才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建設教育共和國

為增加人力資源儲備,德國2008年發布並謀劃了從2008年到2015年教育發展的《資格動議:通過教育而崛起》戰略。該戰略涵蓋所有教育領域,從早期幼兒教育到成人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致力於把德國建設成為教育共和國。

《資格動議》提出了十項指導原則🍟。第一,通過教育而崛起。公平接受教育和教育系統的相互包容性是教育政策的指導原則。第二👰🏽‍♀️,使兒童從一開始就接受更好的教育。加強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建設“小科學家之屋”,加強幼兒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更緊密的聯系🧘🏼。第三,語言是教育的關鍵。為使所有兒童在入學第一天,就能夠積極參與和享有平等權利,有必要在其入學前有針對性地促進德語學習。第四,加強MINT科目(德語對於STEM學科稱謂的縮寫)的教學。加強和提升兒童和青少年對數學、計算機科學🧑🏽‍🏭🧆、自然科學和技術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支持,以解決德國目前技術工人的短缺問題🦂。第五,為學生提供更多培訓機會🍉。其目的是使每個學生獲得離校證書和資格🖼,為未來職業成功提供好的開端🏌🏻。第六,加強職業培訓和職業資格認證🛫🚐。許多職業在未來需要勞動力具備比過去更多的知識,並能夠不斷更新知識,因此必須加強雙元製職業教育中的培訓🖕、進修和繼續教育⚰️。第七,加強學術教育,提升德國創新能力🤐。未來德國需要更多的高端勞動崗位📸,需要更多的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儲備😵‍💫,因此,教育系統應提供更多大學學習機會,並加強教育系統的相互包容性🙆🏼‍♂️。第八,加強終身學習。教育並不僅僅開始於學校,也不結束於學校🚱🏏,未來社會和未來職業的不斷變遷,都需要每個個體在其不同的生命階段保持和提升終身學習的意願和能力。第九,加強企業對專業人士的培訓和資格提升的責任🧖🏿🐣。企業應該培養年輕人🙂‍↔️,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和培訓👫🏼。第十🎛,加強聯邦和各州的教育🕒、培訓和資格認定的法律規定。

為落實這些原則🦡👱🏿,《資格動議》還確定了聯邦和各州需要采取的措施與預期達到的目標。現在看來,擬定的很多目標都提前得到了實現𓀏,有些項目還成為德國教育發展的長期項目。“通過教育而崛起”以及“教育處於最高優先事項”的精神也成為德國後續建設教育強國的理念🦻🏿。在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德國創新能力排名都位於世界第一🤙🏽🐼。

贊美紀律對教育的基石作用

良好的教育只有在每個人都齊心協力的情況下才能發展👱🏻‍♀️🤹‍♂️,因此需要公共輿論參與和討論👮🏿‍♂️。公共輿論已經成為德國教育改革焦點和動力形成的一個重要源泉。這尤其體現在在薩勒姆王宮中學工作30多年的退休教師兼校長班哈德·畢博(Bernhard Bueb)於2006年出版的《贊美紀律:一本論戰之書》的公共討論上🧍🏻。

畢博在書中指出🈳,德國PISA測試表現出來的教育危機是德國更大的社會危機的表現👨🏻‍🌾,即德國社會逐漸喪失了其文化特色中的重要美德,如紀律、權威和責任🧑🏼‍🏫。教育的危機在本質上就是紀律的危機。德國必須重新將權威和紀律確定為教育的基石🚣🏽‍♀️。

該書一經出版,就在當時引發了社會關註🛬、討論和爭論。多數教育研究者對此持否定性的批判態度,甚至將其與極右分子相提並論。相反,媒體和公眾卻對該書給予了高度認可🧑🏼‍🚀,畢博也被《圖片報》稱為“德國最嚴厲的教師”。

畢博認為⚔️,德國教育的未來取決於紀律是否回歸。為了能夠在課堂上創造性地學習🫶🏻,學生必須有秩序感,能夠集中註意力和認真投入🚌,但近40年來的德國教育總是在紀律和愛之間偏向愛。

畢博這樣一種反對學校過度追求民主和自由、贊成把紀律視為教育基石的態度⚈,之所以受到公眾的支持🧝🏻‍♂️,是因為在大多數人看來,這種紀律感不僅是幫助學生取得教育成功的有效手段🚵🏽,更是一個現代分工社會的職業倫理和精神氣質,即嚴格的專業精神和敬業態度🎐🤛🏽。

畢博對教育中紀律的重視和呼喚,也是對德國優秀傳統的回應和繼承。德國具有一種源於普魯士的悠久紀律傳統,並以紀律精神以及與之相關的嚴謹工作倫理而聞名於世📼。結構化、紀律化的學校和社會環境有利於培養一種健康、積極和嚴謹的生活方式。

鼓勵每個人追求生命卓越

在現代教育強國建設中,德國不僅強調一流大學建設、數字化轉型以及拔尖人才培養等🦸,還強調“發展每個人的潛力和肯定不同的生命卓越”的社會理念和教育發展理念🛰。

德國早在1959年發布的《改組和統一公立普通學校教育的總綱計劃》中,就明確了學生從小學畢業分流到文理中學💫👕、實科中學和主要學校的三元製。這一製度符合現代社會的三個主要職業層次🛵:在思想上起領導作用的階層🧗🏻‍♂️、勞動階層以及起調節作用的🚽🤵🏿、具有較高責任感的從事實際職業的階層。這種三元製也符合人的能力的三種類型,即理論的、實踐的和介於理論與實踐之間的。

今天,德國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接受某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必須學習一門叫作“勞動學”的課程,幫助學生提前了解整個現代勞動世界的概況📞,從而找到與自己天賦和抱負相符的職業理想。當然👵🧏‍♀️,這也要求有相應的教育製度補充。例如🧖,加強各種教育機構的相互包容性🛀🏿、確保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可以升入高等教育機構學習等。

創新人才和拔尖人才需要滋養其成長的深厚土壤🦥。德國倡導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生命的卓越,鼓勵每個人富有紀律精神地🙇、卓越地做好自己的職業✌🏿,並以此不斷鞏固自己世界性科學和人才高地的地位🚶‍♂️‍➡️🚶🏻‍➡️。

作者:彭正梅(作者系華東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2023-07-13  07版名🤔:環球周刊


 


發布者:   發布日期: 2023-07-29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