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人的本質屬性之一。“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
寫作🚽,是傳統教育讀寫算的三大支柱之一。
寫作🧚♀️,更是21世紀最重要的生存技能。美國學校管理者協會就“什麽是21世紀最重要的生存技能”問題,請教了來自教育界、企業界、政府部門🦿、社會學等領域的55位傑出專家👷♀️。專家們列舉了“全面閱讀和理解技能”“應用計算機及其它技術的技能”“掌握一門以上外語的技能”等22條重要的技能,“寫作能力”名列榜首。
為什麽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重新發現了寫作的價值?寫作究竟對於我們的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具有怎樣的意義?
朱永新:新教育實驗《旺蒼宣言》——寫作創造美好生活
(一)寫作讓個體成為更好的自己
寫作對於個人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寫作是真正的思考🤹🏿♂️,是個體終身學習的有效方式,是全球化時代個體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技能,也是個體在世俗生活中能夠守望精神世界的便捷路徑。
1.真正的學習思考離不開寫作
培根說:寫作使人精確🦧。人的真正的思考🙅🏽,是從寫作開始的。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有一篇對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薩摩斯教授的專訪,題目為“寫作何以成為哈佛大學唯一一門必修課程🆒?”薩摩斯在專訪中談到,寫作是一種用文字和隱喻標記世界的方式🐦⬛,是一個引領學生批判地、深度地閱讀和有效地、清晰地書寫的過程🗄,是一個讓學生發現自己真正關心所在和寫出自己所思所想的路徑。“你不會真正的知道你在想什麽問題,除非你把它寫出來”。寫作是一種清晰👩🦳、簡練、高效的記錄方式💏、表達方式和傳播方式👩🏻💻。寫作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應當成為所有人的一種習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通過寫作訓練思維,是有效學習的前提。正因為如此,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提出了“以寫促學” (writing to learn)的口號。“寫得更好”(write well)也成為美國基礎教育的目標。因為“寫得更好”是為了“學得更好”🏋🏻♀️。“寫”然後知不足👊🏽。通過寫作學習到的知識,比機械記憶的知識,理解更深刻,記憶更牢固🐲,效果更理想。寫作是終身學習時代“抓鐵留痕”的有效學習方式🐯🧔🏽♀️,這已經達成了普遍共識。
2.職業生涯的發展離不開寫作
美國學者的研究發現,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和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與一般科學家之間的差別,主要不是表現在智商👩🏻🦲、學歷、性別上,甚至也不是在科學素養、行動力或專註力方面⚛️,而是在寫作上。而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的寫作能力比非諾獎的科學家要強二十倍以上。
其實,不僅僅高層次人才需要寫作能力,即使一般員工,寫作也是職場競爭力最重要的方面。被譽為矽谷的天使、投資界的思想家的彼得·蒂爾(Peter Thiel)說:“在矽谷讓我感到非常有價值的一個方面🩶,就是寫作。如果說我們能夠寫好一篇文章🚛,不管是做科學的⚙️📸,做技術的,做創新的,如果你能寫好一篇好文章的話,其實你都不需要成為一個作家,或者說一個小說家👼🏽,基本上比普通人好一點點的話🦺,那你就是很好的亮點了,這在矽谷是很好的一塊敲門磚。”
互聯網革命以來,許多自媒體人通過寫作,實現了職場和人生彎道超車,成為這個時代最大的“紅利”收獲者。有人說,“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不會寫作的人甚至可能都沒有意識到自己錯過了多少成就自我的機會👝。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在中國走向世界、參與國際交往和競爭的今天,具備寫作能力的人將是人才市場最搶手的“緊缺資源”🐄。
3.幸福完整的生活離不開寫作
我國古人精辟地總結和概括出“三不朽”的人生理想🦵,也即“立德”“立功”和“立言”👞。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做人、做事🧑🏿🚒、做文章,要做出品位,做出境界,為自己樹立標桿🆔,也為別人或後人樹立表率❓。從此,立德樹人👩🏽🦰,立業建功,立言傳道👩🏼🦲,也就成為人們成就自我🎅🏿、澤被世人的人生信條👬🏼!
我們今天討論的“寫作”,說到底,就是古人所說的“立言”。新教育以寫作作為它的行動的一大主題,就是要自覺傳承“立言不朽”的中國文化傳統🙇🏿♂️,同時在現在與未來的全新語境中返本開新,賦予它新的內涵與價值。
寫作讓個體從囂雜的外部世界回到安靜而豐富的精神世界,寫作讓個體面對自己的靈魂、擁抱自己的靈魂。寫作幫助一個人成為真正的完整的人🚵🏽。寫作喚醒了人的精神自我,滋養了人的精神發育🤴🏽。一個習慣寫作的人🧖🏻,他的精神世界和一個不寫作的人相比,是有本質區別的。
寫作的人是文字的魔術師🏑。無論是英文的26個字母𓀃🧝🏽,還是中文的幾千個方塊字,它們的組合變化抵得上任何奇妙的化學反應。通過各種搭配🧑🏽🎤,這些文字可以創造出世界上最神奇的東西⛔。
寫作的人是偉大的觀察家。他不僅需要一顆純潔的心靈,更需要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寫作的人能夠看到別人無法看到的世界,發現別人無法發現的風景。
寫作的人是歷史的創造者𓀅。寫作不僅僅記錄著我們所處的時代,也記錄著我們自己的生活,書寫著我們每個人自己的生命傳奇。
寫作的人是幸福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周國平說,寫作是在苦難中自救的一種方式🔆💿,通過寫作,我們可以把自己與苦難拉開一個距離👩⚕️,以這種方式超越苦難。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卡爾·羅傑斯在《論人的成長》中肯定了寫作在人的精神療愈過程中的重要性,他認為寫作是一種指向外在的活動,它對於內向型人格的人來說,可以起到幫助作用🥠,幫助他們獲得心理的平衡😙,從而在溝通和表達方面得到某種意義⚪️。寫作展現著個體的精神生活🤠,創造著我們的美好生活,具有自我辯駁、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拯救的價值𓀄,賦予錯綜復雜的生命以自我超越的深層次意義🚴🏿。寫作意味著思想和靈魂的綻放,意味著自我實現與自我超越,意味著幸福完整的美好生活。
(二)寫作讓社會發展更加和諧
寫作可以是純個人的私事🕴🏻🚆,但如果寫作進入交流👽,那就不單純是個體行為了,也是社會行為⛎,它源於社會生活,又反作用於社會生活,具有強大的社會功能。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就是強調文學藝術啟發聯想🐧、考察得失🎠、聚合同道🏋🏻♀️、諷刺時弊等社會作用🤚🏼。每個人的寫作都能從心靈深處鼓舞著身邊的人,由此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向善、向真、向美🔥🤾♂️。
1.寫作是家庭幸福的紐帶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松居直先生在《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說📊:“親子之間交換的豐富語言,是一個家庭最大的財富👨🏿🌾。”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風建設對於個體的健康成長、社會和諧🧝🏿、民族進步👨🏼⚕️、國家發展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它不僅得益於“詩書傳家”的家庭閱讀或親子閱讀,而且也得益於家庭成員之間“交換的豐富語言”,也即家庭寫作🔬。
家庭日記喚醒自我意識🛺。日記是一種私人化寫作,是自己與自己的心靈晤談,它常常誕生於家庭的個人空間裏。鼓勵成長中的兒童在家中多寫日記,記錄自己的心理與行為,反觀自我的心路歷程和成長印記,可以有效提高個人“自我感”,促進心理的內省自覺⚔️。
家庭書信改善親情交流。“家書抵萬金”。家庭書信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家庭寫作形式,是親人信息交流、心靈溝通的紐帶,也是家庭教育和家風傳承的重要手段🧑🏿🎨。今天,當我們讀到《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以及革命先烈的《紅色家書》時🏇🏽,仍然會心生感動👨🏿🔧。這些傳統家書為如今通過家書促進親情交往和家風建設提供了想象、思維和表達的啟迪。
當下,傳統家書離我們漸行漸遠,甚至面臨失傳的危險😶🌫️。新教育認為,應當全力保護這一文化傳統🈶,恢復其獨特的文化濡染作用,使我們緊張🛁、浮躁的心靈得以舒緩、平復和寧靜🤸🏼♂️,在這種更雅致也更個性化的親情對話中,聆聽對方的心靈律動,走進彼此的精神世界,架設真情溝通的橋梁📌。
2.寫作是現代社會人際交流的橋梁
寫作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將個人的所聞♦︎、所見、所悟🕳,以文字的形式記錄🤱🏿、表現,在人群中產生共鳴。文字能夠代表一個人智慧的結晶、思考的果實,可以傳遞給不同的讀者,那些深邃的文字還能夠穿越時空。這些珍貴的精神財富🍝,就在不斷傳播中把世界變得美好。
現代世界的人際關系充滿了矛盾🧵,一方面日益社會化👋、全球化,人際交流更加普遍全面,另一方面卻又日益原子化💆🏼⌨️,碎片化,人際交流面臨種種難題,在這樣的語境裏,充滿溫情、仁愛🚳、包容精神的寫作與傳播就成為化解人際困境的良藥。而在信息化社會和互聯網時代👅,寫作共同體的交互性寫作就這樣應運而生®️,它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人際交流的重要方式⛑。
人類進入21世紀之後,“自媒體”的傳播方式催生了“全民寫作”時代的到來。它使原來壟斷話語權的精英寫作轉變為普及的、草根的大眾寫作⚠,它以現代化傳媒為手段⛸,展現了前所未有的私人化、平民化、普遍化、自主化風貌☂️🧚🏻♀️。即使是精英寫作,也常常以大眾寫作的姿態加入這個行列😜。網絡的實時更新和交互性,極大調動了創作者和閱讀者的熱情與積極性🧗🏻,形成“全民寫作”和“全民閱讀”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的現象,全民寫作正在改變寫作的概念,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一方面,隨著不斷人們的自我完善,它正在從某個層面上引領著一個“藝術化生存”或“審美化生存”時代的悄然來臨🛍。另一方面🧑🏽⚕️,隨著表達的即時化與便捷化,也產生了“網絡暴力”等新的問題,寫作倫理問題也凸顯出來⏏️👩🏻🔧。
3.寫作是社會和諧與國家穩定的利器
“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人類社會生活的實踐與變革都與寫作休戚相關,社會愈發展,寫作的變革作用就愈突出👜。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在社會生活中🏃,寫作的最大魅力,就在於作品能在傳播中傳遞鼓舞人心的力量👨👦👦,產生社會共鳴與響應,通過寫作,弘揚正氣,抵拒邪惡,禮贊光明,掃除陰暗🆗,由此推動社會不斷走向文明⚉、和諧🧋、公平🥩、正義、美好💡。
古人曾經論述過寫作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從古至今,寫作一直深度參與著社會各部門的組織管理。離開了寫作👩❤️👨😔,社會很難實現有效的組織與管理。
在今天,寫作不論何種文章體式,也不論文章形製大小長短🗄✍🏽,只要唱出時代之音,強化文化認同🛀🏿,提振民族精神,有益經世利國,寫出個人風采,家國風度💙,時代風氣🗻,也可以成為經國大業的一員,匯入民族復興的交響。
4.寫作是人類文明傳承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基石
《辭海》解釋稱:文字是“擴大語言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交際功用的文化工具,對人類文明的促進起很大的作用。”如果說文字是人類文明的基石,那麽寫作者就是人類文明的播種者。正是經過寫作者的文字寫作🥣,才產生了無數記載和傳遞人類文明的瑰麗文章❎。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就是寫作的發展史。但寫作不是簡單地記載和傳遞文明🚕👨👩👧,它也參與了人類文明的非凡創造。
人類發展進程中每一階段的偉大寫作,都是從人類文明的巨量遺存中發掘、提煉出最光彩耀人的精髓,用充滿詩意、史韻和哲理的語言創造性地表現出來𓀋,繪就絢麗多姿的人類文明圖景🧑🏿🍳,唱響情思激越的人類文明之歌。可以說,寫作以語言文字獨特的魅力參與創造了人類文明🤝,而且極大增強了人類文明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裏,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裏,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如今,人類文明發展已經進入了全新的時期🏌🏽♂️。盡管在我們前行的道路上還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還橫亙著太多難以突圍的藩籬和跨越的溝壑,但我們仍有理由堅信,人類文明發展壯大的進程不可阻擋🙇🏻🚧,人類共同建造通往理想“通天塔”的希望不會破滅👩🏭。
在這個進程中,我們仍然相信語言的力量,文字的力量,寫作的力量。人類將繼續以語言文字本身的獨特魅力,並利用全球化、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紅利,參與到新的人類價值體系的建設中來,共同譜寫多樣統一的人類文明華章,大家“擁抱在用言語所能照明的世界裏”𓀛,讓文字的光亮燭照文明的未來,讓人類享有它浸潤的“愛的自由和美麗”。
(三)寫作讓教育生活更加精彩
我們經常說,沒有閱讀就沒有教育。同樣,我們也可以說,沒有寫作就沒有教育🙋🏿。
美國國家寫作委員會在2003年4月向國會遞交了一份報告書《被忽略的R──我們需要寫作革命》☺️。報告書指出,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決策者與教育界人士都忽略了一個讓上學很有趣、學習很有效🍼👏🏼、學生都能有自信又能自動學習的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寫作🕉。如果學生要能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知識🌸,就必須有能力將一堆瑣碎數據、數據消化重組🌟,並透過語言的表達來跟別人溝通。簡而言之,學生要能學習,必須學會寫作。寫作有助於構築良好的教育生態,提升教育的品質,寫作者在寫作的同時🫧👱🏽♂️,也在書寫自己的生命傳奇。
1.寫作構築良好教育生態
當前🎉,家庭內部、學校內部以及家校之間都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共同語言、共同價值的危機👼🏻。分數成為師生之間📢、父母和教師之間✉️、校長和教職員工之間、學校和社會之間的共同語言,所有的人成為分數這間房屋裏的陌生人。我們認為,只有在共讀共寫共同生活中豐富知識、發展思維、促進精神成長,才能形成共同的語言🐜、密碼以及共同的價值觀🧑🏼🦲,才能構築良好的教育生態,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讓所有的人一起過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以新教育家校共寫為例。家校共寫主要指教師、學生、父母之間通過交互書信、便簽等,彼此理解、加深認同🚸、相互合作,共同致力於創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家校共寫中,父母對教師、學校提出的合理要求💃🏽,一方面可以讓學校和教師得以重視乃至改進🌻,另一方面可以成為優化教師教育理念👷、提升學校教育質量的動力,幫助修正學校教育的不足。而教師對父母的建議與指導,也能夠讓父母少走彎路🐼。父母、孩子與教師在一個共同體中,共同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現共同成長。
新教育倡導全民化寫作,讓學校在處處彌漫書香的同時又處處湧現愛寫會寫、各擅其妙的寫作者,讓學校的各個領域👩🏽✈️,包括教育教學領域🦢、班級建設領域🔩、學校管理領域、家校社溝通協同領域等等🧑🏻🚀,總之🧚🏻♂️,讓整個學校在寫作呈現的語言文字中綻放璀璨奪目的生命光華。新教育寫作是新教育人記錄生活、呈現生命的方式🤲。新教育寫作讓我們與自己經歷的活生生的“生活文本”進行對話🏄🏻♂️,增進我們對生活的理解,並且使我們對生活的理解與認識變得豐富多樣,新教育寫作成了我們改變日常生活單調平庸的重要路徑。當寫作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意味著我們會保持一份敏感,隨時留心關註、充分關註生命中的故事及其細節,意味著對自身生活的不斷探問、反思和意義觀照成了我們生活的常態,意味著寫作成了我們改變職業行走方式的契機。
2.寫作提升教育的品質
寫作是一種思想勞動💇🏽。因為人是精神性存在,具有超越性和不斷提升性。寫作的根本關鍵⛹🏻♂️🧑🏼🦲,在於提升寫作者的思想認識水平。思想認識水平是在閱讀、寫作和生活中體認和鍛造的。寫作的過程是價值經歷和體驗的過程,要進行價值澄清和選擇,錘煉自己的理想、思想、情感和文字,所以寫作的過程也是提升教育品質的過程🙉。
寫作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模式🧗。寫作可以作為學習的工具,也可以作為對學習的檢測。“學習金字塔”理論表明: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向別人講授”或者“對所學內容立即運用”,而寫作既是用文字“向別人講授”🦜,也是“對所學內容立即運用”🤾🏿♀️。
新教育的學科寫作則激活了課堂教學知識,使學科思維可見化,提高了個體分析和應用學科知識的能力,促進了對階段性學科學習成果的鞏固發展。通過不同情景下的各學科寫作🔲,可以幫助學習者主動理解、吸收、加工和運用學科知識,進而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以實現“以寫促學”(writing to learn)的目的。人們已經通過大量的實驗或實踐探索發現,寫作本身就是一種促進學習的有力工具。例如,朗格就指出👎🏽,“學習一個學科的內容不僅可以通過閱讀,也可以通過該學科特有的方法寫與該學科相關的內容🧑🏼🍳。與閱讀一樣,寫作也是一種學習學科知識的語言手段。”格林漢姆和佩林的元認知分析也表明,“學生用新的概念和觀念進行寫作時👼,他們會學得更好。因此,寫作實際上已成為一種認知上的👨🏻🎓、有效的理解策略[格思裏和阿爾維曼(Guthrie & Alvermann),1987),可用於激發學生認知🔋,鞏固新的學習,延展他們已學內容(朗格和艾坡畢,1987)。”有專家對學科寫作在學生閱讀習慣與技能👨🏻💼👩🏿⚖️、學習態度🏋🏿、作文能力方面進行跟蹤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班在實驗3年周期的數據百分比變化不大,而實驗班整體提升了33%🧜🏼♀️,其中在閱讀習慣與技能方面提高了8%、在學習態度方面提高了11%、在記筆記和寫作文方面提高了14%。可見,學科寫作在提升閱讀習慣與技能、學習態度和作文能力方面都有著顯著的作用。
3.寫作書寫教師的生命傳奇
對於一個教師而言𓀎,他的寫作史,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他的教育史🤸🏻♂️。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Posner)對教師成長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後,提出了教師的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寫作有助於教師在日常教育生活實踐中以一種自覺的、超越的、批判的方式🏊🏽,以敏銳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思辨力對教育生活和教育經驗進行再敘述,從而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為,提高教育 的效率和品質。
加拿大學者馬克斯·範梅南在《生活體驗研究——人文科學視野中的教育學》中寫道🧑🏻⚖️:“寫作,其實就是對教育現象的一種解釋🙎,當這種解釋上升到反思階段,形成具有一般性指導作用的價值取向並指導教師的行動時,變成了實踐性知識。”範梅南提倡通過真實的敘事來研究教育,敘事者既是故事的記錄人🧑🏿💼,也是故事的主人公🦾,還是對這個故事進行反思的研究者。在這方面🫦🫅🏼,兒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師堪稱模範。她一生沒有離開教育教學一線,卻創立了情境教學、情境教育理論與學派,40年間發表文章350余篇,出版專著和相關書籍28部。李老師從一個“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最終定格為一個“讓歷史銘記的老師”🔀,與她經年累月反思寫作有很大的關系。昨天敘事的管建剛老師每天下班後用半小時記錄一天的生活,寒暑假則用來整理書稿,20年的時間居然寫了20多本書🛳。從農村中心小學的普通老師成長成長為國家萬人計劃特殊支持領軍人才🏦🧔🏿。他深有體會地說🫲🏼:“教育寫作成就教師不是神話✍🏻、不是承諾,而是一定會成為現實的精彩!”
寫作不僅僅是語文老師的事情😅。常州星河實驗小學莊惠芬校長就是通過寫作成長起來的。她多年來堅持不間斷寫作,連續20年參加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比賽,先後獲得一次特等獎⤴️、七次一等獎、兩次二等獎和四次三等獎,先後被評為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工程首批培養對象,並出版《站起來的兒童數學》等專著3部🫵🏼。最近領銜編寫了新教育的數學讀本《數學歡樂谷》。
總之,新教育寫作改變了教師的行走方式🏈,當寫作成為教師生活中的一部分✒️,意味著他們會保持一份敏感,隨時留心關註、充分關註生命中的故事及其細節,意味著對自身生活的不斷探問、反思和意義觀照成了生活的常態。一些教師通過新教育寫作成為兒童文學作家或者兒童研究專家,已經成為新教育的一道美麗風景。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20230613發布
作者👃🏼:朱永新